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价格,价格,或者价格。
作者邓勇拓
责编丨杨晶
金鹏辉编辑
找不到比这个中国汽车消费者更幸福的用户。
更不用说,自今年以来,主要汽车品牌发布了多少明亮的新车型;无论这些新车型在功能和配置方面提高了多少水平;只是说这个价格,让许多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中获得更多的满意度。
在2023年底,极越宣布重新开始“定价”,第一款车型极悦01全系列车型下调3万元,调整后起价21.99万元。同时,替代用户也可以在降价的基础上减少5万元,将门槛降到20万元以上的价格范围。
短短一个多月,让极越01的评价从“飘了”变成了“真香”。如此快的调整,在今年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但也从侧面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加速重组的变化,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竞争更加明显。
价格体系崩溃了
从广州车展前到广州车展后,一大波新车纷纷上市。从智能S7、到方程豹豹5、再到阿维塔12,新闻发布会接踵而至,起价也越来越高,从25万到25万不等“打到”30万元的区间。让人不仅感慨,为什么自主品牌的新车价格这么高?
事实并非如此。以阿维塔12为例,它的长度超过5米,轴距超过3米,是一款标准的中型和大型汽车。根据传统燃料汽车市场的定价体系,即使是非豪华品牌的C级汽车,其基本价格也应该在35万辆左右,如果加上BBA标志,价格显然会更高。
回顾过去,燃油车时代新车的发布,总是让人尖叫的各种新配置和新设计,“好价格”只是锦上添花的修饰词。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来说,各种曾经只能在豪华车上瞥见的配置清单已经让消费者回来了。单腔悬架进化为双腔悬架,前轮转向进化为四轮转向,加上800伏平台和3C、4C甚至5C快速充电,让每个人似乎都有高配置“看淡了”。
此外,从年初开始的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使得燃油车时代从A级到D级,从汽车到SUV基本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价格壁垒在瞬间被撕裂,蹂躏在市场的泥潭中。
今年以来,有太多的新车型直接打破了我们对价格的想象“赔本赚吆喝”态度,试图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其中,不乏上市价比预售价低2-3万元的车型,最大限度地发挥诚意。
就在几天前,银河E8开始预售。这款全新车型长度超过5米,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汽车。即使参考同级车型汉EV冠军版20.98万元的指导价,价格门槛也应该在20万元的水平。但这一次,从18.8万元起的预售价格让大家大吃一惊,似乎把价格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上市后重新调整价格的车型比比皆是,问界M7、小鹏G9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众多新势力中,蔚来、领头羊、蓝图、哪吒等众多未提及的品牌,为了在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并没有推翻以往的定价。
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说话。
2023年3月,在沸沸扬扬的降价浪潮中,神龙汽车获得了最大的关注。“20万C6老气横秋,12万C6大气稳定”,这无疑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在新能源市场,以价换量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看到ID直接下降了3.7万元.3.虽然卖一辆车亏了一辆,但也实现了连续几个月销量突破1万的新纪录;“油电倒挂”i3和iX3也使宝马成为市场上新能源销量最好的豪华品牌。
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市场零售总额为680.9万辆,同比增长35.2%,其中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为456.2万辆,同比增长20%。在增量市场,每个人都在抓住一切机会增加自己的份额。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业绩报告会上提出:“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如果汽车公司在未来3-5年不冲上去,就没有机会了。未来3-5年,汽车市场整体或不同细分将继续打价格战。”
同样,理想CEO李想也曾表示:“到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达90%。如果行业只剩下四五家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和华为都会留在其中。我们试图留在牌桌上,每年至少卖300万辆车,比2025年卖160万辆车的目标还要翻一番。”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明显,“蛋糕”事实上,它仍然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但最终的份额将是有限的。天际、爱驰、威马等品牌相继出现“爆雷”,新能源市场的洗牌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
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存量,“价格战”这也是这些汽车公司的无奈之举。随着市场的增长“卷”,大多数汽车公司的处境只能用压力倍增来形容,几乎都经历过“汽车越卖越多,日子越苦。”尴尬的局面,背后的悲伤也许也只有自己明白。
在这个过程中,似乎被迫形成了一个共识:如何盈利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如何包括订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率先确保份额的生存。
正是这样,稳定的定价体系才彻底崩溃。甚至,这也埋葬了那些后来者“隐患”。比如SU7,小米的第一款车型,似乎只能以“低价”只有出现才能得到认可,但似乎大家都忘记了这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动汽车,在配置和性能上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一方面,今天的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价格不断下跌,每一次出价似乎都像“掀桌子”。但另一方面,这也给纯电动汽车冲击高端市场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就小米SU7而言,不管它的价格是多少,毕竟名字里有一个7。如果未来产品扩展到SU5和SU3,价格肯定会进一步下跌。现实的例子是,市场已经深入布局在40万元以上的蔚来,请参考ET5、ET5T、ES6、EC6成绩单,ET7、ES7、EC7目前的终端情况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
毫无疑问,有轨电车的价格越来越低,这对想买有轨电车的消费者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有很多车型可供选择,一个配置,一个高,一个比一个低。谁看了就不说了“哇塞”。
但是,这些疯狂“卷”纯电动汽车的价格实际上夹杂着汽车公司的焦虑和恐惧。面对市场竞争,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不仅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淘汰赛。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说话。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71314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