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品略财观(原NBS新品略)
作者|吴文武
准备从特斯拉开始“等等党”人们原本期待特斯拉近期降价,但没想到五一期间,特斯拉突然等待宣布中国市场车型涨价的消息。
01
特斯拉意外涨价
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5月2日的消息,特斯拉Model关注新产品略财观。 以前为22.99万元的中国售价涨至23.19万元;Model 33.19万元的高性能版,以前是32.99万元。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价格上涨到26.39万元,之前是26.1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上升到31.39万元,之前是31.19万元;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上升到36.39万元,之前是36.19万元。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例如,Model Y的价格从之前的4690美元上涨到47240美元。Model Y 长寿命的价格从之前的4990美元上涨到50240美元。特斯拉深圳一家店的销售顾问,在微信时刻也第一次分享了特斯拉价格上涨的消息。
特斯拉的价格上涨出乎意料。市场普遍预计特斯拉今年可能会在中国市场再次下调价格。此前,市场一直有传言称,特斯拉将调整在中国销售的车型的价格,并将其调整为国内Model 3Model Y,预计Model 3降价4.3万,而Model降价4.3万 Y降价4.6万元。
调价后,Model 3最低可直接到18.69万元,与秦PLUS相比、埃安S、小鹏P5和其他车型的高匹配版本是平的。马斯克更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考虑通过定价来打击竞争对手,我们只考虑我们的整体战略,人们是否喜欢我们的车,是否能负担得起我们的车。
02
特斯拉看不懂
今年年初,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降价,掀起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小鹏等品牌跟进,蔚来等“坚守阵地”。特斯拉的降价引发了市场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人认为特斯拉是鲶鱼,不断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好事。
也有很多观点认为特斯拉就像鲨鱼,杀伤力太大,想进一步吞噬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北京商报》最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称特斯拉的降价伤害了他人和自己,这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有利于降价,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特斯拉直接搅动、刺激和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无论是否喜欢特斯拉品牌,这都是不可否认的。新产品略财观也注重一个非常有趣的产品“特斯拉现象”,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特斯拉用户、员工和特斯拉粉丝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相反,有很多人因为特斯拉的各种负面影响而不喜欢它。“特斯拉现象”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一个企业和品牌不可能完美,更不用说完美了。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特斯拉的售价体系没有厂家指导价,终端店自行调整,但特斯拉统一调整,市场一线快速实施。特斯拉最初的降价也引发了市场争议,并被市场嘲笑为特斯拉割韭菜。降价也引起了降价前刚买特斯拉车主的不满,也发生了车主权利保护事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产品成本决定价格,这是商业价格决策最基本的依据。除了品牌、市场等优势外,特斯拉最大的优势在于特斯拉具有供应链优势和降低成本优势,这是全球汽车公司羡慕的。
关于价格调整,马斯克和特斯拉中国公司的高管都多次直接表示,特斯拉的价格是由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决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关键原材料成本降低,车辆成本降低,只要有一定的利润,特斯拉就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相比之下,特斯拉中国工厂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可以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甚至超过了比亚迪。
数据显示,除核心控制系统外,特斯拉还拥有95%的国产电动汽车和90%的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问界等其他国产化率不足80%!难怪有人开玩笑说特斯拉更地道“中国品牌”。任何市场决策都要从短期目标需求出发,满足现阶段的市场目标。
从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国内外主要汽车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正在激烈争夺市场规模。增加市场规模是当前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目标。汽车是典型的制造业。当规模大、数量增加时,自然成本就会下降。这就是规模效应。
目前,增量仍然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重要目标。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特斯拉最新财季报告发布会后的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从长远来看,20%的毛利率仍然是特斯拉必须坚持的业绩底线,但从短期来看,规模对特斯拉来说比利润更重要。
从长远目标来看,特斯拉的目标更加明确,所有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都足以支持其未来的发展。新产品略财观一直认为,特斯拉不仅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更像是一家跨越多行业的能源巨头。仅在汽车行业,特斯拉不想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奢侈品牌,更像是想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或丰田”,特斯拉也这样做是为了引领和改变这个行业。
特斯拉正在积极推广成本较低的新低成本车型,市场猜测新车猜测图暴露了互联网。特斯拉未来推出新的低成本车型,预计将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不容低估。
因此,从短期和长期目标来看,特斯拉非常重视市场规模。特斯拉的低成本优势明显,价格调整将更加频繁。因此,特斯拉是涨价还是降价都就不足为奇了。有很多特斯拉车主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会关注价格,但后来根本不会关注。
03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即将熄火?
