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文|智能光锥,作者|王一粟,周文斌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岚图CEO卢放的话戳中了近年来汽车公司最深刻的体验。

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传统的汽车供应商正在等待介绍自己的油泵和轴承,但展位旁边的人很少。与不远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展位的噪音相比,他们显得特别孤独。

燃油车正在死去,带走了整个产业链;智能汽车的兴起带来了许多新玩家。

“自2018年以来,我们一直低头做产品,现在感觉是时候出来了。”今年,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亿咖通首次参加上海车展,直接赢得了小鹏和凌克旁边的超大展位。

和亿咖通一样,还有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芯片制造商…

智能汽车正在进入“安卓时代”。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这款智能车不再只强调配置了哪些芯片和几个激光雷达,更注重能否实现高级自动驾驶;不再只强调真皮座椅和触摸屏,让用户定制自己的汽车“千车千面”,甚至想把会议室和娱乐室搬到车里,让车除了不开车什么都能做。“第三空间”。

一、L2.9来了,用户付费“智能化”

中国科技公司创造了另一个新词:L2.9。

在车展前的华为终端发布会上,余承东甚至在L2.9“头”再加一点,表示无限接近L3的高阶智能驾驶。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L3仍然是智能汽车不可逾越的红线,但以此为代表的智能驾驶已经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喊了这么多年的智能汽车,终于要落地了。”汽车公司从业者对光锥智能的感受,行业内的自我激励和用户感知完全有两个意义。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有使用智能驾驶才能真正付费。

智能驾驶在口号中生活了很长时间。由于技术和产品的原因,早期市场的高速试点和泊位整合还没有更新到用户的汽车上。

“许多汽车公司配备了辅助驾驶(建造)卖点,但不实用。消费者觉得花钱没用,市场就冷了。”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所所长赵福泉提到,用户不愿意购买,汽车公司再次投资的热情也熄火了。

随着激光雷达上车和大模型自动驾驶算法的升级,这些感知方案的成熟逐渐打破了之前阻止智能驾驶着陆的原因“障碍”。

因此,智能辅助驾驶是最重要的今年从困难的城市辅助驾驶开始“公开内测”到“全面放开注册”,同时开始落地多种车型、多个城市。

从4月份开始,增强辅助驾驶“卷”起来了。10日,威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喊话”,威来增强领航辅助NOP 它将于7月1日正式发布,并呼吁特斯拉FSD进入中国。16日,华为汽车发布ADS 2.0将在问界M5系列高级智能驾驶版上线,并计划到年底在全国45个城市推出城市NCA产品。

此外,还有小鹏、理想、长城魏牌…在城市辅助驾驶系统着陆之前,日历首先批量着陆。

这波城市辅助驾驶系统的落地潮,在于每个人都改变了自动驾驶计划的策略——走向“重感知,轻地图”。

虽然这种趋势在去年下半年就显现出来了,但在车展期间,各家的声明让“去高精度地图”具体方案更加明确,朝向“BEV网络”发展。

例如,威莱推出的自动驾驶BEV图可以实时感知和构建道路结构,相当于在驾驶时动态制作地图,解决了高精度地图数据的实时问题。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该计划的变化非常明显。从华为的角度来看,去年发布的ADS1.0仅在上海、深圳和重庆开设了城市辅助驾驶功能,因为它依赖于高精度地图。在摆脱了高精度地图的限制后,华为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国45个城市实现无图商业化,比之前的ADS1.0翻了15倍。

余承东也再次提到:“高精度地图覆盖全国太难了。中国的道路几乎是实时变化的。只有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智能驾驶系统,才能具有大规模上车的实用价值。”

“L2.9”高级辅助驾驶的大规模着陆,可以让普通用户为智能买单。

“原本保守的A车主开始思考是否要换智能车。”车展期间,卢放表示,智能化已成为影响用户的关键。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岚图CEO卢放

到2026年,百度Apollo已经发布了一项数据,配备了记忆停车、高速领航、城市领航等L2 高级智能驾驶系统车型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15%。届时,高级智能驾驶市场的爆发将导致汽车行业新一轮洗牌,成为未来三年的关键窗口期。

百度集团高级副总裁、智能驾驶集团总裁李振宇认为:“2026年,当市场智能化完成时‘跨沟’之后,没有智能驾驶能力的汽车将很难进入用户的购车清单。”

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汽车公司和相关供应链公司在这方面的持续投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所(AIR)中国工程院院长张亚勤说:“ChatGPT在用户侧有如此大的反应,因为它有一个用户界面,每个人都有非常深刻的感觉。当用户开始使用时,就会有真正的迭代,真正的出现。”

苦日子过去了,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进入了更好的良性循环。

二、自动驾驶是智能驾驶舱的制高点

在极致内卷下,汽车公司都在思考如何让用户付费的问题。

“智能驾驶舱是汽车企业差异化的重点,自动驾驶是汽车企业智能化的制高点。”赵福泉的话。虽然自动驾驶是技术的制高点,但一旦相关能力接入其背后,用户就很难感受到技术的差异化。

