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近日,在2024年长安合作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总裁王军揭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遮羞布,称在巅峰时期,有300家汽车公司申请了汽车制造资格。中国公开发布了62项新能源战略。现在只有17项仍有销量。绝大多数年销量低于4位数,近三年进入新能源轨道的汽车企业并不多,只有5家,这表明新能源汽车重建的窗口期已经关闭。

新能源汽车市场看起来很热,但背后却一年比一年热“冷清”。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被淘汰。早些时候,主要汽车公司都在内部卷、卷配置、价格、外国品牌油车价格继续下跌,独立车型配置越来越丰富,成本性能不断提高,对大多数系统弱车型造成严重影响,退出也在增加。

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企业内卷模式将更加多样化。价格战升级、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长安汽车总裁王军也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的汽车被淘汰。未来,在剩下的126个品牌中,前10名汽车企业将占85%以上,剩下的116个品牌将分享剩下的15%,大多数汽车企业将关闭并转,汽车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兼并关闭是行业的大趋势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普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去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量已超过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市场渗透率也提高到31.6%。然而,在看似繁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实际上有少数汽车公司能够盈利。

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正在上涨。去年,中国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平均价格同比翻了一番,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平均价格也有所上涨。然而,在内部市场环境下,主要汽车公司只能通过大力堆叠配置和降价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一方面,零部件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车辆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使得汽车公司的新能源产品难以盈利。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自2018年2023年上半年以来,蔚来汽车在过去五年半的时间里损失了764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亏损90.28亿元,近2022年全年亏损。国有企业北汽蓝谷也预计2023年净亏损约57亿元。

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只有少数新能源汽车公司能够盈利,是市场规模大的品牌,如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埃安等。这些汽车公司凭借车型的数量稀释了每辆车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因此在价格战中具有更多的优势。同时,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控制了新车零部件的价格。

龙头新能源品牌实力雄厚,也抢占了大量市场资源。未来,85%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被少数汽车公司占据,大多数汽车公司将争夺小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大多数汽车公司很难提高销售和利润。

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没有汽车公司可以在长期亏损状态下继续经营,多年没有实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利润,很可能在2024年放弃市场份额的机会,汽车成本高,批量小产品,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及时止损,预计今年许多新能源品牌将失去市场。朱华荣说,在70多个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中,只有4个、5个盈利。未来,兼并重组、关闭并转将成为行业的大趋势。

打造专属专业是一条出路

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到了严重过剩的时候。由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门槛低,新能源风口资金泛滥,很多新兴汽车企业容易获得融资。因此,市场上有很多新能源品牌,车型繁多,但能真正走量的车型并不多。

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远未达到白热化阶段。新能源汽车公司可以选择任何路线,最终达到成功的另一边。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公司快速完成对消费者的心理占据尤为重要,就像增程汽车想到理想的汽车一样汽车,说到电力变化将与威莱挂钩,说到智能驾驶系统会想到小鹏汽车等,这些领先的新力量品牌很早就占据了消费者的头脑,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仍然可以吸引许多消费者的注意。

其他新的力量品牌没有很好地占据消费者的头脑,很难在市场上获得高度的关注。结果是模型难以测量,企业收入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长期无法维持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来说,在实现自我造血之前,主要的生存方式是融资,通过资本的力量来支持品牌。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资源接近顶级品牌,资本市场缩小了汽车公司的融资窗口。所以大多数新的汽车公司都消失了“救命钱”,结局就是失去市场。

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机会。如果其他新的汽车制造力量能够建立自己的长板,那么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世界上没有企业希望他们的产品不能销售。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被市场广泛接受,但这些品牌不会消亡,利基和大品牌,或有更强的产品特点,显然是一种更适合这些小品牌的方式。

长板足够长,特点明显,也可以帮助品牌创造自己的特点,让这些“小众”新势力品牌在未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人民评车/人民汽车网

长安汽车总裁王军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变革的加速,一些汽车公司可能会因产能落后、技术水平低而被淘汰,这将带来行业的重组效应。未来,国内汽车品牌的格局将受到市场份额、品牌定位和战略、行业趋势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只有弱者才能以失败告终,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81714642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