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电气化上的黑科技逐渐破圈,闭合产业链走向开放,这些都是资本看好的地方;品牌高端化不顺,留不住基层人才,这些都是比亚迪未来的隐患。在搜索引擎上打入“比亚迪”三字,破亿的搜索结果下方是一连串喜报,“比亚迪销量全面爆发、比亚迪官宣300万辆车型下线、比亚迪发布高端百万级品牌仰望......”如今的比亚迪早

电气化的黑色技术逐渐破裂,封闭的产业链开放,这些都是资本乐观的地方;高端品牌,不能留住基层人才,这些都是比亚迪未来的隐患。

在搜索引擎上打入比亚迪这个词,搜索结果超过1亿,下面是一系列好消息。比亚迪销量全面爆发,比亚迪官方宣布300万车型下线,比亚迪发布高端百万品牌仰望……

如今,比亚迪已经不是很多用户都不喜欢的品牌了;比亚迪遍布大街小巷,甚至似乎是电气化时代的象征。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眼前是红色海报封面的销售喜报,但是前几天家姐打电话的时候,脑子里还停留着无奈。我踩了嘉兴比亚迪经销商的门槛,都是一个口径。没有车要等。让我考虑先交押金。之前说六个月,现在是八个月。Plus DM-i真的这么受欢迎吗?你有什么办法吗?听说车都去了上海…

一系列的问题,无数的问题汇聚成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它们正在汇聚到同一个道路上,慢慢成为当前比亚迪问题的导火索。

如何坐稳世界销冠的宝座?

比亚迪在全球销售冠军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随着大规模生产和交付的增加,一系列关于比亚迪技术和品牌的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这可能成为比亚迪最大隐患的开始。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但简单而直接的痛苦。

在9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中,BYD的销量首次超过20万辆,是排名第二的特斯拉的两倍;10月份,BYD的销量继续超过20万辆,官方数据月总销量为217辆和816辆(包括商用车),同比增长169%。截至10月,BYD累计销量接近140万辆,达到1397辆和870辆,同比增长23.92%。

其中,销量最好的车型是比亚迪王朝系列宋PLUS和Pro这款车型也是上姐姐无奈提到的一系列根本没有车车型。由于设计和动力技术的提高,这款15万元起售的新能源车型尤其受到追捧。

[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10月宋PLUS和Pro月销量接近5.7万辆,达到56843辆。数据显示,宋DM同比增长333.8%的系列车型。

一车难找的谣言也是真的。

最近,比亚迪内部会议在互联网上流出。据说比亚迪的手头订单约为80万+。目前,平均每月订单增加27万辆。此外,海外累计订单量已超过20万辆,但比亚迪实际每月交付量为20万+;更夸张的是,据说由于上海将于2023年1月取消插入式混合动力许可证,浙江和江苏的许多订单车辆已转移到上海,全力支持解决上海当前的迫切需要。

什么时候交遥远等词也成为最近关于比亚迪新闻受欢迎的词,但显然比亚迪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和说服已经成为许多经销商渠道的

所以即使在良好的势头下,也不是没有问题。

目前,销售快速增长带来的产能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供应短缺已成为制约比亚迪销售进一步上升的绊脚石。

但扩大产能后,产能会面临过剩吗?毕竟,比亚迪在中国有许多生产基地,包括西安、深圳和长沙。最近宣布投资100亿元,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江苏徐州。

虽然最近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知名度持续上升,确实带来了销量的激增,但很难说这是政策刺激下的短期现象还是更长期的趋势。

随着上海取消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免费许可的福利,未来国内其他地区,开始减少对插混车型的政策关注DM以车型为主导的比亚迪也必须面临全面转型纯电的压力。

另一方面,比亚迪自豪地建立了供应链。

虽然在新能源市场引进阶段,稳定、安全、低价的优势确实帮助了比亚迪,但随着外部供应链的成熟,自建供应链的优势将被稀释。

当然,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虽然长期处于中低端布局的比亚迪拥有美丽的销售数据,但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中,没有太好的净利润,这也使得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上不太受欢迎。

财务报告显示,比亚迪自行车收入16.74万元,净利润0.99万元;2022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收入2676.88亿元,净利润93.11亿元。但在夺取市场份额的同时,比亚迪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

[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5.2%下降到2021年17.39%,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16.30%,仍在下降。

