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业龙头】踏上钴业,陈雪华最担心的是原料

【钴业龙头】踏上钴业,陈雪华最担心的是原料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妹

1月12日,钴矿业表现可观,当盛科技、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等均取得突破。此前,钴矿指数已经进行了深入调整。

【钴业龙头】踏上钴业,陈雪华最担心的是原料

事实上,在此期间,钴矿龙头华友钴业绩依然强劲。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超过487亿元,同比增长114%;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增长27%。

从创业到今天,我一直在拧紧发条。我没有放松一天。我总是提醒自己,我担心企业发展的变量。每天努力工作。陈雪华在一次采访中说。

【豆芽小贩自己办厂】

我什么都吃过。

陈雪华从记事起就一直在吃苦,上学十分钟就要割草。即便如此,15岁时,他还是要选择辍学。

陈雪华先种地干农活,一年后进村办水泥厂,工资微薄,他还想尽办法赚钱补家。

在尝试了各种育种失败后,陈雪华去做低成本的豆芽生意。他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八九公里,带着两大篮子豆芽到镇上卖。为了让豆芽更饱满,我们必须每晚起床几次来补充水分。渐渐地,陈雪华的豆芽在市场上形成了声誉,每天都可以提前卖完商品,8点回到村里的工厂工作。

卖豆芽十年。

1981年,陈雪华被调到村里新建的化工厂。经过多次工作,他掌握了很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密切观察金属材料行业。

当时,化工厂主要生产硫酸铜和氧化镍。在销售过程中,他发现客户经常询问氧化钴产品,相当多的人甚至比镍和铜更感兴趣。

这陈雪华看到钴的机会。

1993年,化工厂宣布倒闭,一直有创业想法的陈雪华决定筹集资金经营工厂。经过多次奔跑,只有几个瓦房和几个大锅的化工厂诞生了。

起初,陈雪华选择生产氧化镍来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行。但是如何让小化工厂变得越来越强大呢?

陈雪华运用卖豆芽的经验——不怕吃苦,想做就做。

六年来,他在中国氧化镍行业取得了第一名。陈雪华说:当时,每个月都有一个容器运到美国。

1999年,镍金属生产开辟了市场。一直研究钴金属的陈雪华注意到,锂电池在国际生产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当时,以索尼和戴尔为代表的国际电子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尝试锂电池的商业使用。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移动电子设备的支持下,锂电池比镍氢电池具有更轻、更长的使用寿命。

陈雪华判断锂电池的核心材料钴即将迎来爆炸性的市场需求。

他决定建一条钴冶炼生产线。该生产线每月生产5吨钴产品,年产60吨钴产品。很快,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需求的急剧增加,钴产品订单不断涌现,供应短缺。

2002年,原厂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陈雪华在桐乡开发区成立了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正式进入钴金属行业。

【钴业龙头】

踏上钴业,陈雪华最担心的是原料。

我国钴资源储量很小,钴矿纯度相对较低,90%以上的原料依赖进口。西方国家很早就在非洲等地的矿山开辟了原材料供应,但当时中国企业并没有做出反应。

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迟早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隐患。

2003年,陈雪华急于出去寻找原材料,他提出去非洲寻找钴资丰富的矿山。

更多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即使没有钴矿,华友当时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亿多。如果你坚持要去,华友在财务、人力和财务上都有困难要克服。

陈雪华决心让华友成为行业领袖。2003年6月,他带着借来的翻译飞往非洲考察。

在过去的几年里,陈雪华每年在非洲呆上八九个月。在克服了语言、环境、气候等困难后,他对刚果钴资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充分掌握了当地的生产贸易模式和规律。

自然界中,钴主要以铜镍伴生资源的形式存在,镍钴伴生矿占钴储量的50%,铜钴伴生矿占44%,刚果(金)本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生产国和主要的铜生产国。

陈雪华觉得时机成熟,开始在非洲投资,同时生产钴、铜、镍等金属。

2003年,陈雪华在刚果(金)引进了3.7万吨火法铜冶炼项目。2006年,他在刚果(金)设立了子公司CDM,布局原材料采购网点,从事钴矿原材料的采购加工,以及粗铜、电积铜等产品的生产销售。CDM从此,钴铜冶炼开发体系建立在非洲主要矿产区。此后,华友借此机会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上游矿山开采。自2008年以来,华友先后在南非和刚果(金)收购了多家矿山公司的控股权。

