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后,第一个收入是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

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量可能会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

规划产能约为今年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的10倍,产能过剩即将到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年来,一些电力电池环节出现了盲目扩张、囤积居奇和不正当竞争。专家建议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研究。

规划产能约为今年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的10倍,产能过剩即将到来?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富能科技等多家电池厂商相继宣布了多项扩产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75项投资计划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布,总投资超过万亿元。据《中国汽车报》报道,今年计划新增产能超过1万元GWh,大约是今年动力电池装载总量的10倍。

规划产能约为今年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的10倍,产能过剩即将到来?

今年主要新增产能以龙头企业为主。以宁德时代为例,2022年以来,与合作伙伴至少公布了10个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宁德时代目前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产能为65.45GWh,在建产能为92.50GWh。今年8月,宁德时代发起定增582亿元,计划新增137GWh产能项目。宁德2025年宁德产能将超过500GWh。

比亚迪也在努力提高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去年8月,他增加了四家电池公司:无为弗迪、盐城弗迪、济南弗迪和绍兴弗迪。今年9月,广西东盟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10GWh混合动力电池和5GWh新电池项目开工;11月,比亚迪弗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徐州经济开发区,项目规划投资100亿元。

规划产能约为今年动力电池装车总量的10倍,产能过剩即将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二线厂商也不甘示弱,投产势头不亚于第一梯队。根据浙商证券12月2日的研究报告,2023-2025年,国内二线电力电池厂商规划产能复合增长率为46%,明显高于一线厂商(28%)和整个行业(35%)。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10月27日研究报告指出,国内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中航锂电池、蜂巢能源等二线电池厂商在当前领先格局趋于稳定的同时,逐步切入。

然而,过剩的动力电池容量计划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实际容量。对于动力电池制造商来说,这只是攻击城市和村庄的一步。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后,第一个收入是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他们将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当然,我们的消费者受益,然后是动力电池制造商的重组。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电动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6192244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