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投资者网”
业绩是试金石。a股三季度报告成绩单丰富多彩,但新能源轨道继续吸引眼球“高频词”,收入利润增长增长,实现快速增长,行业“强者恒强”特别显著的效果。
2023年前三季度,面对行业内外的不确定因素, 对关注上市公司业绩的投资者来说,第三季度报告就像是年度成绩单的指路明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宏观角度看,第三季度行业政策继续加强“双碳主题”,重点推动汽车消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得益于稳健有力的政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特别是在企业战略转型加速的浪潮下,关键技术迭代效应更加突出,推动业绩向上增长。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84万辆,同比增长42%。其中,9月份销量达到133万辆,同比增长27%。同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新能源汽车61%,其中第三季度占65%。
在经济复苏和行业繁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细分轨道交出了什么样的答案?
70%的新能源汽车表现红红 比亚迪跨越式增长
让我们拨云见日,一览三季报数据亮点。
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复苏,市场需求继续释放,推动企业活力恢复。作为今年的重点轨道之一,新能源产业链的盈利效果逐渐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收入继续巩固,龙头企业收入红,现金流显著改善,发出了许多积极信号。
观察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得益于行业繁荣的提高,整体业绩同比稳步增长,交出了新的业绩答卷。
在利润方面,据《投资者网》统计,在披露今年第三季度报告的16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中,12家公司实现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70%以上。领先汽车公司比亚迪实现净利润213.67亿元,同比增长130%,成为最赚钱的汽车公司。
细分方面,商用车企业第三季度收入明显增加。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一汽解放、江淮汽车、金龙汽车分别实现了703.09%的净利润增长、227.49%、163.21%、123.47%、122.81%。
从业绩规模来看,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导者,比亚迪前三季度收入422.75亿元,同比增长57.75%;净利润213.67亿元,同比增长129.47%。而今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更是惊艳,超过104亿元,同比增长82.16%。
从研发成本来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的研发投资也引人注目。据比亚迪财务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成本高达249.38亿元,同比增长129.42%。
与过去相比,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12%,比亚迪在过去三年的第一季度增长了20%以上,比亚迪的毛利率比第二季度增长了3.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到19.7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个百分点。
鉴于同期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BYD表示,虽然第三季度行业竞争继续加剧,但公司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实力、不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利润继续改善,表现出强大的韧性。
宇通客车作为中国领先的客车企业,以净利润增长7倍以上的速度,赢得了新能源汽车第三季度报告的冠军。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44.51%;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703.09%。
此外,宇通客车现金流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增强。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1.77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
“投资者网络”注意到,在一组明亮的数据背后,不仅依靠稳定的护城河,还依靠企业战略、研发创新、深入的洞察力费用需求带动整体业绩持续走强。
对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分析认为,首先,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二是中国汽车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绩效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锂电池上市公司业绩“缤纷” “宁王”净利超300亿
第三季度报告是检验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窗口,也是了解行业变化的缩影。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根据第三季度的研究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605GWh,同比增长34%,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45GWh,同比增长35%;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27GWh,同比增长44%。
Wind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三季度锂电池概念上市公司净利润前20名中,宁德时代、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盐湖股份有4家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企业,利润分别为311.45亿元、80.99亿元、60.10亿元和56.00亿元。在行业业绩普遍面临市场价格等因素挑战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前三季度收入2946.77亿元,同比增长40.10%;归母净利润311.45亿元,同比增长77.05%。
具体来说,就净利润增长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试点智能、横店东磁、亿威锂能、中伟股份、天能股份、当盛科技、华友钴业分别实现了77.05%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54%、36.60%、28.47%、27.83%、20.12%、0.91%和0.18%。
宁德时代三季度报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领头羊,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收入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77.1%;研发投资148.8亿元,同比增长40.7%。
同时,宁德时代综合毛利率为21.9%,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经营现金流强劲,达到527亿元;现金储备充足,期末货币资金达到2338亿元。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
从R&D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R&D投资148.76亿元,同比增长40.65%。宁德时代表示,R&D投资将继续增加,R&D项目将增加,R&D团队将扩大,支出将比上期增加。
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宁德时代表示,随着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的市场继续增长。公司不断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加强市场发展。此外,早期布局的产能释放显著增加了生产和销售,促进了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持续领先地位,同时也实现了利润规模的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领先的智能性能也同样出色。前三季度收入超过131.86亿元,同比增长31.8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3.24亿元,同比增长39.54%。该公司宣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订单的增加。
此外,锂电池平台龙头企业亿纬锂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55.29亿元,同比增长46.31%;归母净利润34.24亿元,同比增长28.47%。每股基本收益为1.67元。
《投资者网》指出,今年前三季度锂电池企业净利润规模排名前20,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多达12家, 业绩变脸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国内锂电池龙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齐锂业收入33.99亿元,同比增长35.52%; 归母净利润80.99亿元,同比下降49.33%。
对此,天齐锂业表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化有四个原因:一是公司锂化工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导致相关毛利下降;二是锂精矿价格上涨导致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净利润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增加;3.SES于202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报告期内无此事。投资收益同比下降约12亿元;第四,QM的业绩预期将同比下降,因此公司确认的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赣锋锂业同属行业龙头,今年前三季度收入256.8亿元,同比下降6.9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9.38%,与公司上半年业绩稳定形成鲜明对比。
在第三季度报告中,赣丰锂业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锂化合物产品的销售和主要锂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市场分析认为,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锂市场价格低迷,直接影响了赣丰锂业和整个行业的业绩。自去年11月以来,碳酸锂价格一直从高点下跌,今年10月初跌至今年新低,影响了整个锂行业,许多其他锂上下游制造商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
新能源轨道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在当前行业不可预测的步伐中,投资者如何把握未来趋势的变化,找到良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行业增长和目标的实现,中国汽车协会预计,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不断积累,加上当地汽车购买补贴、促销活动等措施的延续和年底效应,今年第四季度需求将继续增长,汽车行业预计将更好地实现年度目标。
中金研究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总体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或者仍将是未来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未来的核心驱动力将从补贴转向产品实力和油电平价。展望2024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近30%,叠加自行车带电量将增加,动力电池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5% 增长。
从市场角度看,中信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长期趋势明显,海外繁荣上升,全球产业加速融合。目前,补贴下降,市场担心行业利润水平下降,下游增长率下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1到10的快速增长阶段,该行业已转向市场化和全球化。
建议从两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主线1: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游寻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供应链企业:1)电池及关键原材料:宁德时代、新旺达、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技、普泰来、恩捷、星源材料、新宙邦、天赐材料、当盛科技、杉杉股份;2)新能源热管理:三花智能控制、银轮股份;3)特斯拉供应链:三花智能控制、拓普集团、宏发股份、旭升股份。主线二:下游看具备“爆款”车型能力的整车企业。
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干扰,如何跨越新能源轨道产业链的周期,迎接2024年的黎明?最近,华泰证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高质量供应的驱动下,预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保持提高,特别是a级汽车等主要市场预计将成为主要的增量来源。
由于今年产能过剩的困扰,锂电池产业链普遍面临价格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短期内盈利能力可能仍将承受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清理产能,优化格局。明年,一些环节的盈利能力可能会见底。建议等待行业盈利能力的转折点。建议关注:1)综合竞争优势明确、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的电池龙头;2)锂电池业务盈利能力见底。具有高成长性新业务的目标;3)复合箔、磷酸锰铁锂、快速充电等新技术方向。(思维金融出品)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
原创文章,作者:投资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150813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