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竞争是残酷的,未来是光明的。因此,如果你咬牙,你必须忍受
作者-崔力文
曹佳东的责编
金鹏辉编辑
昨日,历史上最大的成都车展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中正式拉开帷幕。
129个品牌,近1600辆新车聚集在成都。乍一看,它确实可以被称为非常活跃,这似乎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希望更深,背后的悲伤可能只有每个参与者自己理解。
事实上,从大约一周前的媒体邀请开始,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丝异样。总而言之,“没有活硬整”、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拮据硬上”。
当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舞台在那里,所以尽力站起来,尤其是在2023年,竞争越来越残酷,至少向外界证明“我很好”。
但更大的问题是,有时候强行跳舞会彻底“露出胆怯”。
如果说4月份结束的上海车展为新能源转型奠定了不可逆转的主要基调,那么9月份举办的成都车展更像是每个人具体表现的阶段性“验收”。
结果,喜忧参半。
对于少数强者来说,良性循环正在逐渐形成。对于更多的弱者来说,他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和犯错误。
换句话说,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混乱”阶段,每个维度都在重塑。许多人没有时间考虑如何盈利,并尽最大努力留在牌桌上。否则,未来所有的讨论都将与他们无关。
基于以上背景,位于“西博城”,见证了太多惊呼的瞬间,“定这样的价格,真的能赚钱吗?”
我想说的是,正如今天文章标题所写,“卖电车,赔钱赚钱”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2023年剩下的日子就是这样,2024年会越来越激烈。什么时候才能改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节点。
所以,咬破牙齿,也要熬下去。
越来越诱人的“蛋糕”
“压力大吗?”
“大啊,为什么不大?最近可能是我入行小十年最忙的日子,甚至连续出差一个月,家里人都有怨言。”
“有意义吗?”
“虽然卷,但至少在一个还算朝阳的行业,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这不是虚构的。本段开头的对话发生在成都车展上,与一位新势力汽车制造商聊天。他的反馈更像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六个月里,高强度、高密度和快节奏足以被列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无论是汽车公司、供应商,甚至是媒体,每个局的固有概念和知识结构都可以说是疯狂的迭代。
还不相信?
然后请到129个品牌的展位去看看,看看他们在谈论什么,在做什么。你会发现,没有太多的事故,几乎所有的“C位置”都被“绿卡”占据,我们真正感兴趣和讨论的话题也从传统的三个部分变成了三个电力、智能舱和智能驾驶。
顺势而为,出现了新的问题: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为了越来越吸引人的“蛋糕”。作为一个论点,结合乘联公布的成绩单,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27.9万辆,同比增长41.2%。
根据目前的趋势,预计全年将达到850万辆左右。相比之下,狭义上的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简单转换的渗透率预计将超过36%。
毫无疑问,两个令人兴奋的数字不会撒谎。
明年,如果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约2400万辆的规模,新能源乘用车的批发销量和渗透率分别超过1200万辆和50%,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后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作为“领头羊”,给出了他的期望,渗透率将达到60%,即1440万辆。
至于后年、后年和更远的未来,更值得期待。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将逐步完成全面电气化的彻底变革。
当然,车展前夕,走在成都的街道上,明显发现“绿牌”的能见度比365天前更夸张,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没有限购政策的城市。
从终端数据来看,前年成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9.2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
去年,北京以16.4万辆的优异成绩排名第五。今年前7个月,销量达到11.3万辆,继续排名前5,渗透率接近36%。
毫无疑问,“蓉城”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偏爱远远超出了想象。
趋势背后唯一的解释无非是: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综合产品实力已经分阶段超越,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成票”。
与曾经有很多槽点的“电动爸爸”相比,无论三电的成熟度、智能舱和智能驾驶的体验、耐久性和能耗性能,包括销售系统、能源补充系统和服务系统的便利性,都有了很大的飞跃。
结合整个市场的增长率和细分市场的状态,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能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内部卷是什么。
毕竟,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蛋糕”放在那里,谁会拒绝咬一口的机会呢?正因为如此,成都车展的各个品牌都将“卖电车,赔钱”。
即使继续透支,也要坚持下去。
“铁律”越来越坚定
在这一段的开头,我想分享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
北京时间8月21日晚,在中国汽车市场打“价格战”的背景下,新势力高和宣布其第三款量产车型HiPhi非常“头铁” Y的官方价格将从9月份开始上涨,而且它给出的理由也很“精彩”,其实是因为订单太好了。
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仅感到困惑,还感到更加困惑得到这波“反向操作”真的很愚蠢。就连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个“大魔王”也必须选择降低自己的身材,投资红海。高合有什么资本置身事外?
在这次成都车展上,路过它的展位,可以说没什么吸引力。当然,与此类似,高合并不是唯一一个受欢迎的“冷清”品牌。
另一方面,几家日本汽车公司最大的“痛点”还是集中在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电气化的诚意和进步在哪里?”
相比之下,在中国汽车市场,几乎所有韩国、法国和美国汽车公司的生活状况都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新的轨道上。与传统燃油汽车时代有很大差异的游戏玩法和规则使他们难以适应。
不可否认,在这次成都车展上,许多合资品牌都在努力工作,但他们甚至没有升起水花。这种深深的无助感是真正可怕的。
还包括以BBA和大众为首的德国汽车公司。
虽然有了足够深厚的遗产和声誉,以及清晰和自我意识的及时调整,似乎逐渐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但显然还远远不足以恢复传统燃料汽车时代的绝对竞争力。
从展位的热度来看,可以窥探一两个。
至于自主品牌,可以说是本届成都车展的真正主角。通过实际行动,我们催生了几条越来越坚定的“铁律”。
例如,一年前,只有少数高端纯电动车型配备了800V高压结构,今年已下降到20万元以上。关于它,几乎每个中国汽车公司都在谈论规划和着陆。
可以想象明年同期会是什么样的“盛世”。:没有800V高压架构的新车,甚至不好意思大张旗鼓的卖。
例如,由于成本的进一步优化,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都与同级传统燃油车实现了平价甚至更低,动力电池容量仍在疯狂堆叠。
在过去,你无法想象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动范围可以达到200公里,但现在它已经成为热门产品的通过线,不能达到标准的终端消费者将不会付费。
例如,无论是智能舱还是智能驾驶,军备竞赛的竞争仍在加剧。
现在,如果购买新能源汽车,如果两者的体验达不到预期,终端消费者可能不会回到其他竞争产品的怀抱。
因此,所有有效的内卷都是值得的。
另一个例子是,从本月初的极氪,到成都车展前夕的阿维塔,到昨天的许多独立品牌,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完全达到了“主销售责任”定价的阶段。
今年,赚钱与否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如何包含更多的订单是真正重要的。换句话说,“切肉保险份额”必须做,也必须做。
目前,如果有人仍然有侥幸心理,有一些所谓的机会主义幻想,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可避免地给它一个响彻天空的“耳光”。
写在这里,文章渐渐结束,试图为这次成都车展做一个精炼的总结,还是想搬出那句话:“拿生命卖电车,赔钱赚钱。”
毫无疑问,竞争是残酷的,未来是光明的。
所以,咬牙的时候,也要熬下去,熬到弱者全部被淘汰,强者能从容瓜分“蛋糕”的那一天…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82011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