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金融生产 文|李亦辉 编|深海
临近年底,悬崖边上的威马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1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披露重大收购公告,计划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并配售71亿股。威马在交易前持有APOLO出行23.67%的股权,收购后持股比例将上升至70%左右。
这也被市场认为,此前IPO失败的威马已经正式转向后门上市。事实上,去年12月初,有传言称威马将通过后门登录资本市场。现在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这意味着上市的曲折和面临财务压力的威马有机会呼吸。
据了解,APOLLO旅游是一家超级跑车制造商,可以补充威马汽车产业链的资源。知情人士表示,尽职调查完成后,威马可能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上市。
然而,尽管资金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命脉,但威马汽车是否只缺钱?江西新能源技术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翔告诉雷达金融,后门上市是威马的好选择,上市是宣传公司品牌的好方法。然而,现阶段的威马产品相对平庸,没有亮点。如果未来有很好的产品上市,可以帮助公司提高销量,更好地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Apollo宣布收购威马的同一天,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加拿大人沈晖在微博上发布了电影《芙蓉镇》的经典片段,其中一句台词是“像动物一样生活”。
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芙蓉镇的台词,协调了沈辉的心情。只要威马能活下去,无论多么困难,都有翻身的希望。
01
几次错过上市窗口
沈晖求生,威马续命。
对于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来说,上市是一个分水岭。因为登录资本市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汽车制造商开辟一级市场以外的融资渠道。
天眼查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6.9亿元。沈晖作为最早进入造车新势力赛道的玩家之一,凭借在传统造车行业20多年的积累,威马汽车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根据2022年6月1日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IPO申请材料,在招股说明书披露前夕,威马刚刚完成了约6亿美元Pre-IPO轮融资将自身估值提高到70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威马汽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50亿元,投资者背景也非常多样化,包括腾讯、百度、李嘉诚家族、何鸿燊家族、雅居乐、中烟、地方国有资产和产业基金等。
早期获得了不错的资源,让威马不仅销量一度领先,布局也走在前列。当其他新势力品牌深陷“PPT在质疑汽车制造时,威马成为第一个获得生产资质的新力量,也是第一家自建工厂的汽车公司。
但在上市方面,威马并没有一帆风顺。早在2018年,沈辉就透露,威马将寻求海外上市的可能性。9月,威来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不幸的是,威马没有威来那么幸运。
2020年9月,威马汽车与中信建设投资证券签署上市指导协议,拟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抢占“科技创新板新能源第一股”。但随着科技创新板审计的严格,对拟上市对象的科技实力和研发投入进行了详细审查,威马转而寻求在香港股市上市。
去年6月的表格未能在六个月内通过听证会,招股说明书已经失败。再次错过了上市窗口,随后的威马业务状况恶化,一些投资者预计其直接上市的可能性很低。
这次借壳,APOLLO出行计划收购20.2亿美元(近158亿港元)WM MOTOR(威马汽车)所有子公司都发行了股本,与去年相比Pre-IPO轮融资已经减半了。
Apollo同时宣布,计划按每股0.55港元配售最多71.23亿股,净集资约35.26亿港元,20%用于偿还当时部分临时融资等现有贷款,70%用于进一步开发其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顶级超跑车和智能电动乘用车,10%用于一般运营资金。
除公布增发股份外,APOLLO旅游还披露了三笔融资,包括香港和澳门的一家知名商业银行、正威国际和雅居乐集团,总金额超过20亿元。
事实上,在这笔交易之前,威马和Apollo之间的旅行有很深的绑定。据了解,Apollo旅游拥有德国小众超跑品牌Apollo,但内地没有生产基地和知名度。
因此,拥有浙江省温州市和湖北省黄冈市两大生产基地的威马汽车与Apolo旅游相吻合,前者为其OEM。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威马通过一系列换股安排,持有Apolo旅游28.51%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沈辉被任命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联席主席。
交易完成后,Apollo约占威马汽车实际运营主体总股本的80.93%,能给后者带来20多亿元的注资。
02
仍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