华友钴业抓住矿山布局的机遇,掌握原材料后,形成了上游矿山资源、中游金属冶炼、下游新能源材料等综合产业链,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

钴产品销量方面,公司牢牢占据国内首席,销量约占国内消费量的41%,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2%,畅销美欧发达经济体。

此时,华友钴业一方面销售钴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三元前驱体所需的硫酸钴加工业务。

2015年1月,华友钴业正式登陆a股,目前市值超过800亿,公司产品已进入LG化学、SK、核心产业链,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近年来,华友钴业不仅巩固了资源矿产布局和钴铜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而且通过在澳大利亚、香港等地投资矿业和锂生产业务,横向加强了锂产业的扩张,不断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以增资、并购、大规模采购完成的稳定原材料工艺功能保障体系,也使其矿钴铜产品生产加工-三元前驱-锂循环的锂产业链占据了行业主导地位。

陈雪华去非洲淘金的决定,为中国锂材料龙头华友钴业腾飞奠定了基础。

【新业务布局】

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华友钴业的发展布局也值得关注。

首先是行业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变化往往直观地反映在华友钴业的表现上。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进入调整期,钴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华友钴业总收入188.53亿,其中钴产品收入56.8亿,占总收入的31%,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92%。

2020年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特斯拉宁德时代商议在中国工厂使用无钴电池,华友钴业立即跌停。

目前,陈雪华和他的华友钴业还不用太担心市场需求萎缩。p>

一方面,无钴电池的生产不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钴产品仍将是公司收入的核心业务;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销售和所有权的增加,对钴产品的需求仍有改善的空间。

2020年,公司收入211.87亿元,同比增长12.38%;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增长874.48%,钴业务盈利能力明显提高,毛利率达到21.1%,消费级新能源市场仍优于华友钴业务。

华友钴业自身业务布局的调整也体现在盈利能力上。

在金属生产方面,华友钴业扩大了铜制品的生产规模。2019年底,华友钴业正式投产非洲鲁库尼3万吨电积铜项目。2020年,铜价大幅上涨。铜制品为华友钴业贡献了主要利润,年收入30.14亿元,同比增长14.5%,毛利率45%。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复苏,相关金属市场的需求仍在显著上升。特别是自2021年以来,铜价继续上涨,突破9000美元/吨,飙升至过去十年的高点。

原材料价格上涨将提高华友钴业的盈利预期,对华友钴业有实质性的业绩有利,华友钴业掌握了一体化产业链。

与此同时,在三元前驱体业务方面,华友钴业在锂电池产业链业务拓展正在取得成效。

由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电池的应用,陈雪华近年来特别重视三元前驱业务,试图实现从钴产业链扩展到钴、镍原材料、三元前驱和正极材料的整个产业链一体化业务布局。

2018年,与世界领先的电池一起,LG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业务等公司合资布局。

2020年底,5.5万吨自营三元前驱体产能投产,浦华、乐友项目于2020年下半年完成认证,进入量产阶段,华浦项目部分产线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华金项目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认证,预计全年三元前驱体有效产能将超过7万吨。

陈雪华也在不断完善镍资源布局。在建镍项目包括4.5万吨高冰镍项目、印尼6万吨镍金属湿法冶炼项目、衢州3万吨金属吨电池级硫酸镍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公司硫酸镍产能和镍原料自给率,进一步释放下游前驱体产能。

2022年2月10日,华友钴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青山方签订的高冰镍供应协议已交付实施。

就在最近,华友钴业再次携手韩国新能源巨头浦项化工,计划向其及其合资企业提供三元前驱体,三年供应17.5万吨。

据不完全估计,2022-2025年,华友钴业已锁定81.7-110.2万吨前驱体订单。

从不断扩大的市场,到铜钴镍的价格趋势,再到陈雪华对华友钴业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布局,未来产能的不断扩大将不断提高运营和业绩水平。

也许在未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发现它的价值。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2213735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