5月,造车新势力宣布4月份销量,理想交付25681辆,继续排名第一。小鹏交付了7079辆,还在挣扎。蔚来只交付了6658辆,下降最严重。在二梯队成员中,哪吒和零跑正在加速追赶。哪吒连续三个月交货量超过1万辆,零跑逐月回升近1万辆,极氪的势头也非常强劲。
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也非常抢眼。广汽埃安4月份销量41012辆,连续4万多辆,同比增长302%,环比增长2.5%。从市场销售数据来看,“蔚小理”随着分化,广汽埃安和吉利汽车的极氪性能也非常突出,市场进一步分化,竞争更加激烈。
价格战的关键词是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得不谈论甚至不可避免的问题。现在,第一次掀起价格战的特斯拉宣布了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会关闭吗?品牌定位决定价格。不同的品牌和产品有不同的价格范围,客户群体也会不同。从成立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都已经决定。
威来定位高端市场,率先发布中大型SUV车型,专注于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市场,希望成为中国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BBA威来汽车定位豪华,有其特定的客户群,这意味着市场纵向空间有限。理想汽车很“聪明”,以家庭、爸爸等概念为主,价格范围定位非常准确,高于传统合资车型,但不能达到豪华车型的价格。理想的汽车以准确的定位和心理营销开辟了一条道路,现在销售业绩最好。
小鹏汽车定位科技理念,专注于年轻人市场,但一直无法摆脱模仿特斯拉的概念“帽子”,年轻人有足够的价格。从去年到现在的市场表现来看,小鹏汽车已经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探索期,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亮点,否则只会加速落后。三家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表现不同,早在预料之中。此外,造车失败破产的新势力案例如此之多,也给正在造车路上的小米带来了很多经验教训。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探索时期开始,但大量的汽车制造新力量出现了,经历了几轮重组浪潮,现在进入了赢家时代,行业的淘汰正在进一步加快。从新产品的角度来看,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已经进入“造车新势力2.0”强洗牌阶段。
BYD作为一家老燃料汽车企业,现已全面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线布局全面,大众、高端、豪华等产品或品牌布局,发展无尘。广汽埃安、吉利汽车下属品牌极氪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也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新产品略财观认识一位95后朋友,不喜欢特斯拉或比亚迪,直接订购了一款极氪。虽然传统豪华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远低于预期,甚至一些车型的价格也进入了与中国品牌价格重叠的价格范围,但梅赛德斯-奔驰EQE车型最近的市场销售表现有所改善。
豪华车品牌新能源汽车车型定位豪华车市场,仍将有其特定的购买群体和粉丝,未来的发展势头不容低估。新产品略财观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根据2022年欧洲大型豪华车市场排名数据,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型(11557辆)排名第一,梅赛德斯-奔驰EQS车型(7513辆)排名第二,超过燃油车型宝马7系(4604辆)的销量。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中国品牌具有场地、技术、产业链和新一代年轻消费者认可的优势。但从行业发展阶段和现有市场格局来看, 特斯拉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行业发展模式已初步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努力取得突破,直接与国际品牌和豪华汽车品牌竞争。其成就值得肯定,前景值得期待。
品牌定位决定目标客户群体和市场空间。所有汽车公司,无论是汽车制造的新力量,还是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特斯拉和豪华汽车品牌,都将根据市场情况、销售业绩、竞争产品行为和自身目标进行价格调整。
汽车公司涨价或降价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正常决策行为,不可能一直涨价,更不可能一直降价。特斯拉的市场价格调整机制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特点,现在市场已经普遍接受。特斯拉没有按照之前的市场预期降价,反而涨价也就不足为奇了。特斯拉仍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每一个动作都将吸引整个行业的关注,特别是在未来,特斯拉将推出低成本的新车型,可以想象市场的致命性和影响力。
因此,特斯拉以前的价格下跌,但现在价格略有上涨,并不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将关闭。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强者更强,弱者被淘汰,价格体系会更加全面。价格战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市场。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市场竞争越激烈,优秀品牌就会获胜。根据需求做出更多选择是件好事。
04
写在最后
据信达证券预测,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需求同比增长3.9%,预计新能源汽车增长33.2%。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新产品略财观认为,2023年是汽车制造新力量发展的关键决战之年,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加速淘汰赛之年。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更加无情。因此,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仍有很大可能再次出现,尤其是下半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作者:NBS新品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04207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