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上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时,新问界M7大卖,首次销售三周多“大定”。
已超过5万台,10月6日“大定”数量超过7000台。
根据“上市发布即交付”的承诺,M7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的业绩指定爆炸。
余承东在朋友圈高调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月销量从2022年7月上市到当年10月最高月销量近4700辆,然后单月销量下降到1000辆左右。
今天订单7000辆,用“起死回生”来形容没有违和感。而这,离不开行业同样的“降价”操作。
华为拖底问界M7勇“降价”
2022年7月,问界M7上市,零售价区间为31.98万元至37.98万元;2023年9月,华为赛力斯联合打造新问界M7上市,零售指导价为24.98万元至32.98万元。
最大降幅为7万元,中大型SUV混合动力车型价格降至25万元,标杆理想L7、L8,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新款问界M7在降价后成为热门车型,并不令人惊讶。
早在2022年第三季度,问界M7的出现就让理想汽车内部痛苦不堪。李想曾公开表示,问界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破坏了理想的一面。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导致理想的一面销售崩溃,提前停产。它在一个季度内损失了超过10亿美元,团队也受到了破坏。大量你在前线的产品专家离开了。
当时,旧M7还没有降价。降价后,M7还增加了智能驾驶和舒适配置。新M7增加了激光雷达,并配备了华为ADS2.0系统,实现了高速、城市、停车等智能辅助驾驶的全覆盖。
余承东直言不讳地表示,除了智能驾驶和智能舱投资外,华为还花费了5亿美元升级M7,升级了车身、底盘和性能。具体来说,新款M7采用潜艇级高强度钢和CBS复合车身材料,大大提高了整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底盘配备HUAWEI DATS 2.0.智能四轮驱动可以提高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减少车身的侧倾;在性能方面,新款M7配备了HUAWEI 支持4秒级100公里加速性能的DriveONE高效电驱系统,CLTC工况下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300km,全电纯电续航240km,馈电工况下油耗5.6L。
在新M7的问界背后,有华为拖底。
在增加配置的同时,产品价格大幅下调,这无疑是对理想的一个沉重打击。只是现在理想的月销售额是3万 体量应该更有信心。
M7的热卖没有悬念,理想的压力其实存在。
华为也感受到了压力。
华为BU设定的目标是2025年盈利,AITO品牌自然是重要环节,但如果月销量在5000左右徘徊,显然会拖后腿。
因此,在市场惨淡的情况下,降价是不可避免的。降价的逻辑是以价换量,分担前期成本,然后用更多的量积累利润,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主流生存之路。
在华为“智选模式”的加持下,问界将迎来新的可能性。
另一种选择是与华为合作成为汽车公司
除问界外,华为还与奇瑞、北汽、江淮等汽车公司建立了联系。
华为与奇瑞的合作已经形成了“智能选择模式”的原型。双方共同打造的智能选车品牌“智能世界”第一款车型“智能世界S7”将奇瑞带出微型汽车市场,进入中大型汽车领域,弥补其智能化的不足。
至于北汽极狐,华为只是其中之一,但双方的合作已经从人工智能模式升级为智能汽车选择模式。目前,在产品定义阶段,北汽极狐一方面拥有自主研发项目和华为项目。在后期的生产制造阶段,它交换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意图更加明显,利用其智能资源,帮助电气化转型,打造自有品牌。
不得不承认,智能驾驶和智能舱仍然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绝杀。
零部件供应、人工智能模式和智能选择模式已成为华为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三大杀手。
从零件供应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硬件涉及电机,BMS、AR-HUD和智能驾驶平台MDC软件主要是HUAWEI HiCar,与40多个汽车品牌实现平台集成;在Hi模式下,华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通信架构、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该模式仅存在于长安阿维塔的合作中,广汽和北汽极狐逐渐放弃;在智能选择模式下,华为占主导地位,参与车型产品设计、核心部件选择等方面。
从单一合作到扩大合作领域,再到以华为为主导的“智能选择模式”,从产品设计、核心部件选择到营销服务,华为“不制造汽车”,但“掌握汽车”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原创文章,作者:智车引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