于是,汽车公司卷入了智能驾驶舱领域,开始争奇斗艳。

一些汽车公司造就了汽车行业“霍格沃茨魔杖”。例如,蓝图准备推出的智能手镯可以为汽车和机器提供手势交互——一转手就能把所有的窗户都抬起/掉下来,没有触摸就能打开后备箱,据说实验室阶段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8%。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一些汽车公司沉迷于让车主上瘾“不干正事”。例如,威来配备了201英寸的AR眼镜显示屏,以及23个支持杜比全景声的扬声器布局。除了开车,你还可以在车里看电影、玩游戏,甚至开会,整合工作和娱乐。

当然,优化驾驶体验的新功能也很多。例如,鸿蒙OSOS将于今年秋天发布 4.0除了单人多终端协作外,还将增加XHUD。通过将HUD与AR结合起来,抬头显示的图片可以随着视距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指南真正出现在路面上一样;以及独立的多音区技术,可以在前后排相互交谈而不打扰。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还有通过音源高保真技术和空间计算技术提高的音响效果,可以自适应感光调节的车内屏幕等…花样百出,“香不香”不知道,先迷晕了用户的眼睛。

在上一阶段,智能驾驶舱的功能是“从无到有”,下一阶段要做的就是“从有到优”。因此,华为、百度、腾讯、蔚小理、长城、岚图都开始专注于智能驾驶舱的体验和细节。

一些原本制造游戏引擎的公司也加入了智能驾驶舱的内卷。Unity渲染了汽车和机器交互的3D场景,使整个汽车和机器交互的效果更加直接和可视化。我们可以看到风从屏幕上吹出来,有一种钢铁侠操作贾维斯的科幻感。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此外,在大模型的加持下,语音交互也进一步升级。

“用大模型技术提取电子邮件的关键信息,阅读给司机,并帮助语音输入回复;用3D数字人作为汽车助理,你可以像私人助理一样迎接你。”一位商汤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工作人员略显自豪地告诉光锥智能,汽车厂对这个方案非常感兴趣。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其他Tier 1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百度推出了基于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小型语音SDK,可以实现全职、全双工、100毫秒响应。腾讯推出了一个3D数字人形象,可以与语音助手联系。百度的逻辑是减少延迟,使交互更加自然,而腾讯通过人工智能使交互更加灵活。

可以看出,智能驾驶舱已经成为消费电子制造商的最佳实验领域。原本在科技领域并不是特别新鲜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在汽车和机器上重新制造,形成新的活力。

“之后到了无人驾驶阶段,人一上车,方向盘一收,就开视频会议,听歌,玩游戏。…工作和娱乐都可以,就是不需要开车。”一位资深车友逛完车展后感慨,以前的车是为了让你开得更好,现在的车是为了让你不开车。

总之,在这次车展上,汽车主机制造商和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在努力传达一个概念——汽车将是未来的第三个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能驾驶舱正成为测试汽车公司对场景理解和产品优化能力的新战场。

三、成本、成本、成本或成本

高通8155没有来,但地平线来了。

低成本的国产替代品已经成为“实用主义第一”这款智能汽车Tier 1的心头好。

“做好产品体验后,一定要降低成本。”百度集团副总裁、IDG业务部总经理储瑞松坦言,“在特斯拉今年发动价格战后,许多汽车公司的老板认为——成本决定生死。”

一方面是降价潮,另一方面是智能升级。即使你知道你必须花这笔钱,汽车公司对成本也非常敏感。

因此,压力传递给供应链。

“激光雷达上车,卖一个损失一个,但还是要卖。只有上车才能走量。”一位激光雷达从业者别无选择,只能说,一些制造商以1万多元的成本销售给汽车公司,以抢占固定点。、7000,但即使赔钱,也要赢。

储瑞松认为,成本控制是供应链的大势所趋。“功能能满足吗?成本能满足吗?第二个让很多英雄难堪。如果能保供,一定要选择成本更好的方案。做好功能后,要降低成本。”

在这个想法下,百度在车展前发布了新升级的行泊一体化产品,其核心变化是计算平台从双TDA4-VM升级到单TDA4-VH。新产品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CPU计算能力利用率不到50%,可以在计算能力更低、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层次的行泊一体化功能。

汽车在变,产业链在重构

此外,由于成本原因,百度不仅取代了计算平台,还尝试了国产芯片。

百度Apolo基于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芯片打造了覆盖高速NOA驾驶和停车功能的软硬智能驾驶产品。据了解,华山二号A1000芯片计算能力达到58TOPS(INT8),可支持L2 对于支持10V(摄像头)NOA功能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黑芝麻智能可以将BOM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

从智能驾驶的角度来看,成本降低不仅体现在硬件上,还体现在软件培训、数据处理、计算等辅助驾驶系统上。

例如,随着蔚来的NOP 随着功能的不断实施,人、车、图每天产生数千条数据,数据PB仅半年就增加,对数据平台的计算资源和存储成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腾讯智能出行也提到了一个案例,腾讯云可以通过存算分离、冷热分层等数据处理方式将运维资源降低60%。存储成本降低了80%。

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来看,降低成本是量产后最重要的工作。

降低智能成本后,普通人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

与特斯拉高达1.2万美元(相当于7.6万元人民币)的FSD相比,华为余承东也是城市地区的自动辅助驾驶。 2.0的一次性买断价格是3.6万元。

“特斯拉FSD 2024年入华,估计2025年能跑得更好。到时候消费者的选择就很有意思了。”赵福全说。

余承东表示,2025年将成为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分水岭。汽车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光锥智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1179257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