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2019年是最后一次淘汰赛,造车新势力面临生死时速。
当时的导火索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
四年后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直接背着火药桶进行了“铁人三项”比赛。
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市场需求、成本控制、供应链价格上涨和迁移、技术研发投资、市场领导者的积极重组、多维挑战,引领全身。
在每一个维度上,企业的掌舵人都要战战兢兢地寻求稳定,如履薄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断绝杀伐决策。
01
大哥的朋友圈
假如你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2023年?
基于公共媒体信息和部分戏剧效果的渲染,西游社模拟了几家汽车公司领导的微信群聊对话(对话内容请不要对号入座)。
群聊一:
群聊二:
02
尽管宏观经济数据谨慎乐观,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冬将至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怎样?《西游社》编辑部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1) V型反弹:市场信心迅速恢复,新能源汽车市场与GDP同步乐观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上升至5.2%。摩根士丹利、高盛、瑞信、瑞银等知名投资银行也提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与此同时,近期地方两会结束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约三分之二的省份GDP增长目标为5%~6%区间。2022年GDP总量居全国前四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023年GDP增长目标均为5%以上GDP总量为5-在10个省份,GDP增长目标是6%以上。
西游社认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大幅增长,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将落后于宏观数据,政策端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将消费者信心转化为实际购买。
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可能性较低。
2) L型: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消费支出滞后于宏观GDP增长
借NIODay 对于2022年的现场图来说,2023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从后面灯火通明的住宅楼吸引到前面的新能源汽车活动现场,互动消费。
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也会加快,许多汽车公司,甚至包括目前的临时市场领导者,都可能会失血或失速。
当然,最有可能的是第三种情况:冬天来了!
3) 凛冬将至: 虽然宏观经济稳定乐观,但企业层面的残酷竞争优胜劣汰
从大鲶鱼特斯拉开始。
马斯克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反应冷酷到骨子里清醒。
他认为,美国经济正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状态,2023年的经济衰退将相当于2009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
为了应对经济滞胀(经济发展停滞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美联储多次提高不寻常的利率,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结构性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消费者贷款购买汽车的成本。
可以说,这对Tesla和其他汽车公司都是双重暴击。
凛冬将至!Winter is coming!
马斯克对汽车价格和利润率也有坚定的选择。
为了保持需求不变,特斯拉将选择进一步降低汽车价格,尽快增长,而不会将公司置于危险之中。
这意味着在经济衰退期间,马斯克选择在利润率和生存之间增长以获得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利润率将非常低,甚至在2023年是负的。
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能更好地承受即将到来的经济风暴,那么它的信心来自利润率。
特斯拉的毛利率远高于任何其他汽车公司,这也给了特斯拉更多的空间来降低毛利率,以维持甚至进一步增加需求。
同时,由于特斯拉还可以在自动驾驶AutoPilot升级服务上赚钱,这也使得特斯拉即使在销售汽车时牺牲了利润率,也可以从软件升级中赚钱。
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间清醒啊!当然,也是赤裸裸的阳谋!
然而,中国有几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有这样的资本基础和利润储备来过冬?
以中国新能源领袖比亚迪为例,2022年收入4200亿元,净利润160亿元。
但净利润率只有4%左右,远低于特斯拉。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组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
每一辆车在2022年第二季度售出:
威来损失15美元,290美元;
小鹏损失了9美元,889美元
理想损失883美元;
比亚迪赚1,466美元;
特斯拉挣9美元,711美元!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03
小鹏启示录
针对2023年的严峻挑战,在1月18日的内部会议上,何小鹏喊道:“如果不破(局),小鹏只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要么和大家一起精彩,要么轰轰烈烈地死去。”。
2022年G9上市风暴后,小鹏汽车痛心思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结构调整。
西游社认为,小鹏对中国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反思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一是确认公司的中长期经营政策,首先要以规模增长为首要任务。
二是承认小鹏过去对成本和利润缺乏意识和能力,今后也会进行调整。
例如,其目标是在2025年将营业利润转正。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2025年的最低综合毛利润将达到17%,同时,2027年销量超过120万。
好消息是,小鹏的账面现金接近400亿元。
何小鹏也对未来的竞争格局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接下来的五年是春秋,接下来的五年是战国,春秋是战争,战国是称霸和争霸。我相信,如何在全球100家汽车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前几家汽车公司,规模增长更为重要。”
西游社编辑部对小鹏同学的判断有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我们同意规模增长的市场份额比利润更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寒冬已经到来,战国已经到来!
“兄弟们,没时间了!未来五年,已经是战国了。”
春秋时期的贵族风度,“退三舍”等有距离感的竞争,已经让位于赤裸裸不择手段的市场兼并短兵相接,以及“长平之战”的悲剧。
图源:HBO网剧《权力的游戏》
除了成本、利润、现金储备等挑战外,还有技术挑战。
要保持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智能技术方面的投资必须继续烧钱。
如果说比亚迪因为“电动”而在汽车智能化的上半场领先,那么智能化的下半场就要靠“智能”了。
不言而喻,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有些落后。
如果你想赶上,这意味着比亚迪将增加智能投资,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研发成本,降低利润率。
同时,科技也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小鹏太注重科技创新了。科技创新是正确的,但如何让客户感受到今天和明天是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不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行动。”
2023年做好新能源汽车企业太难了!
结束语
如果一家新的力量汽车公司还没有足够的护城河,仍然有超额的损失,没有新的热门车型,那么2023年将是它落后的一年。
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成本没有下降,价格战首先开始,那么该公司的利润预期将不得不大幅推迟。上市后,股票市值将非常丑陋;未上市,投资者的脸将非常丑陋。
同时,如果你想赢得市场份额,至少保持自己的份额,你会花越来越多的钱,效果会越来越差。这样的车企会陷入恶性循环,2023年很难完成泥泞的“铁人三项”。
原创文章,作者:西游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2195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