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制造一直是民营企业的世界。即使涉足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资产,也大多以三峡新能源、珠海华发、浙能电力等产业投资的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很少亲自结束的原因是光伏制造业本质上是制造业。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相对困难、周期性强、波动剧烈的行业,尽管有些场景非常有利可图。
在赶碳的角度来看,如果用“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标准来评价业务质量,那么目前从事光伏制造应该不如直接持有光伏电站资产——当然,后者对企业的财务实力、资本成本、与电网企业的合作关系等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
今日,赶碳号带您了解一家低调实力的央企——它以“材料”为纽带,几乎布局了整个光伏产业链。
中国建材集团
今天介绍的跨境光伏中央企业是中国建材。中国建材一直专注于材料领域,其研发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有目共睹——到目前为止,它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建材行业领先地位,几乎每家公司都是细分行业的领导者:
中国巨石在玻璃纤维行业排名第一;中国科技风扇叶片出货量为行业领导者;去年天山股份收入超过海螺水泥;中复神鹰在国内碳纤维产量中排名第二;该公司在玻璃制造业排名第四
在光伏领域,中国建材集团还干燥了李和君和施正荣没有制作的薄膜电池,并布局了HJT和TOPCon两条技术路线。
01
薄膜电池的转化效率创纪录
光伏一代凶猛的李和他的薄膜电池
在2023年SNEC展上,晶硅电池百花齐放。晶硅电池周围也有异类薄膜电池。这是中国建材集团带来的新产品。
说到薄膜电池,光伏史上最容易发挥的两位首富是李和施正荣。
2011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光伏老板们都很担心,但李和君却很轻松。因为李和他的汉能集团做的是薄膜电池,而不是“双反调查”。但后来汉能倒下,李被抓住,薄膜电池没有消息。由于李和汉能的劣迹,薄膜电池被贴上了“不可靠”的标签。
施正荣,另一位致力于薄膜电池的英雄,早年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是薄膜电池。但他回国创业后从事晶硅电池。他的选择也让业界质疑薄膜电池。
来源:来源:First 官网solar
事实上,薄膜电池是市场证明的具有商业价值和商业前景的前沿产品。美国太阳能制造商First solar目前是一种全球性的钽化镉薄膜(CdTe)最大的电池制造商。First solar是美国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长期排名前十的光伏公司。
也许是因为中国的晶硅电池太发达了,或者是因为李和君和施正荣对薄膜电池行业的负面影响,薄膜电池在中国还没有发展起来。
中国建筑材料发电玻璃中国建筑材料
然而,中国建材集团的薄膜电池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今年5月16日,邯郸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单片功率超过331W,转化效率达到17.25%,创下中国大面积(1.92平方米)的最新纪录。
在SNEC展上,展出了一系列以BIPV形式融入展位设计,创造了实用场景,更好地展示了大面积的建筑材料属性。
转换效率和实用性的17.25%设计,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空间。
中国建材集团在薄膜电池方面也有铜镓硒(CIGS)光伏电池。今年5月11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独立证实,凯盛科技集团旗下德国Avancis公司生产的30×30平方厘米铜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3%,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02
都想要HJT和TOPCon
中建材浚鑫组件生产线
中国建筑材料对光伏电池的兴趣不仅是柔性电池,还包括晶体硅电池,而且在HJT(异质结)和TOPCon两条技术路线上。晶体硅电池主要由中国建筑材料俊鑫负责。
在HJT方面,今年1月27日,中国建筑材料高效HJT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江阴临港开发区举行。项目由中国建筑材料(江阴)光电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材料光电”,是中国建筑材料新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投资,总投资5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预计2023年8月投产。
TOPCon:去年,皇氏集团宣布,中建材俊鑫计划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从皇氏绿能购买不低于6GW的TOPCon电池,年采购量不低于1GW。
中国建材俊鑫官方网站介绍自己:是中国建材集团旗舰新能源产业企业。到目前为止,中国建材俊鑫太阳能产品已广泛应用于58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建材的支持下,中国建材俊鑫还提供全球EPC服务和项目融资。目前,中国建材浚鑫太阳能组件的全球产能为2.5GW,在中国和泰国共有5家制造厂,2021年投资30亿元建设5GW异质结电池厂。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
然而,中国建材集团显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亲自打造中国建材浚欣外,晶硅电池还投资光伏产业。
今年,HJT黑马华盛新能源完成B轮融资超过20亿元。本轮融资由中国建材新材料基金领导。
03
以材料为纽带的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除了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整个光伏产业链实际上是由中国建筑材料布局的。
例如,光伏辅助玻璃: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凯盛新能(原名:洛阳玻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光伏封装玻璃。2022年底,公司生产光伏玻璃原片产能4650吨/天,同比增长116.28吨%。光伏玻璃年累计销量超过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0%以上。
凯盛新能2022年年报单位:元
例如,坩埚:上市公司凯盛科技的应用材料主要集中在锆、硅和钛上。合成法制备的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于电子硅溶胶、电子包装材料、半导体设备、光伏坩埚等。
去年,凯盛新能接受了凯盛科技集团的委托,托管了成都中建材55%、瑞昌中建材45%、凯盛光伏60%等一揽子光伏股权。每个子公司都是单独的光伏资产和光伏业务。
因此,中建材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太阳能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这样介绍自己的光伏地图:
“水平研发(晶硅、铌化镉、铜镓硒)、智能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MES等)、智能设计(BIM)、智能建筑(光伏工厂、光伏电站等)、智能操作、维护和管理,实现智能贯穿整个过程。
在纵向上,有光伏玻璃基材、晶硅和薄膜。、自主知识产权、地面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光伏产品相关技术(BIPV)、智能光伏交通、智能光伏扶贫等一系列示范应用。
后记
虽然中国建材集团在光伏行业有着广泛的布局,但其薄膜电池和水晶硅电池,如锑镉、铜镓硒,分散在集团不同的工业平台上。光伏的应用和运维也属于不同的主体。如果中国建材将其光伏资产包装在一起,它将完全有可能孵化出一颗明亮的光伏明星。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时代,千军万马干光伏,但方式方法各有千秋。
例如,传统家电企业创维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渠道优势和营销专长。10万军队使农村家用光伏像家用电器一样充分渗透农村市场,业务量翻了一番。中国建材充分发挥了其在“材料”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研发专长,与光伏产业深度结合,突破了一片蓝海。
END
原创文章,作者:赶碳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07209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