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主旋律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在2018、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从增量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型的时期。整体市场销售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市场竞争开始卷入内部,适者生存非常残酷。对于一线汽车公司来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没有路可走。

合资汽车公司,独立品牌,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合资汽车公司,包括大众推出了低门槛车型,捷达品牌独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大众看到捷达超市场表现,捷达2018年销量达到32.7万辆,可以称为一汽大众销售支柱。捷达品牌独立后,其三款车型中最便宜的VA3官方价格达到了6万元的价格范围,明显比独立之前的入门级版本便宜7.99万元。大众只想通过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车型,在10万以内的细分市场尽可能的收获销量。

当时,合资品牌降维打击的趋势盛行。就连像BBA这样的豪华品牌也推出了低门槛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A级和奥迪Q2L的起价超过20万美元。可以看出,当时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势在必得。

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主旋律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另一种趋势是独立品牌向上发展。当时的主要力量是长城和吉利。前者创立了WEY品牌,后者创立了凌克品牌。这两个新兴品牌依靠自己的树木,获得了相当好的销售和声誉。当时,WEY和凌克以其可识别的外观和内饰设计,以及更丰富的舒适配置,在15万~20万元的市场细分中站稳了脚跟,进入了合资品牌的腹地。

凌克和WEY也成为自主高端品牌的第一代目标。

现在是2023年,距离当年已经四五年了,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合资品牌呈现出连败的迹象,而自主品牌则完成了转型,在新能源领域强势崛起。

在过去的五年里,新能源汽车发挥了什么作用,使合资品牌和独立品牌的平行发展如此不同?

自主品牌发展壮大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后,自主品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9.9%,比去年同期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汽车、SUV和MPV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1.6%、55.9%和60.6%。

2017年和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仅为43.9%和42.1%左右;2023年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478.1万辆,同比增长22.7%,占乘用车总销量的53.1%,比去年同期增长5.2个百分点。1-5月,中国品牌汽车、SUV和MPV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4.2%、59.4%和59.3%。

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主旋律

纵观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首先,汽车制造新力量率先进入汽车市场。他们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产品的外观、内饰和配置,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审美和个性。

当新的力量品牌走出一个新的世界时,传统的独立汽车公司也推动了品牌更新和品牌升级,从而迎来了独立品牌的辉煌发展时期。这可以从中国汽车协会的上述数据中看出。

就品牌而言,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在2022年汽车公司销量前十名中排名前五。其中,比亚迪汽车压力一汽大众成功获得年度销售冠军,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五。

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主旋律

也正是因为自主品牌的盘子做得足够了只有足够大,才能有效地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中高端细分市场的成就——五年前吉利和长城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从价格范围来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07819辆,同比增长71.4%。其中,纯电动汽车零售额达到577587辆,同比增长74.4%。

自主品牌的价格从过去的10万元以下提高到40万元以上。一些品牌甚至计划推出10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

改变了原有的市场逻辑

在燃油汽车时代,合资品牌拥有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使得自主品牌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绕过合资品牌背后几十年来国际汽车制造商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方面的积累。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特别是电动汽车,使得机械部件较少,车辆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池、电机、电动驱动等技术的应用将国际汽车制造商和国内汽车品牌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投资、积累、颠覆性市场表现超越国际工厂,关键是在汽车行业转型中,重构消费者和市场认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汽车驾驶、操作系统、旅游体验和场景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工具属性到新时代的工具属性的转变已经完成。

消费者总是捧新不追旧。

新能源汽车爆发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主旋律

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多年的销售额,并深入绑定了上下游产业链。此外,由于其规模太大,产品线太丰富,模型覆盖了每个价格范围和细分市场。面对行业的巨大变化,他们调整业务的决心和动机并不那么大,对策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那么准确和有效,也没有比亚迪那么积累。

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大公司的反应因惯性而滞后。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大公司疾病的必然结果。

百姓评车

江山代有人才,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汽车市场,这句话应该是江山代有技术,各领风骚三五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变化太快,电气化的热度还没有过去,智能化的浪潮又来了。

这也提醒了独立品牌,现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不仅坚持长期主义,而且始终清醒,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不能放松,现在是刺刀血的关键节点,谁能带头,谁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0121004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