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3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兼董事长任正非再次签署了关于汽车业务的最新EMT决议,再次强调“华为不制造汽车,有效期为五年”
在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新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回答了上述关于华为汽车业务的EMT决议:
1、有效期为五年。这是因为华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只有五年。前三年未制造汽车的EMT决议即将到期。再发一个决议,五年后再发一个。
2、规定了华为品牌的使用。最近,一些部门、一些个人或一些合作伙伴滥用华为品牌,现在在调查过程中,经过30多年的华为品牌不会被滥用,华为没有汽车,没有任何品牌的汽车,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作为汽车品牌,然后华为商店宣传材料清理整改。
徐志军表示,这是为了让华为汽车业务回归战略和定位。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出现在国际汽车A级展上海车展上。徐志军代表华为高调宣布进入汽车行业,定位为智能网络电动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根据华为最新的EMT决议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的解释,这意味着华为执行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华为系统中推动的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也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是华为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巨大差异。
3月27日,广汽集团的公告也给华为HI模式带来了沉重的锤子。传统的供应商模式也被指控玩大品牌,要价高。华为汽车业务的三种模式似乎陷入了最黑暗的时刻。
接下来,华为汽车业务将如何发展?华为是否允许,余承东是否有勇气带领华为汽车业务独立,独立融资。参考阿里巴巴3月28日马云回国第二天宣布启动“1” 6 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下,将成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然而,对于余承东来说,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依靠华为系统。一旦他离开华为系统,个人是否能够调动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并有足够的能力建立一个汽车品牌,这必须考虑情况。
对于华为来说,三年不造车后五年不造车,是为了避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收获市场之前专注于打造产品?还是会和整车品牌完全相处? goodbye呢?
余承东作为执行官,一心想造车。作为决策者,EMT决定不制造汽车。巨大的差异必然导致华为汽车业务的剧烈动荡。华为发展到目前为止最重要、最强大的执行力。由于决策者决定了不制造汽车的业务方向,即使下面的执行者不愿意坚决执行,华为汽车业务的下一个痛苦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至于汽车公司是否接受华为的做法,还需要观察。
01
华为再发EMT决定决定不造车
2020年10月,任正非发布的[2018]139号华为EMT决议声明华为不制造整车。当时文件中的“本文自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这句话,也是外界判断华为三年后制造汽车的依据。
整个汽车行业之前都认为华为想造车,因为华为之前说不做手机,但最终华为不仅做手机业务,还把手机业务排在世界第二位。如果美国没有切断华为芯片的供应,第一个似乎是余承东的口袋。
2019年,美国开始切断华为芯片供应,随后扩大对中国芯片的封锁。2021年5月,余承东正式成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首席执行官的职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公开场合表示,只有余承东想造车,但他只有一票。
随着2023年3月31日华为EMT最新决议的发布,只有一票的余承东最终未能说服华为支持其汽车制造。即使是华为品牌在华为汽车业务中的潜移默化使用也被华为禁止,并应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改。这将不可避免地严重打击华为智能汽车选择的商业模式。毕竟,每个人都为华为品牌购买智能汽车选择。
如果是这样的话,余承东肯定更愿意在更熟悉的手机市场上与苹果竞争,争夺世界上最好的手机业务,而不是制造汽车。虽然汽车和手机正在整合,但在3月30日的吉利凌克新闻发布会上,它大大宣传了一波并购魅族手机和凌克汽车的整合浪潮。如果是这样,华为更愿意像苹果一样把汽车业务藏在水下,而不是在2019年匆忙推出。
对于华为来说,2019年高调宣布进入汽车业务,并成立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独立部门。2020-2022年,分别投资5亿美元、10亿美元、15亿美元,以及数万人力资源。经过四年的发展,形成了传统供应商、HI模式和智能选车三大模式。2022年,华为上市30多个智能汽车零部件,汽车业务收入21亿元。
2023年3月8日,赛力斯AITO问界和华为正式发布了“HUAWEI 问界的宣传口号被业界解读为华为EMT决议的三年之约,仅在2020年10月发布的[2018]139号。
2023年3月31日,在三年左右只剩下7个月的时间里,华为给余承东上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咒语。轮值董事长徐志军表示,五年到期后,华为品牌在汽车设计中的曝光应全面清理整顿。
在华为看来,汽车产品不同于华为之前的所有产品。如果汽车做得不好,它将死亡(华为苏静也在公开场合杀害了特斯拉,被华为撤职,最终离职)。一旦发生致命事故,将对华为品牌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华为推出HI品牌,余承东想让华为离开(HUAWEI)品牌赋予整车智能选车,这也违背了华为推出HI品牌的初衷。
更重要的是,华为正在考虑为C端消费者推出汽车产品。一方面,它将影响其在欧洲的ICT业务。另一方面,一旦汽车业务像手机业务一样受到美国的制裁,该怎么办?事实上,这样的考虑是多余的。大众和华为的bu眉来来往往,最终投资和合资的是地平线。此外,德国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好日子即将结束,比亚迪的销量刚刚超过了南北大众的总和。至于被美国制裁,不造车就不会被制裁吗?
