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解放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点火仪式在长春举行

6月27日,“氢与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议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重点实验室将重点关注氢与燃料电池技术和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加快以氨氢为直接能源或能源载体的新能源系统建设。

6月28日,“氨氢融合” 一汽解放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点火仪式在长春举行,是商用车传统动力可持续发展和零碳动力转型的另一个解决方案。

零碳燃料氢氨融合新趋势

图片来源:一汽解放

氢氨融合技术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氢氨融合的新趋势

据悉,一汽解放发布的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是依托一汽解放与佛山仙湖实验室李军院士工作站联合成立的“碳中和”技术创新平台,成功产生的第一项重大原创成果,涵盖三项国际原创关键核心技术:液氨缸内直喷燃烧技术、高中压电控双直喷技术、单液氨裂解和后处理耦合技术。

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汉杰说:“(其)解决了新能源商用车1000多公里长寿命、重载、安全可靠等关键问题。这是一个更具TCO优势的碳中和商用车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李军表示:“交通碳中和的内涵是实现“从油井到油箱,从油箱到车轮”的全过程“净零碳”。因此,探索中国实现汽车运输设备碳中和的能源革命、燃料革命和动力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虽然国家和相关企业也在大力推广氢能领域,尤其是商用车领域,但它们仍然存在各种弊端,导致目前无法扩大规模。

一方面,氢分子的直径最小,容易泄漏,导致储存和运输相对困难。假设氢能汽车的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包括制氢技术尚未完全开发。另一方面,目前在制氢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成本非常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在此基础上,基于氢氨融合零碳动力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已成为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发展方向。

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因为它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氢储存介质,易于安全运输,其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理论上,氢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然后将氢转化为氨并运输到目的地。

此外,氨作为氢能载体,也是一种相对便宜的零碳燃料。其能量密度是液氢的1.5倍,氨和氧的燃烧反应产物是水和氮,约占空气的78%。因此,氨的燃烧过程实现了零碳排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表示:“作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最大驱动力,“双碳”目标使氢能和氨能迅速占据重要地位,氨具有储氢介质和零碳燃料的双重属性,克服了安全储运氢能的成本和技术问题。”

技术端与产业端协调发展

一汽解放与佛山仙湖实验室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氢能产业是佛山战争新产业的重点布局,佛山氢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聚集了一汽解放、国家电力投资等150多家氢能企业,总投资近350亿元,基本涵盖氢能生产、储存、运输、运营整个产业链,是第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积极推进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氢燃料电池车辆终端应用,加上仙湖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集聚区。

零碳燃料氢氨融合新趋势

来源:佛山仙湖实验室

据了解,重点实验室的申请工作由佛山仙湖实验室牵头,与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能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完成。目前,它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竞争第一”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经过三年的建设和优秀的评估,即可获得国家能源局正式授牌。

在启动建设期间,重点实验室将重点开发氢能和燃料电池下一代关键材料体系、提出氨氢融合新能源工程科学理论、提出氨氢融合新能源工程科学理论等五项重点任务,构建七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原创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实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三大目标,“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广东氨氢新能源万亿产业集群形成”。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文指出,仙湖实验室率先建设“氢与氨氢一体化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碳中和”模型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产业端也做好了准备,启动仪式、佛山仙湖实验室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氢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兰州兰石重型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南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海九江镇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种飞机研究所、香港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佛山飞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了五项项目合作协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氢能与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推动相关技术的示范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氨生产国,年产量约2亿吨。氢氨融合是国际清洁能源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是解决氢能发展重大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温零碳燃料的重要技术路线。

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势在必行。国家和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构建氢储运新体系的同时,将氨氢混合燃料作为减碳的重要途径之一。多条路线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钟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9219787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