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文 | 谢泽锋编辑 | 杨旭然“汽车狂人”李书福的疯狂之旅仍在继续。半年布局了4家子公司上市计划,身后还有一批“吉利系”企业准备登陆资本市场;收购阿斯顿 · 马丁股份,新能源商用车子公司闯入独角兽阵营……一系列应接不暇的大手笔,李书福在他擅长的资本运作上如鱼得水。1997年李书福正式进入汽车行业,靠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四家子公司上市计划在半年内布局,一些吉利企业准备登陆资本市场;收购阿斯顿 · 马丁股份,新能源商用车公司闯入独角兽阵营……

李书福在资本运作方面如鱼得水,一系列应接不暇的大手笔。

1997年,李书福正式进入汽车行业,以收购沃尔沃而闻名;此后入股宝腾、戴姆勒、路特斯等汽车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连续五年位居独立汽车公司第一。

如今,李书福以更频繁的大规模资本运作,期待实现心中的两蓝吉利行动计划。

企业的外在表现是其领导者性格和思想的延伸。这句话无疑暴露在吉利身上。在汽车的战略布局上,吉利似乎有大众集团,但吉利的产品定位更加复杂和耀眼。

李书福在创新领域与埃隆相似·马斯克,他制造手机,发射卫星,进入飞行车,商用航天,商用车……试图建立一个人-货-场-域+天地空一体化的旅游集团。

你的问题太低了,我们应该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思考。许多年前,李书福在一次采访中说得很惊人。但几年后,吉利似乎真的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来布局业务。

难读的吉利比外界猜测的更复杂。

01

资本是好事

借鸡生蛋+蛋孵鸡

成功往往会关心那些大胆而雄心勃勃的企业家。

吉利直到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其表现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李书福的处境翻天覆地。

他顺应了中国经济的黄金趋势,并收购了宝腾、戴姆勒、路特斯等世界级汽车公司。经过一套组合,吉利的销量上升,并于2017年超过长安,连续五年获得中国独立汽车销售冠军。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其中,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评论说,吉利汽车的发展历史隐藏了一半的资本并购历史。这些资本运作可以被比作用鸡蛋+鸡蛋孵化鸡。

在将沃尔沃纳入吉利集团后,李书福指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共同发布了放虎归山战略,试图激发沃尔沃自身的内生能力,重现过去的风格。

在这笔交易完成后的十年里,沃尔沃汽车的全球销量翻了一番,中国的销量达到了十年前的五倍。到今年前三季度,沃尔沃全球销量53.06万辆,同比增长17.6%;中国市场13.26万辆,同比增长17.1%。

去年10月29日,沃尔沃在家乡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150亿美元。据此计算,11年前,投资回报率至少是18亿美元的7.3倍,吉利上市后套现了30亿瑞典克朗(2.9亿美元)。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沃尔沃生下的金蛋不仅是资本收入,更有价值的是吉利品牌通过与沃尔沃建立技术平台的飞跃。并购世界级汽车公司也可以孵化新兴品牌,这些新品牌可以IPO上市,完成鸡生蛋-蛋生鸡的资本循环。

例如,吉利和沃尔沃共同发展CMA该平台建立了灵克。2017年收购了英国奢侈品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权,借此机会打造几何品牌;与沃尔沃结婚,诞生极星汽车,后来创立了极氪电动汽车品牌。

现在这些品牌已经进入了资本收获期:

今年6月,极星汽车借道SPAC目前市值141亿美元的赴美上市方式;

10月底,吉利宣布计划分拆极氪独立上市,并获得联交所认可。去年,它完成了英特尔投资和宁德时代的5亿美元Pre-A轮融资后,投资后估值600亿元;

同时,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新能源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

李书福投资的汽车智能企业亿咖通科技预计将于年底通过SPAC在美国上市估值约38亿美元。

除了这些已经上市或计划上市的企业外,传闻中的吉利企业还包括曹操旅游、电动皮卡品牌雷达、顶级跑车路特斯……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同时,吉利也有一批孵化企业,如商业卫星公司时空道宇、无人机公司沃飞长空等。

在并购方面,吉利在9月底投资赢得超豪华品牌阿斯顿·马丁有7.6%的股份。在资本平台方面,吉利少东家李星星通过洪桥集团布局海外锂矿资源,进入磷化工企业ST澄星。

从上游锂矿、磷化工,到半导体和智能系统,到下游汽车制造、汽车旅游、汽车金融;从飞机到手机、卫星发射、商业航天,李书福染指。

目前,吉利在旅游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可想象的细分市场,看起来有点复杂,甚至难以理解。

如果从资本层面来看,李书福的想法是用产业投资或产业融资的思维来建立一个工业集团,从沃尔沃的成功开始,到逐渐成熟的资本果实,形成一个完美的资本闭环。

02

蓝色行动失败后

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自食其言的各派领导人不少。

例如,王传福在2010年表示,比亚迪将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2015年,比亚迪总销量仅为38万辆,远远落后于吉利、长城、长安等竞争对手。

