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相对论
作者,leo陈
“银河,大家仰望的星空”,“仰望银河,那是一抹深蓝”。
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开始隔空互动,因为比亚迪“仰望”,但热度还没有消退,两家巨头汽车公司卷入了另一扇“抄袭门”。
长安汽车向吉利汽车发出律师函,称吉利最近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涉嫌抄袭长安概念车和量产车,严重侵犯了长安汽车的知识产权,要求吉利“立即停止侵权”。
吉利对此做出了回应,“原创设计,完全没有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转发了一份声明并评论道:“我们应该有良性的竞争,不要内斗;我们应该转型发展,不要在同一个房间里战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不要分裂和诽谤。”
说实话,在娱乐圈,每个人都应该对发送律师函感到惊讶。他们已经知道谁先发了律师函,谁就占理了。两家公司各执一词,社交平台上的网友想争个结论。
《智能相对论》也试图从吉利这边切入,试图分析是否有抄袭。
吉利涉嫌“抄袭”银河“撞脸”深蓝?
正如吉利官员所说,下一个结论并不涉嫌剽窃。
想清楚这件事,直接比较两款车型是很自然的,但这让人很难。在长安发给吉利的律师函内容中,没有具体说明吉利车型涉嫌抄袭长安哪一款,同样的细节也没有陈述。
银河原型车和长安车的对比图片在互联网上流传,但笔者认为,红色部分的相似性更多的是因为人为添加了相同的轮廓,这掩盖了汽车的具体设计,并且有一定的错误指导。事实上,两家公司的前照灯的内部结构和下车前后的曲线细节是完全不同的。
蔚来ET7、威马M7、飞凡F7也遇到过这样的讨论。肉眼粗略看,外观有些相似。比如整体明显偏向运动风格,隐藏式门把手、无框门、大滑背造型可以很好的控制整车的风阻系数。
事实上,它们之间的“相似”与“抄袭”无关。
由于功能性(风阻、空间、人体工程学等),外观设计的自由发挥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如果有大电池,我们应该确保电池寿命不拉胯部,设计将更加关注功能。
例如,加强后滑形状可以降低风阻,提高电池寿命,但由于电池占用上下空间,车顶不宜过低;例如,激光雷达的安装选择基本上是固定的,车顶在中间或前两侧。在这里,该功能已经影响了设计。
同时,在满足功能后,只有经过消费者群体和市场验证的良好设计才会被使用,不被广泛接受的设计自然会逐渐被淘汰。无论是最近的长安和吉利,还是刚才提到的三辆车,它们都会引起争议,本质上是市场审美升级的结果。汽车公司正在推出更好的设计,消费者正在为这样的设计付费。
外观设计是全新车型的第一标志,会影响这款车的未来,每个汽车公司都会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
例如,长城汽车邀请了著名的设计大师皮埃尔·勒克莱克领导WEY品牌的设计。在加入长城之前,皮埃尔·勒克莱克曾在意大利Zagato造型工作室、福特汽车和宝马集团工作。最著名的经历是担任宝马高级外观设计师,生产宝马X5、X6等车型作品。
事实证明,WEY的设计非常成功。VV7和VV5的内外形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豹正面、紧尾窗线、LED大灯中垂直家庭DNA元素等。
吉利的“银河之光”在设计上也有自己独立的设计细节和元素。根据官方声明,该系列将在未来使用银河之光的设计语言,并使用中国元素,包括“飞檐虎视、西湖海岸、书山重叠”。吉利的“银河之光”是基于吉利SEA广阔结构的积极设计和开发,继承了吉利独特的“涟漪美学”。
长期沉淀在行业内的汽车企业有基础、积累和资金,不会凭空冒出新的设计。与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有关,汽车企业除了创新设计外,往往遵循家族传承。
当吉利官员谈到品牌定位时,他说“吉利银河”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而是吉利汽车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细分系列,将专注于 15-30 中高端新能源产品1万元。同时,吉利几何将成为吉利汽车品牌的大众化时尚纯电系列,专注于5-15万元的大众化纯电产品。
在燃料汽车时代,大众汽车早就给出了这样的想法。整车所包含的技术积累必须遵循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注重“人”的设计目的。无论是奔驰还是宝马,人们都可以从每一代车型中感知到它的内部技术创新,但汽车制造设计的概念已经被继承,并在新的历史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微变化或所谓的“巨变”。
汽车公司一直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吉利从燃油到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从博越L到几何E、银河L7,包含了“传承”的逻辑。
第二部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国内汽车公司应该更加关注为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好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变化。只有跟上需求的变化,顺应趋势,才能实现领先的汽车公司。
结束互掐,竞争应该回归产品
事实上,在长安这一波操作背后,有一种焦虑,即股票竞争和转型。
在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和吉利汽车排名前三。去年,长安自主品牌汽车以微弱优势领先比亚迪,赢得了自主品牌的销售冠军。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去年的销量为27.12万辆,同比增长150.06%,不如吉利和比亚迪。
如今,长安汽车也陷入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漩涡。它拥有UNI、易动、奔跑、深蓝、欧尚、阿维塔等多个系列及子品牌。
在27.12万辆车中,长安奔跑E-Star的销量为95779辆。换句话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5%来自这款微型汽车。长安在新能源中高端化投入巨大,35%的成绩比2021年的70%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真正进入主流高价值车型的价格范围。
从更深层次上看,长安推进转型的勇气不够,新能源相关技术很少被公众认可。毕竟,现阶段长安燃油车的销量远远超过新能源车。不言而喻,它是否应该快速转型。
相比之下,吉利和比亚迪已经跑在了前面。以比亚迪为例。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后,新能源转型的效果有目共睹。这辆车卖得很好。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都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个性化的设计语言。此外,“仰望”真正的汽车演示也在原地掉头,这也在买车或不买车的人中刷了一波存在感。
回到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偶尔也需要冷静下来。在长安给吉利发律师信之前不久,几家国内汽车公司显然有了良好和谐的营销互动。
在吉利正式发布“银河系”系列产品之前,首先出现了一波动力浪潮。“银河系,每个人都仰望星空”的口号提示了比亚迪的新品牌。随后,比亚迪和长安回应说,比亚迪很快为吉利银河系制作了一张风格相同的海报:“仰望,伸出手去摘星星,敢于越过星河”。长安汽车以“仰望银河系,那是一抹深蓝色”紧跟热度。
BBA豪华品牌之间,这种营销互动时有发生。
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迪特·蔡澈退休时,宝马发布了一段视频,一名像蔡澈这样的英雄在S级汽车的陪同下离开了梅赛德斯-奔驰总部。回家后,他开着一辆宝马i8出去兜风。文案:梅赛德斯-奔驰的生活伴随着宝马。奔驰的反应也很机智,转发宝马的动态,稍微调整一下文案:宝马相伴,奔驰一辈子。作为BBA的一员,奥迪并没有闲着,自嘲“独处更适合我”。
德国奢侈品牌之间的爱和杀戮告诉我们,强者之间的PK有时不仅仅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是创意营销中的相互尊重和成就。
在国内汽车品牌的斗争下,也应该是爱、杀、敌、友的关系。国内品牌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促进了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进步。这也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积极一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智能相对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28186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