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6个月,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的领头羊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市场上半年最具影响力的热点事件是“价格战”。

3月初,湖北省和东风多个品牌宣布降价促销。据不完全统计,40多个汽车品牌和数百款车型参加了价格战。

然而,这一“前所未有”的降价浪潮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受此影响,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3.48%。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额达到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也就是说,在中国汽车市场2.7%的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是绝对增长的主力军,燃油汽车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状态。

023年前6个月,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的领头羊'

具体来说,6月份新能源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8.8%;豪华车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为30.9%;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渗透率只有3.7%。

除了一汽丰田保持同比增长外,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等品牌的销量也在中国市场赚了不少钱。这使得已经承受明显压力的合资阵营更加尴尬。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由于新能源汽车转型更早,转型更坚定,所以赶上新能源汽车销售东风,第一季度主要车型销售同比增长,虽然新能源市场也受到价格战的影响,但整体压力能力远强于燃料汽车市场。

新能源头玩家来势凶猛

让我们来看看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排行榜,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的领头羊。它们的增长势头最为激烈。

2023年前6个月,比亚迪以115.4万辆逆天成绩成为销售冠军,毫无悬念。自去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以来,市场表现一路飙升,2022年销量超过180万辆,同比增长152%。2023年,比亚迪热销车型升级为“冠军版”后,打响了油电价格相同的旗号,产品竞争力再次提升——无论是“王朝”系列还是“海洋”系列,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蓬勃发展。

目前,比亚迪集团还拓展了高端市场,新加入的腾势、方程豹、仰望都属于其高端品牌,形成了豪华品牌矩阵。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仍高达80.8%。自去年以来,比亚迪的“飙升”一直在继续。

2023年前6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到209336辆,同比增长108.81%。这份销售成绩单使埃安成为除比亚迪以外最成功的传统新能源汽车公司。AIONN是埃安旗下销售的产品 LX Plus、AION V Plus、AION S Plus、AION Y Plus、AION S 五款。其中,AION S系列稳居纯电动A级车第一,AION Y系列销量占全国一半。由于广汽埃安的高光表现,其2023年的销售目标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

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了市场口碑和销售数据的双丰收。销量方面,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车交付量为13917辆,已超过2022年年度交付量,成为制造汽车最突出的新力量。李翔表示,今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将挑战4万辆的月交付目标。

我们观察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的成功路径。除了卓越的产品实力和更有针对性的市场布局外,这三家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应对实时市场变化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快速响应的组织结构得到了保证,他们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背后有一个高效的支撑体系

比亚迪准备在2023年实现300万销售目标,因此需要更高效的管理体系。比亚迪工程院已经开始改革。原工程院部级部门已改为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中心、底盘技术开发中心、车身技术开发中心等10多个中心。该中心将成为一级组织,并增加许多关键业务部门,如与电子电器和数字相关的中心。这意味着比亚迪工程院的研发量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比亚迪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比亚迪旨在实施汽车品牌的独立运营,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在工程院组织结构改革之前,比亚迪还有一位工程师负责前一天的中国车型,他转身仰望,这表明比亚迪品牌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工程院的改革有助于梳理组织结构,形成健康的内部机制。

关于广汽埃安的快速崛起,广汽集团早在2017年就开始规划新能源业务。最重要的是与广汽传祺分开独立运营,独立品牌,独立运营,独家工厂,完全是两条腿。“我们进行了许多创新,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说。现在看来包括资产重组和混改。首先,广汽集团将其自主板块的新能源业务和资产整体打包到广汽埃安,通过战略焦点提升竞争力。

随后,广汽埃安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了广汽埃安的长期激励机制。自成立以来,广汽埃安发展迅速。2019~2022年,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4.2万辆、6万辆、12.4万辆和27.1万辆,可说是直线上升。2023年,市场洗牌加剧,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现在已经形成了新的BAT局面。B指比亚迪,A指广汽埃安,T指特斯拉。这说明广汽埃安的体制改革是卓尔有效的,也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成功的样本。

今年4月,理想汽车宣布公司增加了两个部门,一个是“首席财务官办公室”,首席财务官李铁负责流程、组织和财务变革;另一个是“销售和服务团队”。理想还宣布了M11三个职级的人事任命。首席财务官办公室负责人李文志负责组织和流程变革;一个是邹良军,负责零售、交付、服务和充电网络。三是产品VP范浩宇,负责智能汽车系统软件的规划、设计和研发,横贯各条产品线。

李翔说:“本次调整的核心是促进公司建立全面的矩阵组织升级,理想汽车将朝着100亿年收入的目标迈进。”

从上面可以看出,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的理想是上传和发布高效的组织、市场信息和业务决策,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汽车市场的变化。

而这种高效的组织结构,正是合资汽车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所缺乏的。

百姓评车

过去,我们说,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行动太慢。在平台技术层面,市场敏感度不高,远远落后于中国同行。

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传统燃油业务的负担太重,船很难掉头。事实上,这也归因于组织和市场的敏感性——对新的市场变化形势没有足够的了解,也没有足够的关注。

今年下半年,合资汽车公司率先降价。以上半年的价格战为例,市场对降价的效果并不乐观。毕竟,降价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根本原因。长期计划必须改变决策过程,更有效地实施。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71110263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