因此,王传福大方大方,被许多人嘲笑。

北汽徐和谊提出卫蓝计划,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万辆;长安提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并行518计划;奇瑞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万辆……

相比之下,吉利设定的目标和最终成绩太差了。2015年,吉利提出蓝色吉利行动——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90%以上,其中混合动力占65%,纯电力占35%。用五年时间完成从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彻底转型。

2020年,吉利汽车年销量达到132万辆,新能源产品总销量达到6.8万辆,同比下降40%,仅占5%。到目前为止,吉利的上述目标还没有实现。今年10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到24%。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蓝色吉利行动吉利行动失败,将原因归因于历史机遇和战略条件的外部环境不成熟。这样的失败例子无处不在。中国汽车公司包括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公司。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沮丧。

诚然,直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才真正爆发,但90%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确实过于激进。此外,如此重要的战略规划必须经过高级管理层的反复论证和领导李书福的认可才能公布。最终结果与目标如此不同,人们不得不质疑吉利战略的严谨性和预测行业总体趋势的能力。

从吉利近年来的战略变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李书福。例如,在蓝色行动计划失败后,他指出传统汽车公司不是诺基亚,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李书福发布了新的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是专注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二是开发纯电动智能汽车,打造新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他愤怒地批评了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互联网公司整天都在欺骗人们。一些企业制造汽车的原因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赚钱。

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经收购了魅族,李书福还以自己的名义创立了一家智能汽车互联网企业,大量押注了汽车智能轨道。虽然他曾经不认识新的汽车公司,但无论哪条路线,他都有同样的感觉,李书福显然对此有着深刻而准确的理解。

如今,吉利的几何、极星、瑞兰等新品牌还处于蓄势期,极氪凭借差异化的产品体验奋起直追,今年。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总的来说,李书福的蓝色计划本身并非错误,而是似乎直到2022年才走上正轨。

03

全面押注VS孤注一掷

两种规模优势

全球汽车行业最终不会生存太多,只有大型企业才能生存。

李书福借鉴了百年大众、丰田、福特等车企的发展历史,认为只有大型车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目前,汽车工业迎来了电气化的历史性变化,电动汽车取代燃料汽车,新力量取代传统汽车企业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李书福认为,汽车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暴动,但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认为,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的世界,汽车行业的商业基础将被完全重塑。未来决定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不再是马力的大小和机械的质量,而是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系统。这也是新力量试图扭转汽车行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书福认为,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不是苹果,传统汽车公司也不是诺基亚。汽车行业的变化不会重走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的老路。软件定义汽车不仅适用于电动汽车,也适用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也可以智能化。

李书福认识到电气化的趋势,但似乎不愿意放弃传统汽车积累的优势,所以吉利进入新能源,保留了传统汽车的尾巴;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是插电式、油电、纯电、换电、扩展等技术路线。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相应地,比亚迪和特斯拉迅速切断了燃料汽车。自今年年初以来,月销量可以一打十,比亚迪的月销量甚至超过了一汽大众。随着如此快速的增长,比亚迪今年很可能在中国市场上排名第一。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人气证明,李书福口中的规模优势,无论是传统汽车公司转型为电动汽车,还是新势力企业。

而且,与吉利的全面赌注不同,比亚迪依靠自主研究DM-i市场认可的系统、刀片电池、汽车芯片等。

吉利买买买的资本运营需要进一步验证牌的策略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些品牌中有很多还没有经历过完整残酷的淘汰赛。例如,领克在沃尔沃的帮助下成立,SPA领克01上市后很难找到平台技术;但随着平台技术的推出;PHEV、EMP、DM-i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到来,沃尔沃对凌克的光环越来越暗淡,销量继续下滑。今年10月,销量下降了17%。

李书福的疯狂之旅还在继续

领克汽车的风头逐渐被兄弟品牌极氪取代

全面赌注的尝试和一个品牌的孤注一掷,都有可能在运营上取得成功。毕竟中国的汽车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两种模式的共存。

但不可避免的是,五个市值800亿美元的品牌矩阵和一个市值1000亿美元的品牌总会被反复讨论和比较。

04

写在最后

今天的吉利就像一个大而全、新而旧、复杂的多维几何体。这就像李书福复杂内心的外在体现:

面对未来的冲动和野心,却不愿放弃旧时代的荣耀;

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方向,明确了传统汽车业务的成熟和良好局面;

依靠各种资本运作,但众所周知,这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注;

他建造了一个基于汽车的巨大工业帝国,但几乎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在汽车工业的历史十字路口,马斯克和王传福更依赖技术力量,但李书福和吉利更依赖资本运营和燃料汽车的传统道路。燃料汽车是它更深的基础。也许资本的力量会让他更成功,但这样的成功是他心中的真正的成功吗?

说白了,通过资本运营和燃油车业务的成功,会不会是他所推崇的宇宙高度?

恐怕只有李书福知道答案,只有他能定义这个问题。

本文系巨潮WAVE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巨潮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817232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