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文丨梦萧

BT原创财经文章

APOLLO智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2日发布公告,APOLLO全资子公司与威马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收购金额为20.23亿美元,APOLO总市值仅为22.40亿港元。根据最新汇率,收购金额约为APOLO总市值的7倍。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APOLO旅行不是百度旗下的阿波罗,而是香港的一家公司。

威马控股在本次交易前持有APOLLO 23.67%的股权,增发收购后,威马持有上市公司约70%的股权。交易目标公司约占威马总股本的80.93%。

由此可以推算出,威马的交易估值为2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元)。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公告发布后,Apollo早盘高开近14%,但随后股价开始一路跳水,截至12日收盘,股价为0.233港元/股,跌幅为8.63%。

曾经陷入逆风的威马,要在兔年逆转吗?

01

上市的所有障碍都被清除了?

威马创始人沈辉的故事更传奇。1991年,他成功地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然而,经过两年的学习,沈辉发现他不想走科学研究的道路,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中断了五年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去加州开始学习美国的创业模式。

随后,30岁的沈辉担任博格华纳集团合资公司总经理。在这里,沈辉学会了美国企业的领导力、团队精神和注重结果的精髓。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已经从濒临破产转变为30%的毛利润,并交出了人生中第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2007年,不甘寂寞的沈晖加入了汽车巨头菲亚特,成为菲亚特中国区CEO,在他的带领下,菲亚特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逆势成长。喜欢挑战的沈晖于2009年加入吉利汽车,成为吉利集团副总裁。

在吉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后,受特斯拉成功的影响,沈辉决定在2015年创立自己的汽车品牌。也许之前的成功经验更能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威马汽车成立不到一年,于2016年8月3日获得A轮10亿美元融资,正式成为“汽车制造新力量”之一。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威马成立不到三年,就成为市值超过315亿元的汽车制造巨头,但最近的数据显示,威马的估值只有25.1亿美元,只有峰值的一半左右。估值指的是蔚来、理想、小鹏这三大造车新势力最近的平均市场销售率。2021年这三家公司的市场销售率约为3.9倍。威马以3.7倍的市场销售率获得参考价格。巧合的是,造车新势力三强的市值在一年内也蒸发了50%以上。由此可见,市场价值(估值)蒸发的一半不是威马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估值缩水,而是全球供应链危机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投资者刘波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值萎缩的原因有很多,造车新势力龙头企业市值蒸发约一半。“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影响很大,尤其是最近威马高管降薪裁员的消息传出后,威马的估值难免会受到影响。“然而,刘波对新能源产业仍然乐观。”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威马有过多次并购的传言APOLLO,这次威马并购的完成,是对市值的极大提振。威马可能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完成上市计划。”

在“借壳上市”之前,早在2020年,威马冲刺科技创新板就失败了。2022年6月1日,威马再次冲击港股上市。但2022年12月1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威马汽车港股招股说明书失败,意味着IPO再次失败。两次上市失败后,业内人士认为APOLO上市扫清了所有障碍,这对威马来说是一个持续亏损的好消息。

02

高端品牌能否扭转趋势?

最近,威马正处于多事之秋。经过高管的离职和销量的暴跌,2022年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6月,威马2019-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造车新势力”三强威小理2021年分别为105.7亿元、48.63亿元、3.2亿元,威马的亏损仅次于最能烧钱的威来。

巨额亏损导致威马经营面临巨大压力,许多商店因成本压力而关闭。以河南郑州为例,威马直接关闭了所有商店,退出了郑州市场。连锁反应是销量急剧下降,威马不得不关闭商店,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甚至有传言称威马将破产清算。

如今,威马不仅获得了20.23亿美元的融资,还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品牌。据知情人士透露,威马将推出超过10万美元X@A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量产智能轿跑的价格相对较高。该高端品牌由威马和APOLLO共同开发。据威马内部人士透露,威马与APOLO的战略合作主要是实现品牌向上,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贯穿超豪华、高端、主流三大市场,其中超豪华APOLO跑车价格将超过200万美元,高端价格为10万美元X@A大规模生产的智能轿跑已经完成了研发和测试,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但15万元至35万元的主流车型仍不会放松。

汽车媒体人张志勇肯定并支持威马推出高端品牌。”现在威马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低端品牌。2022年销量不理想,年销量约3万辆,使威马难以突破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由于在中低端市场竞争中无法与其他汽车制造新力量竞争,最好测试高端市场的水。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的高端领域,竞争远小于中低端。”

