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明:我们想成为中间件的平台供应商

不得不说,杨晓明博士的观点是相当渗透的。4月19日在上海车展期间的媒体集体采访显示,安波福的战略进取精神远高于其他几位同行。

这是他自己的职责。作为安波福亚太地区的总裁,在这场巨大的变革浪潮中,他必须考虑安波福如何在中国市场生存。同时,他表现出良好的平衡感和灵活性,可以连接完全不同的观点。

杨晓明:价格战是行业转型的标志

如果说中国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处于风暴之中,那么以博世和安波福为代表的Tier1巨头就更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被消费者所熟知,后者隐藏在水下。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更早更清楚地了解水下激流的方向。

在上海车展的喧嚣之后,回顾这次对话,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本文摘自现场对话速记,删除)

1、价格战是行业转型的标志

记 者:最近推出了几款新能源汽车,一上市价格就让大家觉得值得,让人觉得行业已经从定价开始卷了。你怎么看?

杨晓明:我们在18个月前就看到了你现在看到的价格战,因为当时他们已经设定了所有的大规模生产价格,我们已经知道供应链的成本要求。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行业转型的标志。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是中国的智能化和电气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在汽车产量和消费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增长太快,这种数量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成本,最终消费者必须要求降价,就像几年前讨论电池一样。因此,我认为这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的趋势。当然,集中会让人觉得好像卷起来了,其实是因为成本降低,转型速度加快,这就是方向。

在中国汽车市场迭代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企业,如果不转型,不降低成本,就没有前途。

我们正在讨论的另一个现象是,为什么这一轮的降价没有带来整个(身体)车辆销售的增长?因为消费者一降价就不会冲上去。我(消费者)现在想要的是未来值得的汽车。

2、我们想成为中间件的平台供应商

记 者:杨总对华为Hi模式目前遇到的困难有何看法?

杨晓明:华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做操作系统的公司之一。只有少数操作系统真正用于移动电话,即安卓和iOS、鸿蒙。众所周知,华为面临的一些挑战不仅仅是芯片本身的问题。因此,这些事情导致了如何解决近年来高计算能力芯片的问题。

记 者:从华为目前的真实进展来看,包括余承东在公开场合的表达,目前的(主要挑战)不是芯片或鸿蒙,而是主要制造商不接受这一套,即所谓的整套电子电气架构和模块。这是否表明了某种趋势?

杨晓明:相反,该行业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其核心)是整个产业链正在重新布局。在从主机厂的核心技术中取出发动机和变速箱后,有很多讨论。

事实上,我认为你引用的这句话是一些没有深入参与行业或与主机制造商交谈的人的观点。事实上,在你与主机制造商交谈后,例如,当我们与主机制造商合作时,主机制造商非常清楚它想做什么,它让我们做什么。我们一直在说,我们想做的是以中间部件为平台,这个中间部件也是一个服务器平台。您可以在云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制作汽车的大脑和神经,如我们的线束和传感器,然后将其集成到未来的平台中。

现在,在新的模式下,我们合作得很好。中国的主机厂走得最快,中国的主机厂已经很清楚哪一块是核心要做的,大家都没有矛盾。例如,对于主机厂的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我们最快的客户在中国,不是每个人都提到的,主机厂都做了,因为主机厂非常清楚它想做什么。我们所做的就是它不能或不能做的事情。

记 者:你刚才强调中间件,也就是说,只要主机厂自己做操作系统和基本的底层软件,上面的一切都是给你的?

杨晓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做的就是更深层次的事情。而且我们的中间件和它对接,对它开放。我们不仅对某个家庭开放,对同行业也开放。例如,如果主机制造商认为我不想使用你的第七代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我想携带其他东西,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何搭载这个中间件呢?除了风河,没有这样的平台,目前行业也没有这样的平台来承载。我觉得前段时间行业宣传软件定义汽车,好像所有做硬件的人都要死。那车怎么造呢?现在大家都不这么说了。现在我们来谈谈整机厂想做什么。我们担心你们的供应商在完成后会做整机厂的所有业务。事实上,这是一些谬论。

记 者:正常情况下,在变革时期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这是否意味着安波福已经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一级供应商的概念,你想发展成为一个平台级供应商?

