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风吹到哪里?提前锁定这次新闻发布会!

新能源汽车的风吹到哪里?提前锁定这次新闻发布会!

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双碳”目标的祝福,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地优先发展的轨道。

Part1

从一线到强二线城市

汽车工业地图下沉

长期以来,汽车制造业一直是特大城市的专属,一线城市在新能源汽车的产值和销量上都是妥妥的“新能源一线”。

上海依托特斯拉嵌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汇集了一批智能网络、芯片和无人驾驶企业,利用产业和人才优势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作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一线城市,深圳拥有明星企业比亚迪。随着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人工智能、汽车级芯片等细分行业应运而生。

广州有小鹏、宝能、恒大等新车企业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扎根。根据广州“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进入全国前三名,打造世界知名的“智能汽车城”。

在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强二线城市迅速崛起,产业地图呈现明显下沉趋势。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磊博士在接受中国商业新闻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汽车行业数字化的深度渗透,使中国汽车行业从厚、集中到轻、科技,整个汽车行业地图从一线城市到成本、技术、人才、空间等强二线城市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Part2

争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争开始了

除一线城市外,在辽阔的中国城市地图上,许多城市都表现出了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强烈愿望。

1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正式发布了《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吹响了建设领先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号角。

1月29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一湾区”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推进杭州湾周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杭州、宁波建设汽车制造核心区,建设规模效益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杭州正在向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迈进。

根据安徽省的工业大脑,新能源汽车是安徽省十大核心产业之一。根据《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优质发展规划》,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

武汉正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万亿级“中国车谷产业创新走廊”,加快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西安、长沙、重庆等城市也在竞争,“新能源汽车之都”之战已经全面展开。

Part3

城市竞争,各显神通

在这场战争中,各地的崛起路径不同。

在比亚迪等“链主”企业的带动下,西安、常州、合肥、长沙、深圳完善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了后发优势。武汉、重庆、广州都是传统汽车重镇。通过转型升级,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强化自身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形成离不开政策、消费市场、产业基础和后服务。谁将形成“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特色名片?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推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区域产业吸引力指数”,建立了乘用车企业数量、电机电控企业数量、乘用车规划能力、2022年乘用车销售、2022年融资事件数量、2022年企业招聘岗位数量等指标体系。/在竞争激流中,公园正在崛起,哪些公园正在向前发展,这一变化将如何重塑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图。

原创文章,作者:火石产业大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0124526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