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高速服务区“一桩难求”(如何解决电车高速行驶的焦虑)
每年国庆节的高速公路,几乎都可以用一个“堵”字来形容,7天长假加上高速免费,让酝酿已久的出行计划迎来集中爆发。而这次国庆假期,最能引起缸哥注意的,还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和续航里程焦虑问题。
几乎每年国庆节的高速公路都可以用堵字来形容。7天的假期和免费的高速公路使酝酿已久的旅行计划集中爆发。
在这个国庆假期,缸哥最关注的是电动汽车充电困难和里程焦虑。
9月30日晚和10月1日,缸哥接连接到三位开电动车的朋友吐槽:
朋友1(特斯拉Model Y车主):30号下班后,我开始从广州出发,堵了很久才离开广州。空调不敢开得太猛,怕电撑不到目的地。我觉得堵车进服务区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不敢想充电。买电车的人要小心。
朋友2(比亚迪汉EV车主):我的行程很远。我从广州出发去长沙。在广州或广州周边的服务区,充电桩已经满了。间的一个服务区,有一个空的充电停车位。我赶紧进去,发现充电桩坏了,白开心。
朋友3(小鹏P5车主):因为时间比较匆忙,出发的时候只有80%左右的电。开了4个小时,找不到充电桩。我发现很多服务区只有3-5个充电桩,排队等。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个服务区的充电桩不能多装几个?
如果你身边有开电动车的朋友,不妨听听他们在服务区充电的经历。如果你是电动车车主,你也有同感吗?
服务区充电桩矛盾:平时用不完,假期不够
你有没有注意到,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通常很少,大约5-10个,一些小型服务区甚至只有2-3个。
缸哥还咨询了服务区的工作人员。他们说:虽然节假日有这么多充电车辆,但这些充电桩通常无法用完。在业余时间,甚至有一半的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服务区不会安装太多的充电桩。
闲暇时间不够,忙碌时间不够可能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状态的最佳总结,别忘了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比例绝对较小。
然而,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电动汽车出行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26.3万辆,渗透率为25.2%(去年全年销量为298.7万辆,渗透率为14.8%)。
今年仅前8个月的数据就远远领先于去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速公路上电动汽车的能见度越来越高。
面对服务区充电困难的问题,也有地方选择临时加桩。比如9月29日,湖南高速集中投放262个充电车位。
事实上,在广东这样一个拥有大量汽车、人口众多、有两个一线城市的大省,应该考虑在交通流量大的高速服务区加桩。
如何解决电车高速行驶的焦虑?
如今,大多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约为400-600公里,加上驾驶习惯、空调温度和风量、速度、车辆负荷等一些杂项因素,实际电池寿命只会更小。
要解决电车高速行驶的焦虑问题,有两个要点。
一是增加服务区充电桩,并考虑大幅增加。毕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过去两年里翻了一番。
一些观望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承认,他们不下订单是因为他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他们也住在四五线城市。充电桩的数量将极大地影响汽车的体验。
其次,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即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电池寿命。当主流充电速度可控制在30分钟内,主流电池寿命可达1000公里时,高速行驶里程焦虑自然会大大降低。
如今,市外旅游和省外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如果你想去省旅游,电池寿命不够长,你就不能避免进入服务区充电。此时,即使可以立即使用充电桩,充电至少需要30分钟,与燃油车加油相比效率仍然较低。
当然,动力电池的创新升级还没有停止,比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255wh/kg,体积利用率达到72%,续航里程可轻松突破1万km。
当这种电池普及时,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会大大降低。做好准备后,长途旅行不用担心进入服务区加入乐趣。
大家不妨猜一下,高速服务区增加充电桩和续航1000km哪个更快,哪个更直接有效?
即使有耐力焦虑,买电车也不后悔。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缸哥也在网上收集了类似车主的意见。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抱怨充电桩少,交通流量大,但很少提到后悔买了电动车。
记得在2020年、2021年的时候,关于服务区充电难内容的评论区,都会有一大帮车主疯狂吐槽后悔买了电动车。
不难发现,电动汽车确实是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得好:开完电动车后,再也回不去燃油车了。
想想也就不足为奇了。除了里程焦虑,电动汽车的设计、智能、动力、空间、绿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诱惑力,电动汽车的一些优势是传统豪华车所没有的。
尽管许多人仍在责骂电动汽车,但销售数据并不具有欺骗性。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已经表明,中国人的钱包非常真诚,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缸哥认为,如果你只需要长途旅行,不妨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车型。它们往往具有纯电动汽车的特点,没有里程焦虑。它们是相对成功的过渡产品。
如果你已经是电动汽车的车主,建议假期前充满电,提前规划路线和节点,避免进退两难。
原创文章,作者:来源:12缸汽车 陈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0611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