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发布了《202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上海交通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23所大学将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准确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覆盖电力、电网、用户、居民和社会功能储能设施的“高精度”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储能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储能系统设计、电力系统分析、热储能技术与应用、传热传质及其储能应用、储能材料工程、储能系统检测与估计、能源互联网等。
近年来,储能作为一条独立的轨道,蓬勃发展,新的储能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全球电力储能规模已投产237.2GW,年增长率15%;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45.7GW,年增长率8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3.1GW/27.1GWh,年增长率为128%,年增长率为141%。
GGII研究显示,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产业链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电力储能产业链规模增至1600亿元,家用储能增至400亿元。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0.45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在众多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占绝对主导地位,占97%。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从行业特点来看,储能主要集中在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三个要素上。
在寿命方面,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相对容易实现长寿命。例如,4月15日,海辰储能最新发布的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的循环寿命已增加到1万次。
此外,抽水蓄能(40-60年)、全钒液流电池(可达20年)、压缩空气储能(20-40年)、飞轮储能(可达15年)等技术以其长寿命而闻名。
在成本方面,随着储能项目规模的增加和技术迭代,储能成本将逐渐降低。以锂离子电池为例。自1985年推出第一代电池以来,锂离子电池价格迅速下降,下降约97%。
在安全方面,安全问题是三个要素中最具挑战性的。影响锂储能系统安全的因素很多。从系统外部来看,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储能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上,包括电站运行监控、运行、检查、异常运行和故障处理。从系统内部来看,主要原因是锂离子电池模块本身的工作特性,以及BMS数据采集不全面、及时、准确的基础设计。
市场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来解决安全问题:
一是完善储能行业相关规范,减少储能系统外部安全因素的影响,如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第二,行业衍生出不同的储能路径,如从本征角度开发固态电池或水系电池;甚至开发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
第三,改进BMS数据采集、系统热管理等储能系统的设计。例如,BMS削弱甚至去除平衡功能,改为电池簇级直流升压电路,或采用串联或模块化储能技术。系统热管理也逐渐从风冷向液冷过渡。
总之,储能行业的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发展离不开技术迭代,技术迭代的关键在于人才。
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宝新能源、LG新能源等储能企业都非常重视储能人才。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于4月9日在上海正式举行。
目前,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的部分招聘岗位已在主流招聘网站上发布,包括工程师、主管、经验等高级岗位,岗位待遇良好。储能机械工程师的月薪在30k-50k之间,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也可以达到20k-40k之间。
特斯拉工作人员还透露,一名一线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资为5K ,其他收入包括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年薪17元,月平均收入接近1万元。此外,还有7%的五险一金、5%的住房公积金、免费工作餐、免费班车、全家免费商业保险等。特斯拉内部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司吃饭,住房有公租房,每个人都有股票,工人也有股票,可以选择股票或现金。所有的保障都是完整的,现在连父母看病都报销了。
人才待遇好,但行业整体差距高。培养相关人才已成为首要任务。上海交通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23所大学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大大弥补行业人才差距,为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储能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0117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