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天的宣传,欧盟电池法于8月底正式生效。
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电池和整个成熟的供应链系统,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近年来,海外变得很热,许多品牌的电动汽车已经渗透到欧洲当地市场,而欧洲市场是旧的传统燃料汽车领域,电气化过程比我们慢。
欧盟电池法的推出并不排除他们真的想要环境保护,他们真的从事当地的保护。
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多数电池(包括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工业电池)都需要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电池出口制造商需要披露从上游矿产和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和再利用的碳排放数据。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欧盟还将对碳排放进行分级,并设置相关阈值。最后,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将于2027年7月满足。
这对国内电动汽车行业乃至电池行业都是比较严格的要求。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进入欧洲的门槛越来越高,电池商头疼什么?
虽然欧盟电池法规是预期的实施,但对于汽车和电池制造商来说,依靠出口的形式将产品销售到欧洲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可以证实,目前进入欧洲市场的道路越来越困难。
欧洲现在是中国电池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是中国五大锂电池出口国之一,占出口总额的62%以上。中国出口到德国和荷兰的总额为272.97亿元,超过出口到美国的224.7亿元。
欧洲市场占国内电池出口总额的很大一部分。
法律法规正式实施后,电池护照的概念将成为进入欧洲的主要阻力,所需披露的信息也涉及核心技术数据、供应链系统等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有了这个东西,电池的制造和出口成本再次增加,碳足迹的可追溯性将进一步增加出口到德国(欧洲市场)的难度。
它将给国内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带来以下变化:
1.碳排放的相关要求可能会使部分出口企业进行零碳转型,在生产技术上创新高效低能耗、环保低碳;
2.也可以促进国内回收体系的完善,长期推动国内产业链的绿色转型,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出口企业还需要面临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和国际统一标准建设等挑战。
以上三点无疑直接指向成本问题。零碳转型将促进整个电池制造商,开始建设更多的零碳电池工厂,零碳工业园区的组成包括磷酸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锂前驱和电解质生产线、电池回收拆卸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严格的投资指标,电池制造商的大多数制造商需要在几年内进行零碳转型。
那么,建造一个电池零碳工业园区要花多少钱呢?蜂窝能源第一个零碳工业园区总投资170亿元;只有一个工业园区不够。每个家庭都需要更多类似的工业园区,涵盖风电、光伏、储能、制氢、碳管理、电力交易等一整套解决方案,实现工业园区的零碳闭环。
工厂的转型必然会增加投资成本。其次,还有电池护照数据库、日常维护等,这些都是电池生产成本增加的信号。谁来分担这些成本将成为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插混还能再火,纯电要涨价?
零碳转换和电池护照的出现都是时间问题。只能说,欧洲电池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了国内电池企业实施这两点的速度。这是出口到欧洲和美国核心市场的唯一途径。我们掌握了电池甚至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并具有初步的优势(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
可以判断,只要汽车制造商或电池制造商想出海欧洲和美国当地市场,他们就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的问题。电池制造商将在今年(甚至早些时候)加速零碳转型,并在2027年登陆电池护照。近年来,电池成本的上升已成为不可避免的。
推一个逻辑。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电池制造商不会制定两套电池标准,一套满足国内需求,无碳足迹,无电池护照等,一套满足欧洲标准,有护照,有碳足迹证书。工业园区已经建成,制造两个标准的电池将毫无意义。随后,市场将是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和欧洲标准需求的电池。
前期,强大的电池制造商将更快地生产能够满足欧洲标准的电池产品,如宁德时代、BYD、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并拥有自己的零碳工业园区。这些企业的早期投资取决于后期电池销售。电池价格将在2027年前上涨,范围应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而下降(这里不考虑电池原材料的市场影响)。这些企业的早期投资取决于后期的电池销售。电池价格将在2027年前上涨,范围应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而下降(这里不考虑电池原材料的高低市场影响)。它也可能洗掉一波无能的电池制造商,不能进行零碳转换,没有精力维护电池护照。
至少可以推测,在过去的四年里,一些纯电动汽车产品的成本肯定会上升,但结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价格上涨成本可能需要汽车公司携带,毕竟,国内市场有太多的玩家;或者,选择出海,去海外市场,无论如何,电池是合规的。
如果电池价格上涨影响了大多数纯电车的价格,市场肯定会给出反馈,那些无法承受的肯定会上涨。这样,它可能会给国内市场一些销售空间。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所需的电池组较小,成本较低,电池价格上涨对它们的影响远小于纯电动车型。
不排除销量大的纯电车的可能性 电池企业可以将价格涨幅控制在非常低或不涨价的情况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在市场上销量巨大的企业。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31111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