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无能为力,传统的独立品牌逐渐好转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从0到1的起步阶段,到了从1到10的快速发展阶段,传统汽车品牌开始下山摘桃子。

魏小理三家从一开始就领先,现在小鹏落后,蔚来不温不火。从后来者到现在,哪吒零跑有些后继弱,2022年问界强势超车趋于平庸,造车新势力一个接一个上演。“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戏码。

根据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7家传统汽车公司销量27万辆,7家新能源公司销量不足6万辆。市场形势的变化明显不同,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进步的力量已从新能源汽车品牌转变为传统的独立汽车公司。

面对新的竞争态势,新势力面临新的竞争态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汽车制造的新力量领先,新能源汽车在早期取得了快速突破。在产品、销售、品牌意识、用户声誉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然而,它们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

新力量无能为力,传统的独立品牌逐渐好转

让我们以魏小理为例。根据2022年初制定的KPI,蔚来汽车的销售目标是15万辆,理想的是20万辆。小鹏的目标直接设定了“保险25万辆,冲击30万辆”。2022年底,魏小理没有完成任务:小鹏只完成了12万辆,不到目标25万辆的一半,理想完成了65%,威来完成了80%。

魏小理在2022年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比如威来ET5销量不强,小鹏汽车去年G9上市发生重大事故,理想汽车因理想one停产引起消费者不满。

除了哪吒实现了2022年的销售目标外,零跑和问界都没有实现预定目标,我们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新势力品牌。

2023年3月,理想的月交付情况达到2万辆,其他新力量品牌仍未取得重大突破。与去年相比,蔚来、小鹏和零跑保持了正增长,但增长率并不大。哪吒甚至同比下降。与去年下半年的亮点时刻相比,问界达到了一半。

在特斯拉降价、新能源补贴退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新力量品牌在增量方面面临着新的形势变化。过去,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专注于汽车制造和交付,用户总是为快速运行付费;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吉利等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越来越勇敢,产品实力也发生了变化。

对消费者来说,新势力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比亚迪埃安增长迅速

乘联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增长25%。随着新势力品牌增速放缓,整个市场的增量来源是怎样的?

答案很明显,这种增量是由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品牌带来的。

新力量无能为力,传统的独立品牌逐渐好转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份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中,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前十名中有6家。

其中,广汽埃安销量超过4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排名前三;上汽乘用车、吉利和长安的新能源销量分别为3.1万辆、2.85万辆和2.6万辆,均超过一批新力量,市场份额继续扩大。

从增长率来看,比亚迪和埃安同比分别增长了97.4%、97%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中,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孵化的品牌极氪和深蓝的销售业绩相当抢眼。2023年,Q1共交付15234辆和18808辆,可与小鹏(Q1共交付18230辆)、零跑(Q1累计交付10509辆)打得来回回。

在这里,我们应该关注广汽埃安。3月份交付超过4万,Q1累计交付超过8万。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比亚迪相比,但增长势头确实非常强劲。

这与广汽埃安主攻20万以下主流车型有关,也与AION有关 S、AION Y产品的新产品有关。毕竟新产品会带来新的体验。同时,这两款产品的起价降至13.98万元和11.98万元,基本实现“油电同价”,带来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这在提高消费者关注度和市场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体系力的优势

在增量和规模方面,传统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显然更具优势。在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固定规模、营销、品牌建设等多年深度培育和形成的综合体系力的支持下,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对市场快速扩张的问题更加冷静。例如,李翔提出的20%毛利率红线对汽车制造新力量非常重要,但对于传统自主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来说,没有这样的顾虑。

正如《西游记》所说,没有背景的怪物和有背景的怪物是不同的。

在0到1的起步阶段,这一优势并不明显,但在1到10的快速发展阶段,护航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没有这种全面的系统护送,新的力量品牌应该考虑更多的方面,如超高的毛利率、资本需求和产品端的选择。特别是当大多数新的汽车制造力量仍在亏损时,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新力量品牌的不断壮大,它们也将形成这种综合体系,但这需要时间。目前,新力量在这方面缺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汽车公司都能把这种综合体系转化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至少我们没有看到日本和豪华品牌。

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形势变得有点复杂。新力量无能为力,传统的独立品牌逐渐好转,但一些传统品牌没有跟上步伐。

然而,无论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如何发展,无论竞争多么激烈,上述综合系统力量都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无论是热门的自动价值、智能体验还是人工智能,这些都不能真正实现。因此,作者认为,当传统独立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跟上新力量的发展步伐时,它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主导力量之一。

百姓评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新力量还是传统的独立新能源品牌,谁的车更符合需求,自然会选择谁的车。这是最简单的事实,它不能被讲述任何故事或创造任何概念所取代。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正在进一步加剧,谁生谁死还不容易下结论。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012681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