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国工厂启动FSD无监督技术,自动驾驶工厂物流实现“零接管”

特斯拉上海工厂启用FSD无监督技术,量产车实现生产线至交付区自主移动,V4超充与Cortex AI集群构筑技术壁垒。FSD监督版入华进入倒计时,需突破政策与本土化适配双重挑战。面对300万辆年产能目标,特斯拉正以“智能制造+自动驾驶”重构汽车产业生态。

2025年5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启用FSD(Full Self-Driving)无监督技术,实现量产车从生产线到交付区的全流程自主移动。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应用迈入新阶段。与此同时,FSD(监督版)入华计划加速推进,预计年内通过监管审批后向用户开放。面对比亚迪、华为等本土品牌的竞争,特斯拉正通过“数据+算力”双引擎巩固技术壁垒。


从实验室到工厂:无监督FSD的实战验证

在特斯拉最新曝光的工厂实拍视频中,搭载FSD V13系统的Model Y与Cybertruck无需人工干预,自主完成从总装线到物流停车场的2.3公里复杂路径行驶,涉及转弯、避障、停车等12项动态决策。这一场景验证了无监督FSD在封闭场景的可靠性,也为后续开放道路应用打下基础。

技术层面,FSD V13依托于特斯拉自研的Cortex AI集群——由5万个英伟达H100 GPU组成的超算系统,每日可处理相当于680万公里道路数据的训练任务。相比上一代系统,光子到控制的延迟降低50%,并通过高精度地图融合技术提升复杂路口通过率。上海工厂同步升级的V4超级充电桩支持1000V高压架构,5分钟可为Model Y补充320公里续航,与FSD形成“补能-驾驶”闭环体验。


入华倒计时:技术突围与监管博弈

尽管工厂内无监督FSD已常态化运营,但面向公众的FSD(监督版)落地仍需突破政策门槛。据马斯克在2024Q4财报会透露,特斯拉正通过“影子模式”采集中国道路数据,已累计完成超过120万公里本土化训练。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采用纯视觉方案,通过车载8摄像头模拟人类驾驶逻辑,这与国内主流“激光雷达+高精地图”技术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

行业分析指出,特斯拉FSD入华可能采取“功能分阶段解锁”策略:初期开放高速公路领航、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则需等待监管审批。定价方面,参考美国市场6.4万元人民币的选装费用,中国版FSD或定价5.5-6万元区间,通过订阅制降低用户门槛。


产能与技术双线作战:300万辆目标的底气

上海超级工厂的智能化升级,与特斯拉全球产能布局紧密相关。随着第二期扩建工程竣工,该工厂Model Y周产能提升至2.8万辆,配合柏林工厂的产能释放,特斯拉2025年全球交付目标直指300万辆。无监督FSD在工厂物流环节的应用,预计使单车出厂效率提升17%,年节约人力成本超4.2亿元。

不过,特斯拉仍需应对本土化挑战。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国产智驾系统已实现全国360城覆盖,而特斯拉FSD尚未完成中国特有场景(如无保护左转、混合车道)的深度适配。马斯克在近期访谈中坦言:“赢得中国市场需要比硅谷快3倍的技术迭代速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2011155759.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