BT财经查询威马近三年的销量,2019年为2.2万辆,2020年翻了一番,达到4.4万辆。这是威马销量最好的成绩单,约是同期“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一半。到2022年,威马汽车的销量数据还没有公布,1-11月威马销量为3.2万辆,平均1月份销量不足3000辆。据估计,预计2022年年销量仅为3.5万辆左右,下降近1万辆,同比下降20%以上。由此可见,威马在中低端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直接导致威马的处境更加艰难。

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市场或威马突破的另一个想法,但一些汽车行业人士指出,威马盲目进入高端轨道的风险很高,而不是在中低端玩耍。

威马押注高端品牌与威小理近年来的实力有关。这三支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创始人有自己的流量,这三支汽车制造新力量都依赖于黄金所有者。威来有腾讯的大力支持,其服务水平在行业中排名第一;理想依靠单一热门车型成为最接近利润的汽车制造新力量;小鹏汽车有阿里巴巴的帮助,智能产品是主要特点,最重要的是,这三支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已经成功上市,都是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双重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上遥遥领先于威马。威马在巨大的压力下出人意料地获胜是合理的。

03

香港和澳门的融资

威马自2022年成立以来,遭遇了最大的商业危机,财务压力巨大。然而,APOLLO的公告似乎吹响了威马融资的冲锋号,成功地为威马赢得了呼吸的机会。

Apollo最新一轮融资也在公告中披露。目前,Apollo和威马汽车正在建议在两到三个月内筹集临时融资。该融资包括香港和澳门一家知名商业银行注资2.5亿港元,世界500强正威国际注资5亿港元,雅居乐集团注资15亿港元,总金额超过20亿港元。对于急需资金缓解经营压力的威马来说,这些融资总额超过40亿元,无疑是雪中送炭。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APOLLO公告)

BT根据烯牛数据,威马D轮的最大投资者也是雅居乐,已经超过百度成为威马的第二大股东。正威国际是中国最大的铜矿企业。不久前,正威国际也与威马达成了合作,预计与威马的合作项目将在成都实施。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而且吹响融资冲锋号APOLLO,虽然市值不算太高,但背景深厚。原名“力世纪”的珠宝制造销售公司何敬丰在2016年担任力世纪执行董事、联席主席后,力世纪的发展路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与何敬丰的“造车梦”直接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何敬丰是澳门著名何氏家族的一员。这个家庭中最著名的是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华,何敬丰是何厚华的侄子。何敬丰的父亲何厚照是澳门中国总商会理事,人力资源非常强大。

从APOLO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出,何厚华不仅是其第二大股东,也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第三大股东。

威马背靠何厚华、李嘉诚两大港澳财团,开启“不差钱”模式?

截至2022年3月底,何厚华家族持有Apollo 李嘉诚和他的朋友周凯旋也持有11.35%的股份,总持股比例为9.86%。香港和澳门其他知名企业家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为7.03%。APOLLO背靠深厚背景的港澳财团,威马可能会开启“不差钱”的模式。

04

APOLLO为何选威马?

何敬丰此前收购了被称为“日本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制造商GLM,这是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的开始,然后收购欧洲先进汽车公司的汽车信息娱乐和自动驾驶系统技术,直到收购超级跑车品牌Apollo。

Apollo它曾经是奥迪的皇家改装基地,是一家德国利基超级跑车制造商,而像欧洲这样的利基跑车通常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2007年,APOLO刷新了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最快成绩。但后来,由于资本链的断裂,他不得不卖掉自己。何敬丰不是APOLLO的第一个买家,而是最真诚的买家。

何敬丰收购APOLLO后,专注于高端品牌,产品主要针对高净值人群。收购完成初期,APOLLO新一代超跑已经发布Apollo EVO和第一个电动超跑Apollo IE,限量销售10辆,售价近2000万元。依托何家与李家的关系网,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熟知。但Apollo的批量生产能力并不大,在中国大陆市场不仅没有知名度,也没有汽车生产资质。

何敬丰曾在香港担任投资银行分析师和律师,并没有冒险在大陆建厂。他更倾向于在大陆寻找具有生产资质、大量生产能力和一定知名度的合作伙伴。威马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威马是新车制造力量中第一个拥有自建工厂的品牌,拥有浙江省温州市和湖北省黄冈市两个生产基地,两个基地均具有独立的生产资质,总设计产能达到25万辆。当威马遇到财务困难时,双方一拍即合。

市场唯一有疑问的是,Apollo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14年至2021年累计净亏损超过28亿元。直到2022年才实现3421万元的小利润(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但无论如何,支持香港和澳门财团的威马终于度过了艰难的一天,为兔年上市和逆势上涨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文章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BT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6183842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