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作者:今纶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在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中,沉默的广州汽车公司广汽埃安排名第二,击败特斯拉,第一名是比亚迪。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图源:乘联会

这不是广汽埃安第一次引起关注,在3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榜上,广汽埃安单月销量首次突破4万,“蔚小理”加起来比它少几千辆。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图源:第一电动汽车网

广汽埃安是广州的一家企业,我们可以看到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崛起,以及广州的一些产业变化。

去年广汽埃安零售量第五

广汽埃安是什么公司?广汽集团(国有企业)控股子公司。

2022年10月20日,广汽集团公告显示,广汽埃安在广州产交所公开上市,实施增资扩股,完成A轮融资引战,共引进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182.94亿元,释放17.72% 股份。

这创造了两个行业纪录:单笔融资183亿元,是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股权融资;投资后估值1032.39亿元,是国内未上市新能源汽车企业估值最高、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A轮融资完成后,广汽埃安注册资本增至78.03亿元,广汽集团直接间接持股比例由93.45%改为76.89%。

当时,对广汽埃安的模式有一个经典的评价:国有企业的平台、民营企业的效率和外国企业的流程。

很多人不相信,等着看笑话。

因此,在融资引领战争中,广汽埃安引入了充电和交换能源生态领域的战略支持和产业协同投资者,再加上广汽集团、番禺区和广州的全力支持,运行得越来越快。

2022年,广汽埃安的成绩单为: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商零售销量排名第五。

这是真正卖出去的,不是生产出来堆在那里。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图源:乘联会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今年3月和4月,广汽埃安销量超过4万辆,4月份达到41012辆,同比增长302%。

这让我们想看看广汽集团在广州发生了什么。

番禺瞄准2000亿元汽车产业集群

回顾历史:

2017年4月27日,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广州番禺汽车城西南部开工建设,总投资450亿元,是广汽埃安腾飞的地方。

如今,番禺汽车城已经建立了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为创新中心,辐射带动汽车零部件集聚区发展的格局,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等配套项目落户。

因此,广汽埃安月销量压特斯拉的背后是广州番禺汽车产业链的集群优势,是整个系统努力的结果。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园

产业园在“破墙”,以数字化驱动发展。

例如,时代广汽和广汽埃安之间没有围墙。埃安有订单。通过数字订单系统,供应链企业可以同步响应,实现同步物流,从而减少库存和成本。

去年上半年,广州番禺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77.31亿元,增长6.0%,全市增速排名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出了巨大贡献。

番禺的雄心壮志是:力争在4岁~年产能100万-120万辆,5年产值2000亿元“整车生产 研究院 零部件配套 物流配套”根据广汽埃安的势头,汽车产业集群确实有可能实现。

而且整个广汽集团的布局也挺厉害的:

投资或布局锂电池上游原材料、动力电池、智能网络、汽车芯片等领域。

目前,广汽埃安已完成智能生态工厂二期扩建投产40万辆/年生产能力。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20万辆/年产能)建成投产。广汽本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年产12万辆)项目已于2022年5月开工。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广汽实际上是在整个产业链中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推广。

只是广汽太低调了,毕竟是国企。

你要问广汽埃安的总经理谁是外行。他很可能不知道,但他很可能知道何小鹏、李斌和李翔。

广汽埃安不如管理者的个人品牌影响力“蔚小理”,但是汽车的销量要大得多。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4月10日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如果每月销量还是1万辆,就要和秦(蔚来总裁)找工作。

蔚来在4月份的零售榜上掉出了前十名。

虽然广汽埃安曾经被贴上网约车的标签,但比亚迪不也有网约车的标签吗?

没关系,只要能卖,能活,就够了。现在消费者主动为自己的家庭买单,尤其值得珍惜。

2022年下半年,广汽集团公布了一组研究数据。埃安B端只有2%的运营车辆,C端个人购买的在线叫车占10%,其余88%的销量为C端非运营消费。

简单来说,广汽埃安给普通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运营更加稳定,上升势头明显。

03新能源时代BAT格局已经形成

事实上,广州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相当不错,工业产值和产量同比增长71.1%和88.9%;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1.9倍。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看看2023年第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65万辆和159万辆。

比亚迪(深圳)前三个月销量50.87万辆,特斯拉中国(上海)13.74万辆,广汽埃安(广州)8.03万辆,是城市前三名。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图源:乘联会

再来看看汽车集团的情况:

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总销量为188.7万辆。

比亚迪销量最高76.2万辆,特斯拉和上汽排名第二和第三,销量分别为30.5万辆和20.6万辆,广汽排名第四,销量为13.5万辆。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布局来看,深沪穗的鼎立势其实已经形成

▲图源:中商情报网

又是深圳第一,上海第二,广州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销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10.9%。此外,今年第一季度,广州新能源汽车企业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为3.46万辆,同比增长159%。

广汽 小鹏合力,广州稳坐“新能源汽车第三城”这个座位。

变数是,4月份,广汽埃安的销量超过了特斯拉。说实话,虽然上汽集团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三,但增速为-10.2%,有点惨。要知道广汽同期数据涨了110.9%。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广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售数据迟早会超过上汽。那么,第三个更稳定。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023年3月,在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超过1万辆的11家厂商的批发销量占全月总销量的80.7%。

新能源时代的BAT格局已经形成,来自深圳的比亚迪(B),来自广州的广汽埃安(A)以及上海的特斯拉中国(T)。

虽然广州人很低调,但他们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模式和表现,这种努力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

未经授权转载、洗稿、抄袭的,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抱朴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8188483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