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技术
在目前基于大模型的AI战局中,参赛者众多。OpenAI在海外有、国内百度、阿里、华为、商汤等大厂也纷纷加入微软、谷歌。而隐藏在战局中的GPU巨头英伟达,则掌握着“算力”命门,成为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几乎所有人工智能企业都在寻找相关的GPU。甚至企业拥有的A100、H100已成为行业判断企业大模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样,在自动驾驶行业,在汽车高端芯片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计算平台公司,英伟达,也是高端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英伟达掌握了自动驾驶目前的命脉,是如何形成这种统治力的?卡主自动驾驶后续会发展脖子吗?
01
英伟达进入自动驾驶之路
回到2015年,英伟达在独立显卡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进入车载计算平台领域,推出了第一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DRIVE PX和Tegra系列车载芯片,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计算能力。当时,英伟达与特斯拉联手,特斯拉Model Autopilotts和X搭载 1.0系统采用英伟达Tegra3芯片(算力仅为1TOPS)+Mobileyey EyeQ3芯片。
仅仅一年后,英伟达发布了DRIVE PX二代平台。特斯拉Autopilot 2.0系统采用英伟达Parker芯片,计算能力升级为3TOPS,后续Autopilotot 2.5系统使用两个英伟达Parker芯片。由于硬件升级和计算能力的提高,特斯拉向车主推送了“惊喜”软件。Model升级后的Model S可以准确检测车身周围其他车道上的车辆,并在仪表板上渲染,实现当时非常科技的自动变道功能。可以说,从那时起,英伟达正式进入车载计算领域,由于为行业领先的特斯拉提供计算能力支持服务,不仅收获了大量订单,而且让他们直接进入自动驾驶线,因此行业瓶颈困难,也为智能驾驶计算能力市场的快速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英伟达DRIVE Orin系列芯片正式量产交付,台积电7nm工艺,计算能力最高的Orin-X达到单片254 TOPS。此外,与上一代相比,深度学习加速、内存与通信、CPU性能等指标翻了一番,目前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它已成为汽车公司想要布局高级智能驾驶功能的目标。以至于它配备了英伟达Orin-X,已成为汽车公司智能驾驶的重要宣传卖点。到目前为止,英伟达已经真正大规模布局了智能驾驶的计算能力战场。在这个依赖人工智能模型的高端行业中,英伟达保持了其先发优势,并利用技术创新实现了市场垄断。
02
自动驾驶时代被英伟达“垄断”算力
在orin时代之后,英伟达并没有停下来。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于2022年秋季举行(GTC)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芯片DRIVE Thor,单计算能力高达前所未有的2000 TOPS。作为类比,它是特斯拉FSD芯片计算能力的14倍。事实上,在新闻发布会半年前,黄仁勋刚刚宣布了当时计算能力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Atlan(计算能力1000TOPS)。这一次,他直接拿出了领先一代的产品DRIVE Thor,并确认2025年量产上车。当其他制造商仍在追赶Orin的性能时,英伟达已经准备好用下一代产品降维。
DRIVE Thor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当前的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其重要指标不仅是同行所没有的,也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超高集成度。目前,业内人士基本认为,未来的电子电气架构必须集中,即“大脑”控制汽车的所有功能,英伟达已经实现了超高集成芯片。DRIVE Thor集成了智能汽车所需的所有人工智能功能的计算需求,包括高级自动驾驶、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舱、独立停车等。2000TOPS计算能力资源,原始设备制造商可以在各种人工智能任务之间随意分配,并建立自己的软件模式。英伟达还提供了相关的开发工具,这也使其他芯片公司失去了直接替代的机会。一个芯片用DRIVE解决所有问题 Orin单片400美元,DRIVE Thor不可能便宜,但肯定比买一堆芯片更划算。
03
英伟达会卡住自动驾驶的脖子吗?
英伟达目前在汽车芯片领域的进步可谓是一骑绝尘,后来者很难看到。那么,在这个计算能力为王的自动驾驶时代,会不会被卡主车厂发展的脖子所取代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Mobileye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声音。其软硬件集成自动驾驶系统曾经是乘用车批量生产的唯一选择。EyeQ5芯片目前大规模生产,计算能力24TOPS,与英伟达上一代Xavier芯片处于同一水平。其优点是整套方案快速上车,汽车企业智能驾驶功能快速实施;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采用“黑盒”模式,不向主机厂开放数据权限,软硬件必须购买一套“捆绑销售”,使其道路越来越窄。虽然下一代EyeQ6芯片有望在技术指标上追平英伟达,但目前国内有一些技术追求的厂商不会考虑。
国内呼声最高的芯片厂商不是地平线。从征程2系列到征程6系列,地平线目前的芯片规划可以覆盖L2到L4级自动驾驶。而且它已经超过了 20 一家合作汽车公司,征程系列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 100 万颗。目前,基于台积电16nm制造的最新量产上车征程5芯片,AI计算能力可达128TOPS。然而,在高配置智能驾驶方案中,汽车制造商仍然采用英伟达方案,最领先的城市试点也登陆了配备英伟达Orin-X芯片的车型。也可以看出,厂商还是不敢冒险尝试,更需要成熟稳妥。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智能驾驶领域,英伟达的垄断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英伟达一直在快速迭代自主开发的芯片,其更新速度也超出了其他行业的玩家。然而,国内制造商并非没有机会,如华为、地平线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华为MDC810平台也包装了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在北汽极狐携带αS Hi版、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他们在阿维塔11上的智能驾驶表现。这种整合算法软硬件的理念是华为的优势。目前,英伟达在软件算法层面没有垄断优势,这可能是其他制造商在弯道上超车的好机会。
04
总结
无论如何,目前的英伟达在人工智能算力市场上是巨无霸,其统治地位难以动摇。根据美国的相关研究,英伟达至少应该能够维持到2027年 65% AI芯片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的寡头模式尚未形成,真正的竞争尚未到来,国内制造商的时间窗口仍然存在。只有形成相应的竞争,才能避免英伟达一家主导的自动驾驶脖子,尤其是中国汽车公司。毕竟,有了华为的教训,国内厂商的崛起是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原创文章,作者:智车科技I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11012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