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普拉多在国内开始预售后的火爆,既有点出乎意料,又有点出乎意料。当然,不用说,这款越野IP的经典程度,但国内汽车市场主要集中在2.4T混合动力的全新普拉多,有点“离经叛道”。因为说到“混合动力”的概念,国内消费者接触的更多的是PHEV形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混合动力在中国以外的欧美汽车市场的热销。中国“特供”的插混和海外流行的混合动力会对全球主流汽车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欧洲混动起势,美国也吃这一套?
当我们谈到“欧洲抛弃柴油车”这个话题时,我们谈到了欧洲纯电动汽车首次超过柴油车的市场份额。但上半年欧洲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5%后,其市场份额仅超过15%。传统汽油车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乍一看并不高。但欧洲统计了传统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分离。今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占混合动力车型的近四分之一。在欧洲汽车市场,插混车型甚至面临着“倒车”的局面。仅在今年一季度,欧洲PHEV汽车销量就同比下降了约13%。第二季度,西欧十大重点市场PHEV销量占比同比下降近2%。欧洲汽车市场正在上涨,纯电动汽车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市场的增长率。插混车型无疑处于萎缩状态。
欧洲用户的选择似乎也会传递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汽车市场。面对北美大陆的新能源推广步伐比欧洲慢得多,尽管今年上半年美国纯电动汽车注册总量同比飙升62%,但其市场份额仅超过7%。如何转型庞大的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成为美国汽车从业者关注的焦点。而全球移动的标准普尔(S&P Global Mobility)预计未来五年美国混合动力车型将增长两倍以上。到2028年,混合动力新车销量将占美国汽车市场的24%左右,即达到欧洲目前的水平。然而,从市场预期来看,仍处于混乱阶段的美国市场似乎没有明确HEV和PHEV之间的区别。但一方面,丰田(包括雷克萨斯)和现代(包括起亚)通过HEV技术在美国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此外,福特(含林肯)也明确跟进了这项技术。就连通用系的雪佛兰科尔维特也已经发布了6.2L V8 HEV版本1.9kWh电池。在混合动力领域,美国市场似乎更倾向于HEV或PHEV。
至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插电式混合市场(包括扩展范围),我相信它不需要数字。从车型推出的频率可以看出,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当然,数据更直观。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增速超过40%,这并不奇怪。但插混增程增速超过100%,增速远高于纯电动车型。随着到2027年底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明确,在肉眼可见的时期内,插入式混合(扩展)产品可能会在中国汽车市场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
混合动力可以赚钱,但插混也可以在未来赚钱
国内汽车市场和欧美汽车市场将如何解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间的技术和市场差异?如果时间轴延长,将燃油汽车切换为电动汽车作为主题。那么,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实际上是过渡阶段的技术路线。从纯电动汽车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阶段的两条主流过渡路线至少会带来配套充电设施与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和成本分摊之间的差异。
事实上,这也很容易理解。与混合动力技术和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最大的感知差异相比,前者不需要大容量电池。现阶段至少有两个技术问题避免了较小的电池容量。首先,在电池安全方面,混合动力技术可以实现轻松的车载布局和使用,无需挑战单位体积电池容量的极限,甚至无需选择锂电池。其次,小容量电池只需通过内燃机补能,不需要依靠充电桩设施单独补能。结合这两点,混合动力技术确实可以帮助许多汽车公司在相对成熟的技术铺平道路,在汽车公司不需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在向纯电过渡的时期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避免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不存在。前面也很清楚,汽车的发展总是朝着纯电动的方向发展。所以现在充电设施、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节省的成本,有一天需要弥补利润。否则,将失去全球主流市场的技术主导地位,以及纯电动产品的技术护城河和成本控制能力。
事实上,这两个方面在现阶段已经凸显出了很大的差异。就充电桩数量而言,截至2023年6月,国内公共充电桩数量已接近215万,其中直流快速充电桩90多万。同时,欧盟地区的充电桩数量约为55万,其中直流快充桩数量仅为11%左右。至于美国的数量,快充桩虽然占比较高,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特斯拉的存在。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下,传统汽车公司的行动和热情只能说是一般的。以福特、通用等地方大型汽车公司为例,已经表示将接入特斯拉。但不久前,通用、现代(包括起亚)、Stellantis、本田、宝马、奔驰等品牌也表示将成立新的充电服务公司。当然,在北美大陆形成气候需要很长时间。
至于动力电池,欧美企业几乎没有插话的空间。2023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同比增长50%以上,总量超过304GWh。排名前十的电池供应商基本上是由中国、日本和韩国安排的,其中中国企业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占纯电动汽车制造成本近40%的动力电池板块,如果不能在这一领域开辟上下游供应链,可以想象未来纯电动领域的发展会造成多大的成本控制压力。
事实上,基础设施、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差异客观上也促使欧美汽车市场在做选择题时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动力技术。事实上,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看,不能武断地判断混合动力和插入混合动力的优缺点。但站在纯电动发展的轨道上,两者对未来布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虽然混合动力可以帮助在欧美市场奋战的汽车公司盈利,但插入式混合动力可以帮助整个产业链赢得未来。
作者丨阮嵩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51111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