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大量“独角兽“瞪羚”制造商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出大量的“独角兽”、“瞪羚”制造商。根据“草根光伏”,胡润、福布斯中国等机构的“独角兽”入选光伏领域。、约有30家“瞪羚”制造商。

相关厂家涵盖石英坩埚、多晶硅、硅片、电池板、光伏组件、家用光伏等领域。例如,家用光伏领域有天河智慧、正泰安能、光伏组件环节有新能源、晶华新能源、华盛新能源、硅环节有高景太阳能、云南宇泽、清电光伏等,电池环节有润阳股份、中润光能、英发瑞能等,硅环节有青海丽豪和东丽光伏。

上述“独角兽”、在“瞪羚”级光伏制造商中,大多数企业都获得了多轮战略投资,启动了IPO计划,估值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大量“独角兽“瞪羚”制造商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有13家估值超过100亿元的“独角兽”光伏制造商。其中,润阳主要电池板的估值最高,达到400亿元。目前,润阳股份IPO已通过会议,计划筹集40亿元,25亿元建设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5GW异质结电池板生产项目,补充流量15亿元。

润阳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陶龙忠博士在润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前,曾在晶澳科技、海润光伏等a股公司下属企业工作。

第二个估值是正泰安能源,其主要用户使用光伏,其IPO估值为310亿元。2023年9月,正泰安能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接受了IPO,计划筹集60亿元用于开发户用光伏电站、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正泰安的估值将达到600亿元,是光伏“独角兽”制造商的估值之王。

美科股份估值260亿元,排名第三。美科股份成立于2017年1月,前身为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科技术”)。目前,公司主要从事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单晶硅片的委托加工服务。王禄宝、吴美荣、王一成、卞晓晨是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TOPCon电池领先的新能源估值为250亿元,排名第四。2023年12月29日,一份新能源提交招股说明书,申请在创业板上市,计划筹集25亿元。根据募集资金的10倍估值,一个新能源的相应估值为250亿元。

一位新能源创始人是刘勇,曾在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中来股份担任高管。根据Infolink发布的全球组件运输列表,2023年一款新能源光伏组件运输约18-20GW排名第九。

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大量“独角兽“瞪羚”制造商

中润光能估值230亿元,排名第五。2023年12月15日,电池黑马中润光能启动会议,计划登陆深圳创业板。中润光能由龙大强和他的妻子孟丽叶控制。根据Infolink发布的电池运输列表,中润光能排名第三,低于通威和爱旭。

中润光能原计划筹集40亿元,按发行后总股本的10%计算,估值高达400亿元。但由于监管部门的质疑,会前筹款金额改为23亿元,估值也急剧下降到230亿元。

高景太阳能估值200亿元,排名第六。徐志群及其儿子徐自寒是高景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根据官方微信消息,高景太阳能硅片产能已超过80GW,硅片累计出货量也超过80GW。与此同时,高景太阳能正在进入组件环节,广州花都正在建设16GW光伏组件项目。根据主要专业硅片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数据,高景太阳能硅片的生产能力排名第三和第四,低于隆基绿能的190GW和TCL中环的180GW。

美晶新材料估值150亿元,排名第七。美晶新材料是晶盛机电分公司的子公司,晶盛机电持有其57.84%的股份。目前,美晶新材料占国内石英坩埚市场份额的23.90%。曹建伟和邱敏秀是美晶新材料的共同实际控制人,他们及其一致行动人何军(邱敏秀之子)、何洁(邱敏秀之女)控制公司62.81%的股份及相应的表决权。

青海丽豪估值140亿元,排名第八。2022年9月27日,青海丽豪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正式完成B轮融资22亿元。三峡集团旗下的长江证券创新投资、海松资本、云辉资本、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美绿色基金、嘉沃资本、浙江民间投资等参与投资。原股东正泰、IDG资本、金玉茂等都在增加投资。

中国光伏产业涌现大量“独角兽“瞪羚”制造商

麦田能源、云南宇泽、华盛新能源、英发瑞能、大恒能源均估值100亿元 ,共同排名第九。

麦田能源的主要产品是逆变器,总部位于浙江温州,创始人为朱京成,其第二大股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厂和世界500强青山控股。青山控股的实际控股人项光达持有48.45%的股份。除合伙创始人张积敏外,项光达的弟弟项光通、项家族成员项炳雪、项炳和、项炳庆、项海燕均分布在“青山系”各大板块,牢牢把握青山控股的话语权。

云南宇泽主要经营硅片,总部位于云南楚雄。云南宇泽实际控制人闫洪嘉是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明冠新材料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在产能规划方面,预计云南楚雄三期20GW拉晶将于2023年12月底建成,云南宇泽硅片产能将达到50GW。云南宇泽未来规划的硅片总产能将达到100GW。

华盛新能源是HJT电池组件的领导者,其创始人是徐晓华。根据第三方数据,华盛新能源HJT组件于2023年发货3GW。根据官方网站,华盛新能源生产的HJT电池和组件容量现在为12GW,是世界上最大的HJT制造商,到2023年底将达到20GW。该公司的5年HJT容量计划为40GW。

英发瑞能的创始人是张发玉,预计到2023年底,英发电池产能将达到30GW。目前3、4期16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和2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已成功启动。预计2024年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英发电池产能将扩大到50GW。2024年1月16日,英发瑞能N型TOPCon双面电池测试效率达到26.61%,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大恒能源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创始人为谢申衡。2023年10月,大恒能源在安徽省证监会办理咨询备案登记,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咨询证券公司为国元证券。根据官方网站,大恒能源目前拥有2GW硅片生产能力和3.5GW TOPCon电池产能,5GW组件产能。

1、润阳股份(400亿)

2、正泰安能(310亿)

3、美科股份(260亿)

4、新能(250亿)

5、中润光能(230亿)

6、高景太阳能(200亿)

7、美晶新材料(150亿)

8、青海丽豪(140亿)

9、麦田能源(100亿) )

10、云南宇泽(100亿 )

11、华盛新能源(100亿) )

12、英发瑞能(100亿 )

13、大恒能源(100亿)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02314811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