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卖了多少新能源汽车?

奇瑞卖了多少新能源汽车?——这无疑是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大谜题,因为官方没有提及。

“难言之隐”背后是奇瑞反其道而行的反击之路。全球汽车市场看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看新能源。新能源支撑着自主品牌的半壁江山,而奇瑞的半壁江山则来自海外。奇瑞凭借出口业务的蓬勃发展和燃油车的热销,实现了企业经营的三个历史新高:收入超过3000亿元,年增长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新年到了,尹同跃向进军新能源高喊5年1000亿的号令。只是“汝之蜜糖,彼此砷”,奇瑞吃的是新能源吗?“红利”还是“毒药”?

独家秘方

新能源支撑着自主品牌的半壁江山,而奇瑞的半壁江山则来自海外。

根据乘联数据,2023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额为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渗透率为34.7%,比2022年28.1%增长6.6个百分点。根据12月的数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到59.3%。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有望达到230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轨道的加速,中国汽车工业展现出来“换道超车”自信;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成为众多汽车企业的基本盘,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著名的比亚迪在2023年首次代表自主品牌夺回了自大众39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年度销售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作为曾经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也在2023年再次强势回归。

数据显示,奇瑞集团2023年累计销量为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创下历史最佳效果。在比亚迪和长安之后,位列吉利和长城之前。其中,年出口累计销量为93.71万辆,同比增长101.1%。截至2023年底,奇瑞集团海外用户总数已达335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连续21年排名第一。

奇瑞除了在海外市场做出巨大贡献外,还有另一个强劲的表现“法宝”是自主品牌怕避之不及的燃油车。奇瑞汽车和捷途汽车作为奇瑞的两大销售支柱,各自的市场表现都不错。前者年销量超过100万辆,2023年最终售出134万辆,同比增长47.6%;捷途品牌年销量31.5万辆,同比增长75%。其中,奇瑞品牌11月销量同比增长109.0%;11月星途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73.3%;11月捷途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39.7%。一切都翻了一番。

此外,星途品牌由于基本销量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年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34.9%。

但在官方公布的2023年战绩中,新能源销量并未提及。据钛媒报道,奇瑞新能源品牌作为一个致力于新能源市场的品牌,11月份只有四款车型:QQ冰淇淋、小蚂蚁、艾瑞泽e和无界Pro,累计销量仅为1.29万台,占奇瑞集团11月总销量的6.08%。QQ冰淇淋和小蚂蚁在2023年的销售业绩明显低于2022年。

奇瑞近一半的海外销售在许多独立品牌中显得特立独行。毕竟,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骄傲的增长;从技术路径来看,新能源市场几乎是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增长的核心战场。综上所述,奇瑞“逆势”表演更令人惊叹。

新能源“绞肉机”

奇瑞的最后一个亮点是依靠它“正向研发”,让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奇瑞早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成就,遗憾的是没有后话。

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2023奇瑞科技日表示:“在新能源行业,奇瑞起得很早,赶上了晚集。他有信心明年要冲头。他不会像今年那样有礼貌,但他永远不会依靠亏损来改变销售。”为了加快新能源轨道的布局,奇瑞还宣布每年在电动智能领域的研发投资200亿元,未来五年的研发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并计划在2024年全面增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虽然海外业绩骄人,燃油车销售基本盘逆势而上。然而,面对巨大的新兴市场,奇瑞显然不会忽视它。奇瑞势在必行,为新能源做出贡献。

一方面,在国家领导下“双碳”在经济格局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当国际形势充满变量时,海外收入的高比例并不安全。摆脱路径依赖是所有企业经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就像独立品牌杨凡海外一样,奇瑞也需要在当地市场更多强势;最后,新能源市场正在形成产能过剩的格局。此时,奇瑞将有更多的成本控制空间。

2023年4月,奇瑞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其中第三代混合动力技术在混合动力领域推出——鹏鹏超性能电混C-DM。11月9日晚,“风从东方来——2023奇瑞风云新能源之夜”奇瑞发出震撼之声:没有奇瑞汽车的混合动力市场,是一个不完整的混合动力市场。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资本的力量无疑将是奇瑞新能源革命的活水源泉。在此之前,奇瑞寻求解决资本问题的意愿有迹可循。2022年9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透露,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奇瑞汽车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计划,以促进公司新一轮转型。

无论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各大传统主机厂孵化新品牌,“烧钱”这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一个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奇瑞的上市之路从未真正停止。再次利用新能源的趋势,是拥抱资本市场的好机会。也可以如尹所愿,扩大融资能力。

奇瑞除了自身造血外,还通过合纵联姻为新能源业务储蓄力量。

首先要提的是奇瑞的混改之路。奇瑞在IPO多次失败后,于2019年启动了混合改革。直到2022年2月,立讯精密正式宣布将与奇瑞新能源合作,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同时,其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投资100.54亿元,从当时奇瑞控股最大股东青岛五道口收购奇瑞控股19.88%、奇瑞汽车7.87%和奇瑞新能源6.24%。

2023年底,立讯精密还表示,公司与奇瑞汽车在Tier1项目上的合作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同时,2024年1月9日,国轩高科技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技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市场。

奇瑞新能源业务的种子正在共同推动自身造血、合纵联姻的浇灌。

我们拭目以待何时发芽。

作者|张延陶

来源|人才杂志

原创文章,作者:英财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72214621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