虽然与去年1000元左右的徘徊相比,但现在的表现已经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然而,根据2021年的数据,全球23家汽车公司的平均利润为78.4亿美元,丰田、大众和普通自行车的利润超过1万元。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单车净利润约为6.9万元,净利润达到88.7亿美元。网友计算,特斯拉比丰田多赚8倍,利润是比亚迪的7倍。

[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虽然比亚迪在销量上获胜,但在账面上优势不大。

数据还显示,从2016年到2021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从1034.7亿元上升到2161.42亿元,净利润从50.52亿元下降到30.45亿元。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为1170.81亿元,同比增长115.59%。由于销售,比亚迪创造了远远超出预期的业绩。

因此,比亚迪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只有向高端进步,跟进战略,才能为后续竞争节省更多的空间。

对此,比亚迪确实没有多少努力。

王朝和e网的销售平台完全独立,隔离低端车型对高端车型的品牌影响;不断推出高端产品。目前,中大型汽车已占比亚迪销量的17%以上。

此外,比亚迪的自行车平均价格也在上涨。根据威尔森的数据,2021年1月至7月,比亚迪的平均自行车价格已达到15.18万元。相比之下,中国最畅销的合资品牌大众汽车的平均自行车价格约为16万元。在产品定价方面,比亚迪与合资汽车公司相当。

[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20万/辆的价格被认为是国内高端车型的分水岭。据相关媒体统计,比亚迪有6款车型售价超过20万,包括15款不同配置。比亚迪唐的新能源版已经达到34万元。

不过,BC多次指出,比亚迪依靠新能源技术吸引消费者,智能汽车尚未成为比亚迪的产品标签,甚至处于普通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加强智能网络功能,才能扩大产品的盈利能力,借助数字化、软件订阅等方式,使汽车交易不再成为一次性交易,这是比亚迪汽车产品需要加强的地方。

目前比亚迪的智能体验不如小鹏、理想、威来等新车,但比亚迪也在积极寻找求合作同步提升,未来智能化差距不大。

因此,比亚迪也开始投资地平线,与英伟达携手,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甚至开始建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但布局属于布局,能否等到开花落地确实需要很多时间。

高端品牌如何站稳脚跟?

在中国品牌不断上涨的现状下,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的比亚迪真的有希望吗?

最近广为流传的比亚迪高端品牌终于发布了品牌名称——仰望。对于仰望品牌,比亚迪用完美的词语,品牌仰望将以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打造高端品牌…以及最创新的设计理念,比亚迪希望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的代表和标杆。

[新能源发展前景]红利见顶后,新动能从何而来?

这与比亚迪汽车品牌和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的微博披露一致。比亚迪高端品牌的第一款新车定位为电动硬越野车型,价格将在80万到150万之间 在1万元之间,也弥补了比亚迪高端产品的不足。

在汽车行业,从高到低的产品路线更容易打开市场。相反,从低到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培养用户。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威来、理想、哪吒、极狐。

显然,比亚迪从低开始,尽管他目前以数量取胜。但在高端方面,即使是一些奔驰基因也受挫。比亚迪如何解决自己的缺点?

目前80-100万区间的电动车销量很差。正如业内人士所说,DM-i、刀片电池、e3.0平台,比亚迪的技术可以支撑一辆性价比高的汽车,但不足以让消费者放弃这些传统的燃油豪华车。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是动力+智能,动力是基础,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决定了高端。然而,在智能领域,BYD目前几乎没有亮点。在某种程度上,BYD只是一家擅长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公司。

至于技术创新,比亚迪只透露了第五代DM-i该系统将于2024年推出。在自动驾驶方面,BYD高端车型将推出高端智能辅助驾驶,包括一套完整的辅助驾驶计划,涉及硬件和软件的整体部署。但这些亮点显然不足以支持数百万的价格。

如果你想通过技术创新攀登,比亚迪迫切需要拿出更多的技术王牌。

行业分析师说:比亚迪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技术,但在智能轨道上,显然缺乏力量,当每个家庭都展示更成熟的自动驾驶智能,比亚迪缺乏,抬头可能可以填补,但用户认知点可以填补,这是另一件事……

回顾过去,不可否认的是,比亚迪有潜力成为国际巨头,但他自己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当汽车行业经历了一个世纪以来没有改变的时候,比亚迪能保持领先地位吗?回答仍然需要时间。

-END-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6171440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