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

自今年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市场集中快速增长的节点。许多证券公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在价格战下,市场份额将加速集中到头部独立和新能源品牌,二、三级品牌的市场份额可能面临长期下降趋势。”

然而,华为BU的拆分正在中断汽车集中的趋势。11月25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将汽车BU业务拆分为与长安合资企业成立的新公司。11月27日开盘时,合作伙伴长安汽车涨停,新能源第一梯队比亚迪、理想、小鹏、威来股价普遍下跌。其中,比亚迪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下跌8.7%。

华为汽车BU分拆后定位标题1供应商,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和智能解决方案。技术落后的汽车制造商预计将重返电动车牌桌。华为汽车BU拆分后,将向多家汽车制造商开放股权,将客户转化为股东。汽车公司与华为之间的“灵魂纠纷”也结束了,这将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行合作。随着华为汽车BU对腰部公司的授权,汽车行业模式将进一步分散。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Android模式出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BU不仅提供标准化部件,还提供软件、算法、云、芯片等产品的集合。它可以作为汽车制造商的开放平台,降低汽车制造商的智能汽车制造门槛。拆分后,华为BU更加开放,预计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

2、新能源汽车集中化进程被打乱。随着价格战带来的市场清理和汽车企业产品差距的扩大,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然而,在华为汽车BU的授权下,腰部制造商和头部制造商之间的产品差距缩小,行业集中过程被打乱。

3、汽车行业正在出现生产和销售失衡的信号。新能源汽车销量与保险金额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表明经销商库存继续增加。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已经扩大了生产,再加上华为汽车BU的授权,腰部制造商进一步增加了供应端的生产能力。当新能源汽车需求放缓时,该行业可能会出现生产和销售失衡。

/01/新能源汽车出现安卓模式

如今,一枚重磅炸弹被扔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11月25日,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将汽车BU业务拆分,打包注入与长安汽车合资的新公司,作为独立业务存在,通过投资合作吸引更多汽车公司加入。

华为BU拆分意味着电动汽车的Android模式出现。余承东在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后提到:“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由汽车行业共同参与的电动智能开放平台「火车头」开放平台。”

从新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新公司也可以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在高障碍技术领域的开放平台。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汽车云、AR-HUD、智能车灯等。

在上述业务中,华为BU不仅提供标准化的部件,还提供软件、算法、云、芯片等产品的集合,可作为汽车制造商的底层系统,直接降低了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制造门槛。此前,华为帮助北汽、长安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包装智能汽车全堆栈解决方案进行大规模生产。

如今,华为BU直接从华为拆分,可以使安卓模式更加开放,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汽车公司和华为之间一直存在着“灵魂之争”。上汽表示,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是不可接受的,这意味着华为拥有汽车「灵魂」,而上汽则变成了身体。这也是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担忧。由于担心被华为卡住,主机制造商与华为的合作变得非常谨慎。

然而,在华为汽车BU被拆分后,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汽车公司的担忧。华为明确表示,将逐步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和具有战略价值的汽车公司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打造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这保证了华为和合作汽车公司的利益,华为将客户转化为股东,灵魂纠纷也结束了。海马、奇瑞等也有报道称,他们打算加入华为的新型智能汽车模式。

此外,华为BU拆分后,与华为在组织能力和财务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华为BU亲自制造汽车的可能性和威胁大大降低。华为BU未来很有可能扮演供应商的角色,这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公司从华为BU购买产品。

随着电动汽车安卓模式的出现,行业格局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02/新能源汽车集中化进程被打乱

华为BU拆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新能源龙头公司股价普遍下跌。其中,比亚迪收盘价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8.7%,理想下跌3.7%、威来下跌5.4%、小鹏跌了2.6%。

头部新能源汽车股价下跌是因为华为汽车BU的拆分打乱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中进程。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价格战带来的市场清晰度和汽车企业产品差距的扩大,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市场集中度增加的趋势。

今年以来,拜腾、威马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破产。值得一提的是,拜腾和威马曾与威来和小鹏合称“新势力四小龙”,是新能源品牌的第一梯队。随着行业的清算,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上半年,比亚迪市场份额扩大至33.5%,较2022年增长6.5个百分点。

但华为BU分拆后,新能源汽车集中化趋势可能会中断。当新能源龙头企业凭借产品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时,华为BU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将技术落后的汽车企业拉回牌桌。

华为车BU 已经证明了它有能力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华为赋能赛力斯M7更新后,赛力斯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1.02万辆,环比增长64.1%,10月份销量1.76万辆,环比增长72.5%,赶超威来销量(10月份威来销量1.6万辆)。

在很大程度上,华为BU在智能化方面具有搅动行业的优势。华为BU 成立四年半后,共投入数百亿元和7000多人,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

以智能驾驶为例,在国内智能驾驶只是一些基本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中间维护功能升级版本之前,消费者体验升级不大。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仔细识别各种障碍物,如救护车和警车,并根据路况和驾驶员的意愿做出相应的驾驶决策,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华为凭借行业领先的智能优势,将使非头部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根据平安证券的预测,华为和合作伙伴的销量预计将达到25%。“晚”对华为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是:“华为BU和合作伙伴每年有机会销售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辆汽车。这些市场空间足以打开领先品牌之间的差距,或者让那些排名较低但仍在努力工作的品牌持续一段时间。”

换句话说,华为BU和合作伙伴将进一步分散电动汽车的模式,这将直接影响第一梯队的增长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更严重的行业卷也随之而来。

/03/拉响产销失衡的警报

今年1月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35.2万辆和728万辆。产量似乎只比销量多了7.2万辆。但结合保险数据,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渠道库存有所改善。

一般来说,销量=经销商提车量=卖给消费者 经销商库存。从行业惯例来看,保险数量被认为是一个更真实的数据,可以反馈销售情况,即“卖给消费者”的数量。2022年,中国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数量为666.5万辆,但新能源乘用车数量为524.9万辆。减去出口外海的61万辆,仍有80.6万辆新车未售出。

今年,渠道库存正在进一步上升。今年前三个月,比亚迪新车保险数量分别为11.8/14.6/18.3万辆,与公布的销售数据相差-3.34/4.76/2.38万辆。仅在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就增加了10.48万辆库存。相比之下,2022年比亚迪销量与保险数量的差距为21.7万辆。

在渠道库存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很可能导致供需失衡。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深圳坪山、西安、长沙、常州、合肥等9个城市已经建立和规划了9家汽车厂,年产能共计582万辆。要知道,比亚迪2022年年销量为186.9万辆,比亚迪计划年产能是销量的三倍。今年第三季度理想产能为3.4万辆/月,但计划在第四季度实现4万辆/月。

在一线品牌的扩张下,华为BU在供应方面注入了新的产能。2017年知名投资者@莫明其妙 根据微博分析,华为模式的年销量明年将达到70万至1000万左右 万辆。平安证券的预期更为激进:短期内,华为成立的目标公司年销量预计将达到100万辆左右。100万台的销量相当于2022年行业销量的15%。

行业产能大幅扩大,但需求放缓。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40%。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1.4%,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

在渠道库存增加、产能扩张和需求减速的多重压力下。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从年初持续到现在。11月底,BYD开始了年底的价格战,一些车型的价格直接下降了1万元。持续的价格战和无结束信号的现象也为新能源汽车的盈利能力埋下了阴影。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条有前途的轨道,但要想走到尽头,汽车公司必须经历一场残酷而持久的战争。

原创文章,作者:读懂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4091371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