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期货价格开启下行通道

碳酸锂期货价格开启下行通道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妹

12月6日,锂矿概念股坐不住了,金圆股份、永兴材料、吉祥股份、天齐锂业、中矿资源、赣峰锂业均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锂价继续下跌。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自10月中旬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开启了下行通道。截至12月5日收盘,主合约2401已跌至9万元关口,12份合约全部跌停。

碳酸锂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要材料,成本占整个电池成本的一半以上,其价格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2022年11月,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接近60万元/吨。涨得高,跌得快,价格一年多跌了85%。

回顾这一轮锂“疯牛”市场,供需失衡和周期不匹配是根本原因。

2015年以前,全球锂价基本维持在4万元左右。随后,新能源汽车数量大幅增加,锂需求大幅增加,推动价格大幅上涨,进而推动Pilbara、主要锂矿如Altura扩产。

2018年,供应的增加再次将锂价恢复到十年前,导致大量高成本矿山被迫退出牌桌。其中,Bald Hill破产,Wodgina被雅宝收购,然后停产维护,Altura也被Pilbara收购。

随着锂供应的不断收缩,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巨大的爆发,整个产业链的扩张热情被完全点燃,尤其是在中国。

2020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仅为50万吨,但到2021年,这一数据直接飙升至11万吨,产能更高达170万吨。

问题是中游制造和上游矿山的扩产周期不同步。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澳大利亚锂辉石矿山从发现到投产大约需要4年,而南美盐湖则需要7年。相比之下,正极材料的产能建设周期很短,只需要一年左右。

这种情况已经在光伏行业进行了预演,下游部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快速扩张,但硅材料没有跟上,导致后者的价格上涨到天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由周期不匹配引起的供应链不平衡。

2021年,碳酸锂价格上涨430%以上。2022年,情况进一步失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28万/吨上涨到50万/吨以上,短短三个月就翻了近一番。

电动汽车平均需要30-50公斤碳酸锂。这样,今年仅锂一种材料就给电动汽车带来了数万元的自行车成本负担,更不用说钴和镍了。

2022Q2,锂精矿长协价再次上涨,其中Mtcattlin长协价指引达到5000美元/吨CIF,Pilbara也预计锂精矿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事实上,当今市场发展到这种情况时,不仅是供需失衡造成的,背后总有一些力量。这一点,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感知。

威莱李斌在2021年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公开表示,公司对上游材料从矿产到各个环节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得出结论,这一轮碳酸锂价格上涨隐藏着巨大的投机因素。

在当今资本高度发达的时代,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完全由供求决定的,而是被赋予了强大的金融投机属性。

2022年5月24日,Pilbara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锂矿商,以5955美元/吨FOB的价格拍卖了5000吨锂精矿石,这是该公司自去年以来的第五次拍卖。同理,这种散单拍卖根本不代表市场的真实供需。4月份锂精矿的主流价格约为3100美元/吨,远低于Pilbara。

从根本上说,这种行为更像是锂矿商故意制造噱头来渲染气氛,为下一次涨价造势。包括最近拍卖的斯诺威矿,虽然对整个锂资源市场影响不大,但信息发出的信号影响很大。

从长远来看,这种非理性繁荣很难持续,因为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并不缺乏锂资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发现锂资源储量为2200万吨金属锂,对应1.17亿吨碳酸锂。相比之下,2020年全球锂需求仅为33 根据光大证券的预测,到2025年,即使新能源汽车大量普及,这一数据也只有124万吨。

也就是说,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可以开发数百年。

上游锂矿企业赚了不少钱。

2022年,天齐锂业营业收入约404.49亿元,同比增长42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1.25亿元,同比增长1060.47%。创历史新高。尽管锂价下跌,但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5.52%,达到33.99亿元,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仍超过80亿元。

另一方面,赣锋锂业2022年营业收入418.23亿元,同比增长27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04亿元,同比增长292.16%。同样,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仍为256.82亿元和60.10亿元。

有人总是要承担成本上升,要么行业吃,要么转移给消费者。

一旦成本超过了汽车公司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终端的冷却自然会对上游产生反应,降低需求和价格。

东方期货认为,从基本面来看,下半年国内锂盐进入紧平衡,环比显著修复,预计将支撑价格停止下跌稳定,但短期反弹更多的是由投机需求而不是终端需求推动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一轮反弹的空间和可持续性持谨慎态度。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7141381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