杨晓明:我认为我们仍然是一流的供应商,但我一直在说,因为新能源是一种新产品,而不是与燃料汽车相同的产品,一流的供应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做。例如,我们剥离了动力系统。当我们在2017年拆分时,每个人都认为你想做什么?当时,我们说我们不想要这项业务。整个行业都说你在做什么?我们说,未来没有这样的空间。因为一个新产品来了,我们无法与传统汽车相比。现在这辆车不是原来的车,所以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的工作范围必须调整。

3、智能工厂降低成本25%

记 者:刚才你提到产品迭代快,研发快,那么制造呢?安波福在中国有很多工厂。我想问一下工厂的迭代或升级。

杨晓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这波浪潮中,也许中国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也可能成为世界前沿。

过去,汽车行业通常给你18周的预测,4周的固定,但现在做得好的已经开始接近1周的固定。有了智能工厂,我现在可以固定两天了。我以前在仓库里建了一堆库存。我在仓库里堆了四周的库存,因为你是四周前固定的。我总是多产,你总是少拿。浪费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智力不一样了。我一直在学习。比如这个客户之前订了100个,拿了30个,但是一个季度开始订了100个,拿了60个。现在智能工厂的数据库在不断跟踪,可以跟踪你的每一个订单。你上周的表现如何?比如你订了80个,100个,80个,75个。

这个中央给料系统是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的。你订了100个。我知道你真的拿了80个,所以我安排了80个。生产完成后,每一块都可以跟踪。现在仓库位置可以了。我知道每个盒子在哪里。我以前不知道铲板在哪里,所以我知道仓库里有23个铲板。

上海正在大力推广这套由软件驱动的智能生产。上海利用外国企业的优势,所以外国协会组织了一个智能生产专门委员会,我是专门委员会的主席。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后来学习之后,我发现有几个行业比我们的汽车行业做得更好,比如包装行业和化工行业,化妆品生产和制造的智能化程度高于汽车。我们自己的经验是,在这个人工智能系统之后,制造成本下降了25%。

4、中国正在领导这一转型

记 者:我们以前看到的大蓝海消失了,每个人都想找到出风口,但结果导致许多汽车公司和供应商四面攻击。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项创新业务,但实际上会有很多交叉。比如我们安波福做4D毫米波雷达,其他家也做毫米波雷达。智能驾驶,甚至做车顶天窗的威巴斯特也在做。如果每个人都伸手这么长,但其实蛋糕那么多,最后肯定会遇到业务收缩吗?

杨晓明:你提到的现象和中国汽车制造市场的宏观情况是一样的。我们多少年前提到,美国有三五家大公司,我们有200多家公司。整合完成了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我认为目前看到的现象有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毕竟,市场相当大,由于各种环境,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特殊政策的支持,一些企业仍然有机会在没有核心能力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继续滚动。

但从长远来看,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我认为有几个特点:第一是你是否真的适合当前智能转型的平台产品;第二,你是否可以不断创新,因为中国的迭代速度,以前可以追逐,现在不能追逐;第三,你是否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和非常可靠的制造能力来支持未来的产品。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一些企业在风停止后必然会出现问题。

有时我们喜欢从监管的角度来考虑。事实上,市场无法监管。只要它存在,有时它是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合理的。例如,一些汽车公司似乎与销售价格没有太大区别,但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必在汽车上赚钱。我认为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就像几年前中国汽车一直在呼吁整车整合一样。它有这样一个过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转型来得太快,中国正在引领这一转型。几年前,中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浪费更少。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基于合资企业的供应链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但现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必须教别人怎么做。

原创文章,作者:第一电动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3118343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