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陈平安
威马汽车(以下简称“威马”)生存之路还没有结束。
9月8日,Apollo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全球市场动荡、金融市场氛围持续不确定、短期经济复苏等因素,相关各方同意终止收购威马协议。这也意味着威马过去一年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峰回路转弯,很快又有白骑士踩着五颜六色的祥云出现。9月11日,快乐汽车宣布与威马签署非约束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无论是“借壳”还是Apollo旅游?“委身”开心车只能算是威马的无奈之举。这不仅仅是因为如果Apollo出行收购威马,需要增发的股份是自己的两倍,还因为安徽的二手车经销商——由于股价低于1美元,快乐汽车面临退市风险,如果算上快乐汽车的收购,这是威马汽车第四次冲击资本市场。
过去,威马曾是造车新势力的优等生。
2020年,美团王兴预测,未来造车新势力只会留下三家——“蔚小理”,为此,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拒绝接受,称威马一定是未来新势力的前三名之一。
这种信心来自于力量。2019年,威马累计交付新车位,仅次于威来;也是融资最多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之一,累计融资超过350亿元。
威马是如何一步步滑向边缘的?以后还有机会回到舞台中央吗?
01 选择的代价
不为人知的是,它在广为流传”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之前也有名字“造车四小龙”前浪。除了蔚来,小鹏身份不变,另外两个是威马和拜腾。
仅从创始人的角度来看,威马可能是最可靠的。与大多数其他互联网跨境创始人不同,威马的创始人沈辉来自真正的汽车行业。
20多岁进入堪萨斯的KLT能源公司担任厂长;30岁,博格华纳中国总经理,世界领先汽车零部件公司;2007年,任菲亚特(法拉利,Jeep、两年后,加入吉利,成为吉利控股董事兼副总裁,在职期间,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吉利收购沃尔沃。沈晖几乎做到了职业经理人能做的一切。
汽车制造的逻辑与互联网完全不同,而不是AB test可以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即使是电动汽车,也有10000多个零部件。同时,它也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准备和等待。理想汽车创始人李翔在自己的课程中说,“只有准备好开一万家店的能力,才能开这第一家店,卖这第一辆车”。
在油电转换的春风下,威马在融资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公开融资金额超过350亿元。其中,上海国有资产和上汽领导投资、百度和SIG参与的D轮100亿融资创下了最新的融资力量。
但相应地,威马在卖车的路上越来越窄。2019年,在交付名单上,威马仍然可以在新车制造力量中排名第二,但到2021年,威马将跌至第五。与同行的飙升相比,比如小鹏263%的同比增长,威马当年的增长率只有96.3%,甚至没有跑过市场。
伯虎财经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问题在于选择。
来自传统汽车的沈晖非常重视汽车公司的核心能力。他曾经说过:“如果我选择OEM生产,我每天都睡不好觉。”因此,威马成为第一个自建工厂的新力量。2016年,威马在温州建成了第一家四级智能工厂,几年后在湖北省黄冈建成了第二座,总产能达到25万辆。威马花了267亿元投资光工厂。
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最终是一个大型行业,需要通过销售汽车来平衡各种成本。没有规模支持,企业本身很难造血,资金都依赖于融资和输血。
这几乎让威马陷入了漩涡。
由于在建厂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财务报告来看,威马的R&D投资略有不足。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威马在2019-2021年的R&D投资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但威来仅在2021年就投资了41.8亿元进行R&D,一年排名威马三年。
威马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后,缺乏技术投入和足够的产品定义能力。今年年初,沈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也反思,威马在最初的产品定位上缺乏一些特点,错过了一些机会。特别是2022年,Apollo出行在拟收购威马的公告中透露,去年上半年,威马只卖出了1.65万辆电动车。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
交付不足使威马不得不寻求另一笔融资。但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多年亏损和整体环境下降的影响下,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来自专业经理的沈辉缺乏从0到1的创业经验。
自2019年以来,威马一直试图影响资本市场,但未能转移到科技创新委员会和香港股市。今年年初,威马汽车陷入了资本链危机,不仅其子公司被冻结了40.4亿元的股权。据相关媒体报道,温州工厂也陷入了暂停和员工工资暂停的危机。
在Apollo旅行宣布要收购威马的那天,威马汽车首席执行官沈辉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图片内容是电影《芙蓉镇》的一帧。图片中有一句台词:像动物一样生活。
02 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要探讨威马能否突破,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能否融入资金。
快乐汽车是人人网旗下的二手车项目,2019年在美股通过SPAC(特殊目的并购公司)“借壳上市”。一年后,快乐汽车与海淘汽车合并,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
从自身的财务状况来看,目前快乐汽车的市值仅为6.9亿元,远低于之前威马汽车的估值。快乐汽车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2022年,快乐汽车亏损8470.6万美元,截至去年年底,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仅为710.2万美元。
同时,收购也是通过“增发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而不是现金,这意味着威马仍然需要利用快乐汽车的上市地位来寻求融资。
虽然消息公布当天,快乐汽车的美国股市表现平平,但就在昨天,快乐汽车的股价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保证了1600%,达到了3.06美元。至于两家公司能否合作成功,还需要看后续的官方公告。
第二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威马能否抗拒当前的竞争。
威马面前有很多问题。在市场竞争层面,国内市场已进入快鱼吃慢鱼的阶段。
在成本方面,每个家庭都在不断降低成本。
根据瑞银发布的研究报告,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和规模化具有成本优势,比亚迪海豹比特斯拉模型 3.生产成本低15%。就在昨天,外国媒体透露,特斯拉综合压铸工艺取得了突破,几乎所有复杂的电动汽车底盘部件都可以压铸成一个整体。
即使是新力量,成本的下降也很明显。不用说,损失严重的小鹏也在改善。随着G6车型的发展和后续车型的推出,小鹏有望形成规模效应,与公众的合作也使小鹏能够将领先的技术转化为真正的收入。
在产品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从哑铃型转变为纺锤型,各公司也在不断推出新车型,以占据更多的份额。例如,比亚迪推出了高端品牌,威莱推出了中低端品牌阿尔卑斯,理想的纯电力布局,包括吉利、广汽等传统燃料汽车制造商也加快了努力。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已经慢一步的威马很难迎头赶上。
当然,也有报道称,海外将是威马的活力。这种观点是合理的。虽然融资问题尚未解决,但威马在海外推广方面做得很好。去年7月,威马EX5获得了大量WVTA欧盟认证证书;今年3月,威马表示,它赢得了1万多辆海外订单。今年7月,威马开始运往欧洲。
与中国相比,海外市场的竞争明显要小得多。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出海正成为一种趋势。在最近的慕尼黑车站,中国制造商展示了一波存在感,主要针对大众市场的威马也预计将以成本效益获得股息。
快乐汽车本身的渠道能力也有利于威马汽车开拓海外市场。据公开报道,今年4月,快乐汽车宣布与中国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CMC AUTO)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总交易额108亿美元,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出口联合交易平台。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笔交易是否成功。中国乘用车行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被迫更换轨道意义不大。现在,资本对汽车制造新力量的投资态度已经从激进转变为谨慎。新的汽车制造力量仍然需要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品牌信任,回归理性的增长路径和商业逻辑。
*文章封面的第一张图片和图片,版权属于版权所有人。如果版权所有者认为其作品不应免费浏览或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平台将立即更正。
原创文章,作者:伯虎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81412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