02
余承东能独立造车BU吗?
2023年3月31日以后,除非华为想自己打脸,否则余承东不太可能借华为品牌和华为资源造车。对于余承东来说,没有汽车业务的蛋糕,如何说服下属继续冲锋陷阵?
回到2019年4月,华为消费者BG迎来了大改革[消费者BG组织治理监管高级计划(试行)2019年39号总裁电子邮件],消费者BG员工最大的利益是集团收入战略食品袋-CBG食品袋,包括战略工资袋和日常运营工资袋,以及奖金包的策略/土地肥力奖金包和经营奖金包。
当时,华为消费者BG(CBG)收入目标是三年1000亿美元,五年1500亿美元,对于高峰期3500亿人民币的CBG来说并不难。但一个月后,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总统行政命令,美国商务部正式将华为及其70家关联公司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禁止华为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从美国公司获得组件和相关技术产品。大家都知道后面的故事。
2020年10月,华为海思芯片绝唱Mate 在40中国新闻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汽车业务的HI模式。2020年11月,汽车BU从ICT管理委员会划分为消费者BG。2021年5月,余承东担任华为汽车BU CEO。2023年2月,余承东全面接管华为汽车业务,外界认为这也是华为汽车制造的信号,但2023年3月31日任正非发布的华为EMT决议文件,外界如何解读还不清楚,大概汽车行业还是不相信华为不制造汽车,但是余承东呢?
对余承东而言 ,此时此刻,如果你还想造车,你必须想办法。华为独立的汽车业务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早在2019年华为BU成立后不久,就有消息称,华为正在联系欧美资本,试图独立融资BU,这也可以帮助华为汽车业务走向欧美,避免手机业务。毕竟,有利益约束,利益相关者自然会游说当地政府。
最接近的应该是德国大众汽车,但华为和大众汽车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大众汽车转向投资地平线,与地平线建立合资企业,这应该是对华为汽车业务的巨大打击,不仅失去了强大的外部股东,而且失去了重要的客户。双方谈判不当的原因只不过是交易价格、交易方式和公众对美国的制裁。
3月27日,华为HI模式的三大合作伙伴广汽集团宣布,控股子公司埃安将停止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模式转变为独立开发,这也对华为HI模式造成了巨大打击。3月31日的EMT决议也对华为的智能汽车选择模式造成了巨大打击,特别是在过去的3月8日,ATIO更名为“HUAWEI 问界”。
在华为汽车业务的三种模式中,HI模式和智能汽车选择模式在一个月内遭遇了沉重的锤子。至于传统的供应商模式,行业认为玩大品牌,价格高,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华为汽车业务将何去何从?
余承东会独立华为BU,用新品牌打造汽车吗?就像荣耀独立后芯片供应恢复一样,业务发展极其迅速。2022年,仅次于VIVO的18.6%,市场份额为18.1%中国手机市场第二。
然而,对于余承东来说,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依靠华为系统。一旦他离开华为系统,个人是否能够调动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并有足够的能力建立一个汽车品牌,这必须考虑情况。
对于华为来说,三年不造车后五年不造车,是为了避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收获市场之前专注于打造产品?还是会和整车品牌完全相处? goodbye呢?给时间证明。
原创文章,作者:车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31966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