尽管威马汽车的后门上市计划是否最终成功,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然而,根据威马目前的不利情况,新的融资将有助于缓解其资本链的短缺,后门仍然受到业内各方的青睐。
张翔认为,威马目前处境尴尬,从第一集团军退到第二集团汽车公司,仍面临财务压力,因此后门上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市后,一方面可以继续融资,另一方面,上市是公司的良好宣传机会,香港股市也认可了威马。
多次上市失败后,资金链短缺成为威马摆在桌面上的首要问题。根据之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总亏损高达174.35亿元。
亏损不断扩大,导致威马资金链紧张。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41.56亿元。到2022年6月提交香港证券交易所时,该指标已降至36.78亿元。
2022年11月21日,威马汽车在一封内部沟通信中表示,为了应对财务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精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并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具体措施从10月开始,M4及以上级别的经理主动降低工资,支付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支付70%的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工资日,从下个月8日调整上个月工资到下个月25日发放上个月工资;并暂停发放各种奖金。
即使员工工资已经打折,威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天眼查显示,2022年12月,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增加了多项诉前财产保全裁定,涉及冻结资金1.3亿元以上。
更糟糕的是,除了资产被查封外,威马还在与吉利“侵犯商业秘密”四年的法律诉讼中败北。
2022年12月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威马多家公司需赔偿原告方吉利控股和吉利汽车研究院700万元,包括500万元经济损失和200万元制止侵权。
同时,威马汽车应停止使用EX经法院审理,5型车型上的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认定,这5张图纸的相关信息属于吉利汽车。据媒体报道,威马方已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03
威马只是缺钱吗?
“公司的资本链和生产经营都很正常。只是环境不好,生活在一起。”面对外界的关注,沈辉向媒体描述了威马的寒冷冬天。
然而,目前困扰威马的不仅仅是缺钱。与同行相比,威马在R&D投资水平、产品实力、销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
2019年,威马全年交付新车1.68万辆,在新势力交付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威来2.06万辆。
2020年,威马全年交付22495辆新车,同比增长33.3%。但同期威小理的销量增速均超过威马,销量最低的小鹏全年仍以2.7万辆的交付量压力威马。
同时,今年,威马的主力车型EX5.许多自燃事故在一定程度上给产品声誉蒙上了阴影。随后,该公司召回了1282辆有问题的汽车,并表示“电池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合杂质”,导致电池自燃。
此后被挤出TOP3.威马逐渐落入第二阵营。2021年,威马年销量4.4万辆,威小理同期交付9万多辆。2022年,威小理、哪吒、零跑跨过10万交付大关。根据乘联的数据,威马前11个月的销量不到3万辆。
就在外界认为威马汽车卖不出去的时候,沈晖给出了另一个解释。他告诉澎湃新闻,依靠“亏损”打造销售壁垒的模式不再具有竞争力,新能源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威马开始踩刹车,并不再追求“无效增长”。这种简单而粗糙的“监管销售”的做法受到了不同的评价。
有质疑的声音认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企业,威马应该从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或适当提高价格等方面解决亏损问题,而不是故意接受销售,这不是一个合适的企业经营策略。
客观地说,没有销售,就没有品牌声音。当威马回来追赶时,或者在消费者身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事实上,在张翔看来,威马目前的产品相对低端和平庸。与威来的电力交换、小鹏的自动驾驶和理想的扩展不同,威马没有亮点,产品也很正常。此外,威马的品牌知名度、营销网络和服务也很普遍。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应该是创新的。如果产品实力增强,它可能会提高销售。
但现实是,由于R&D投资较少,威马短期内可能很难解决产品实力的不足。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2021年,威马汽车R&D费用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三年R&D费用共计28.66亿元。
相比之下,2022年前三季度,一线梯队的蔚小理研发费用分别为66亿元、39.86亿元和47亿元,远远超过威马。
现在通过后门上市,威马暂时克服了一个障碍。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正在迅速变化。在复杂的竞争形势下,沈辉和威马仍然没有太多时间去追赶。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6183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