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强强联合”没什么大不了的,携手同行,共同搅动汽车行业的一潭死水,真是太棒了。
作者张之栋
责编丨罗 超
编辑朱锦斌
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华为执行董事、消费者BG是否制造汽车 CEO、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再次重申,并充分肯定了赛力斯问界的地位。
赛力斯作为华为智能汽车选择模式的第一个合作品牌,对华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必须承认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赛力斯和华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不知不觉的变化。
面对“华为研究人员搬离赛力斯”、“华为与其他汽车公司接触”、“赛力斯与华为分手”的谣言,余承东直接驳斥了当地谣言,并进一步表示:“华为不仅没有撤离研发人员,而且对赛力斯的投资也在增加。”
但恐怕没有人能想到华为的动作会这么快。
2月25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联合业务深化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双方密切关系。
根据协议内容,赛力斯将合作产业资源、推广新技术、材料、技术应用于合作模式;华为终端充分发挥智能、数字、用户体验设计等优势,进一步加强联合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简单来说,华为终端定义新产品,赛力斯迭代发展车型,提升产品体验。双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赛力斯和华为将进一步推动联合创新中心的建立,共同推动汽车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新的平台和新的旗舰车型也计划于今年发布。
据了解,新的旗舰车型将配备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是华为深度参与的汽车。华为和赛力斯也将在这个新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多款车型。
在此前提下,不仅是对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测,也是基于赛力斯与华为在智能选车业务上的长期深入合作,正式确立的未来目标——“202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作为华为生态标榜的赛力斯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华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站稳脚跟。双方的合作是双赢的相互成就,而不是所谓的OEM“附庸”。
回顾过去,自2021年双方推出高端智能汽车品牌AITO以来,问界M5相继发布、M7、M5纯电动三款车型。丰富的产品矩阵不仅是华为和赛力斯联合的成绩单,也是智能选车模式的真实形象。
作为第一个吃“智能选车模式”螃蟹的人,赛力斯确实从中受益。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左右.同比增长2251万辆51万辆.9%;2022年AITO问界系列产品累计销量超过722年.5万辆,远远超过其他新势力品牌的第一年销量。
数据不会撒谎,但是问界这么亮眼的销售表现从何而来?
余承东对赛力斯的转型说:
“现在的赛力斯和过去不一样了。华为授权工业设计、质量控制、用户体验设计、智能化等。现在这些能力已经成为它自己的资产。”
赛力斯自身的实力,尤其是整车制造能力,也不容忽视。
赛力斯拥有工业4.具有智能协作系统“数字大脑”的智能工厂,建设0标准。
以赛力斯汽车两江智能工厂为例,于2019年投产,拥有冲压、焊接、涂装、装配等工艺车间,平台化、灵活、透明。
两江智能工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通过1000多台机器人的配合,实现了1000个关键流程%2021年,重庆“灯塔厂”被评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整车制造厂,自动化,24小时全时在线检测,确保高品质产品的输出。
除了出色的整车制造能力外,赛力斯还推动了DE-I超级电动驱动智能技术平台、纯电动、扩展等多技术路径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为与华为的双赢合作奠定了基础。
打铁也要硬,这样的赛力斯,有能力成为华为汽车生态的标榜。
余承东说:“我们的合作绝对不是OEM模式,不是放一些智能的东西来帮助它营销,而是联合开发。”。
华为与汽车公司的合作模式往往被市场误解为“OEM模式”,但就真实情况而言,差距很大。特别是在盈利能力方面,余承东进一步描述:OEM模式下的汽车公司只能赚很少的钱,但联合开发模式将为汽车公司留下大量的利润。
一般来说,华为与赛力斯的跨境合作开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龙头企业的跨境合作。目前,以赛力斯为核心的“赛力斯模式”已成为华为智能汽车选择模式的最佳实践模式。同时,华为借助与赛力斯合作的成功经验,深入优化了智能汽车选择模式。因为双方的初衷是双赢的合作。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对赛力斯的未来和与华为的合作充满信心。他曾告诉媒体:“我希望赛力斯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承担起国家汽车品牌崛起的责任和责任,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龙头品牌。”
毫无疑问,随着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模式的成功,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然而,与华为合作最深入、最默契的赛力斯将成为华为汽车生态的标榜形象。
只有实现用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据余承东介绍,在华为智能选车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型号最丰富的赛力斯。但从赛力斯的角度来看,把利益和价值传递给消费者是我最想做的。
回顾过去,尽管赛力斯在2022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他仍处于盈利阶段。原因很简单。为了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赛力斯不断投资于质量控制、交付体验和售后体验。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与此同时,赛力斯也在不断地让消费者受益。
2023年,特斯拉率先举起价格战旗帜,问世界立即跟上特斯拉。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赛力斯和华为不敢掉以轻心。
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内部卷、价格内部卷、效率内部卷不仅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模式的挑战,也是进一步证明双方合作模式“有效”的宝贵机遇。
要赢得最后的胜利,消费者的重要性总是排在第一位。
“我们以前想得太简单了。”余承东说,许多商店的接待能力和人员质量不能胜任汽车销售,导致零售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今年,华为不会盲目扩大销售网络,而是升级一些商店的接待和销售能力,甚至关闭一些商店,专注于用户体验。
由于新模式和新理念的渠道建设路径,赛利斯汽车和华为共同打造了新的营销和渠道体系,并通过“渠道整合、全球交流”的优势将商店转移到商场。
据统计,AITO已覆盖230多个城市,体验中心和用户中心已扩展到1000多个城市。如此丰富的商店资源将更接近用户。
在用户服务方面,赛力斯和华为以“信任、温度、智能”的服务理念,围绕“看车、选车、买车、用车、养车”的全过程,逐步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体验。
“当企业在运营中找不到答案时,用户应该告诉你。因此,目前有必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赛利斯集团副总裁康波在谈到服务时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用康波的话说,用户对体验的需求将促进汽车公司服务的持续创新。
不难预测,这种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做法将成为赛力斯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取胜的唯一法宝。
公平地说,市场价格战的兴起是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意味着华为、赛力斯和其他汽车公司将面临更残酷的时代挑战。
什么是创新?坚持什么?如何应变?如何求变?
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赛力斯从营销能力、产品质量、智能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转型。但市场竞争不会停止,市场内部卷也不会结束。只有创新技术,坚持质量,自然适应,积极寻求变革,我们才能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事实上,不难发现,华为和赛力斯主导的商业模式改革已经到来。未来是否会是双赢的结局还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8195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