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研机构EV-Volumes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共售出940万辆,约占全球新车总销量的16辆%。其中,中国品牌在市场表现上仍保持着巨大的优势。除了新车销量的持续上升,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也在全球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
SNE是海外咨询机构 Research于12月6日发布了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的最新统计结果。今年1月至10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552.2GWh,同比增长44.0%。中国品牌在排名前十的榜单中占据了六个席位。
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接近70%
在SNE 根据Research发布的数据,除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等中国十大品牌外,其余4个席位均为韩国LG能源SK On、日本的三星SDI和松下。
其中,韩国三家企业总市场份额为23.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电池使用量保持上升趋势。例如,随着宝马和奥迪相关销量的增长,三星SDI保持了上升趋势。此外,SK还供应现代起亚、奔驰和福特 On也实现了增长。相比之下,LG能源在韩国品牌中增长最大,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热销系列。
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前10名的日本公司,其装载量同比增长30.8%,全球市场占6.8%。作为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其大部分电池都安装在北美市场的特斯拉车型上。尽管特斯拉模型 3由于改装车型即将上市,销量略有放缓,但特斯拉Model的销量有所上升 Y仍然带动了松下的增长。
在中国品牌中,没有人能撼动宁德时代“遥遥领先”的地位。1-10月装载量达到203.8GWh,同比增长51.1%,这一数据不仅接近排名第二至第六的总和,而且使宁德时代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6%以上。
目前,宁德时代在中国以外的大陆市场已经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除了满足中国市场的许多热门车型外,它还提供包括宝马、奔驰和其他海外品牌。根据SNE Research预计,由于其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车型,宁德时代将长期保持高增长趋势。
比亚迪在今年1月至10月的动力电池装载量为87.5GWh,66.5%的同比增长率也超过了宁德时代的增长率。目前,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以及腾势、仰望、方程豹等品牌都备受关注。Atto 3(国内为元PLUS)车型和海豚为主的纯电动车型也在加速海外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大。
加速扩大产能已成为常态
今年1月至10月,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28万辆,同比增长37.8%,新车渗透率达到30.4%。据中国汽车协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超过900万辆。销量的增加自然会带动动力电池装载量的增加。今年10月前,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约为300GWh,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目前,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主要电池制造商也加快了生产能力的布局。例如,目前全球装载量排名第八的国轩高科技计划于2024年在欧洲国家斯洛伐克正式开工,并于2026年投产。根据国轩高科技的计划,到2025年,其全球产能将达到300GWh,国内外比例为2:1。
此外,亿威锂能源董事长刘金成还在11月28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动力电池应用峰会上介绍了海外投资计划。目前,亿威锂能源在匈牙利和马来西亚的工厂已经开始建设,该公司还宣布了在美国建设电池厂的计划。
然而,随着基础的不断扩大,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也比去年大幅下降。因此,该行业也表现出了对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担忧。为此,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主席董阳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称中国目前的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860GWh,或将产能利用率降低到41%。但考虑到储能电池和出口电池的增长率大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可以快速消化。然而,考虑到储能电池和出口电池的增长率大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电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可以迅速消化。同时,电力电池的工艺路线在几年内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已建产能也不会浪费。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失控。
同时,董阳还指出,动力电池不是最终产品,产能利用率低是行业的一般规律。目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正在提出将电池规格和尺寸整合起来的建议。如果电池规格和尺寸可以集中在几种常用产品上,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也会相应提高。
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动力电池品牌在全球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在销售“遥遥领先”的同时,对技术路径的发展也有足够的发言权。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公司提出了固态电池装载时间表,他们希望在下一轮电池技术竞争中抓住机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未来已经领先于该行业,并将如何继续领先。
原创文章,作者:E车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81413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