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跑”滴滴
越看越划算
最近小鹏车有点忙,拿到大众投资后,又和滴滴走到了一起。
2023年8月28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将发行A类普通股,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的3.25%,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战略合作的核心是滴滴MONA项目“卖”对于小鹏来说,小鹏将基于这个项目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第一款产品是A级智能电动汽车。
消息一出,小鹏汽车港股股价迅速飙升,当日涨幅达到10.91%,报收72.2港元/股。8月28日,小鹏汽车美股也上涨5.25%,报收18.45美元/股。
资本市场对小鹏和滴滴的原因“牵手”以积极的态度,很多程度上是因为两者的合作是双赢的。滴滴“忍痛割爱”MONA项目,小鹏也可以快速推广廉价产品。此外,面对更富有想象力的Robotaxi业务,优势互补的小鹏和滴滴也更有信心。
滴滴将与小鹏深度绑定,而不是一锤子交易。
现金白银依赖于公众“撒币”不同于成为小鹏的股东,滴滴以技术换取小鹏的股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交流会上透露,“MONA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滴滴前期已投入数十亿元开发。”
图源:小鹏汽车
滴滴之所以选择放手,是因为它的主营业务需要稳定。根据滴滴最新披露的数据,滴滴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滴滴越来越需要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纠正现金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数百亿元的汽车制造业务越来越不合适。
公告显示,小鹏将“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也可以看出,滴滴可能仍然效仿华为和百度,将硬件和软件分开,将硬件部分交给更好的汽车公司进行操作,并做好自己的软件研发。
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智能驾驶很可能会颠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在此背景下,“失去”滴滴的汽车业务,以及小鹏在旅游市场的深度绑定。
公告显示,“双方将探索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运营、品牌营销、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国际市场等多个领域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简而言之,滴滴将向小鹏开放自己的流量生态“MONA”全面赋能,帮助小鹏打造和销售爆款产品。
事实上,小鹏并不想成为一个人“接盘侠”,但希望深入挖掘滴滴的潜在价值。何小鹏透露,“MONA”产品上市后,滴滴还需要帮忙卖车,“如果MONA年销量超过10万辆,小鹏将提供额外的对价股权。如果连续两年最高年销量达到18万辆,滴滴获得的最高股权比例可以提高到5%。”
总的来说,小鹏和滴滴的合作确实反映了现阶段各自的需求,但不是一次性交易,因为双方都看好了对方的长期价值。小鹏可以帮助滴滴搭上自动驾驶的出路;滴滴数亿的基本流量也可以帮助小鹏销售产品。
小鹏身陷亏损泥潭,MONA成功“新故事”
事实上,MONA项目的收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小鹏汽车现有的产品序列不足以承载公司的野心。
图源:电车报告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交付量为4.14万辆,较2022年同期6.9万辆下降39.9%。相比之下,同期蔚来和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5.45万辆和13.91万辆。
一直以来,小鹏汽车都在谈论它“故事”都走高性价比路线,通过大规模出货稀释上游成本。但由于交货量低迷,小鹏汽车毛利率数据持续恶化,2023年上半年为-1.4%,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虽然随着小鹏G6的上市,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开始回升,但月销量只有1万台左右,研发成本仍难以平衡。因此,现阶段小鹏最大的战略目标无疑是基于公司前沿自动驾驶技术的比较优势,推出价格较低的产品。
何小鹏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对外表示,“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将极大地促进智能化的全面普及”。
当外界认为小鹏会根据自己现有的产品序列推出15万级产品时,小鹏选择了“买下”MONA项目。当然,这是因为滴滴的产品已经成熟,可以快速推广相关业务。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滴滴拥有数千万司机的基本磁盘,可以帮助小鹏快速消化MONA产品。
在交流会上,何小鹏表示,MONA车型是小鹏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开始。该品牌将专注于2C和2B。可以发现,与小鹏现有品牌不同,MONA车型不仅专注于普通消费者,还试图进入企业服务市场。
根据2022年财务报告,滴滴中国旅游业务年活跃用户4.11亿,年活跃司机1900万。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是《纽约时报》的趋势,大多数司机需要在可预见的未来更换新能源汽车产品。即使滴滴司机购买了十分之一的MONA车型,它也能给小鹏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
针对Robotaxi行业,Robotaxi行业更大
不可否认,C端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战场,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Robotaxi可能是汽车行业的终结。
尤瓦尔·赫拉利曾在《未来简史》一书中阐述过“共享汽车”由于空置率和控制错误率高,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可能没有私家车的概念,但只有Robotaxi,即全天候自动驾驶出租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旅行需求。
图源:天风证券
事实上,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希望基于自动驾驶技术,让特斯拉车辆闲置时,通过Robotaxi帮助车主赚钱。2020年,马斯克进一步明确表示,Robotaxi将完全使用特斯拉的FSD软件,计划在2024年使用无方向盘或踏板的设计 实现年量产。
事实上,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的运输效率,它在商业层面确实有很高的想象空间。
2023年6月,天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预计Robotaxi 参照特斯拉全球EV市场份额和网约车市场格局(CR3约45%),全球市场规模约2万亿元。假设特斯拉在2030年 Robotaxi 车队市场份额为20%,采用C2C平台提成25%的模式,仅考虑佣金,远期(2030)收入可达100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特斯拉。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很早就开始布局Robotaxi相关业务。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小鹏也开始布局Robotaxi相关业务。骨子里,他并不忌讳与网上叫车建立关系,更想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平等权利。
2023年,小鹏正式宣布,已获得广州市智能网络汽车载客测试许可证,并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广州市黄埔区对所有用户进行自动驾驶载客测试。
然而,由于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Robotaxi也需要运营平台在流量、数据采集、规模能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目前,滴滴或小鹏在这些方面都有明显的缺点。例如,滴滴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大规模生产汽车。从零开始汽车制造之旅可能需要数百亿元,风险很高。
滴滴与小鹏的合作也是Robotaxi长期业务的互补合作。滴滴成熟的旅游生态有助于小鹏以更快更广的方式在旅游市场推广智能驾驶技术;小鹏接近Robotaxi的大规模产品可以帮助滴滴成功升级为自动驾驶旅游服务平台。
总之,小鹏牵手滴滴,看起来滴滴不想继续造车,把现有的技术成果拿走了“转卖”小鹏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合作其实对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
随着MONA车型的推出,滴滴和小鹏可能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原创文章,作者:深潜at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302211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