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荆玉
2022年最炙手可热的赛道是新能源车:
今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工业园区和配套工厂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就业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以高薪争夺人才;
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7.4%(乘联会1-11月数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前三年达到25%;
今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当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低迷时,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村的希望。
麦肯锡,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在最近发布的《2023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帮助下,市场模式和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汽车习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当地汽车公司及其背后的智能电动汽车生态链无疑获得了第一名。
然而,在如此炎热的市场环境和形势下,许多汽车公司感到寒冷,山雨即将来临。
今年,牛创新能源首款车自游NV第一款车型无法交付,面临生存考验;曾经排名第一梯队的威马销量落后到危险边缘;爱驰、天际、恒驰等汽车公司的声音逐渐增加,而看似站稳脚跟的魏小理、兰图、极狐、问界等汽车公司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基本上没有完成年度销售KPI。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很难盈利,只能在亏损中押注一个更辉煌的明天。这使得许多辉煌的成就似乎是基于虚幻的泡沫。
对他们来说,2023年很可能是图穷匕见、刺破泡沫的一年。
考虑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结束和疫情对消费者信心的负面影响,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乐观。摩托车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2022年,由于补贴政策的影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中国目前纯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明年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率。
商业战略专家周店主告诉巨潮,2023年,新能源汽车泡沫可能会分阶段破裂,会有比洗牌更大的调整。
01
竞争白热化
特斯拉降维杀价,搅动了电车江湖的血腥风。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特斯拉迫不及待地想在2023年初开始降价。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Model 3起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价降至25.99万元,两款车型均降至历史最低价。
这是特斯拉最近三个月的第二次降价。特斯拉于2022年10月宣布降价,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降价1.4万-3.7万元。
尽管这一举动引起了许多新车主的抱怨和不良评论,但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和不强劲的销售状况,特斯拉降价抢占市场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根据特斯拉最近发布的年度产销数据,2022年年交付量为1313851辆,同比增长40%。虽然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大关,但交付量与2022年初马斯克设定的0%的目标还有差距。在此背景下,2022年特斯拉股价下跌约70%,创下上市以来最糟糕的年度表现。
在国内市场,乘联发布的预计销量显示,特斯拉于2022年12月交付了5796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这是过去五个月的最低水平。这个数字比11月下降了4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
即便如此,特斯拉的情况也不是最糟糕的。2022年上半年,自行车净利润超过1万美元,利润率明显高于同行。相比之下,2022年 比亚迪自行车净利润在年三季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0.99 一万元。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有信心率先降价。
压力无疑将来会来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由于2023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到期,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在元旦前宣布价格上涨,如比亚迪、奇瑞、长安;一些汽车公司咬紧牙关不涨价,由企业补贴;但特斯拉的大幅降价相当于一个背刺,致命。
可以预见,2023年特斯拉的历史低价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这将对一些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汽车公司造成沉重打击。
资本市场对此也有负面反馈。特斯拉宣布降价当天,造车新势力股价暴跌。港股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盘中最大跌幅超过8%,蔚来下跌超过6%,港股比亚迪下午下跌2.6%。
特斯拉的降维反杀,搅动了电车江湖的血腥风。今年国内智能电车群雄并起的势头难以延续。
02
需求难振
毫无疑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压力很大。
一方面,特斯拉措手不及降价的原因是未能达到销售目标,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另一方面,这与马斯克对2023年全球市场的悲观预期无关。
2022年12月,马斯克在一个由许多特殊粉丝和特斯拉多头基金经理组织的推特空间中表示,2023年将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严重程度将与2009年相当。这意味着任何可以酌情考虑的需求,特别是非常昂贵的消费者需求减少。
他进一步表示,美联储的加息增加了人们购买汽车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倾向于通过降低毛利率来保持汽车销量的增长。即使毛利率为负,只要现金状况良好。
就国内市场而言,2023年,为期13年的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出,2022年12月31日以后获得许可的车辆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现有补贴金额:纯电车12600元/辆)。因此,一些用户在2022年11月和12月提前锁定订单,以享受国家最终补贴。
这导致2023年部分需求提前透支至2022年。叠加疫情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完全消散。总的来说,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压力很大。
由于补贴减少导致的销量低迷,也有前车之鉴。2021年1月,由于补贴政策下滑的影响,魏小理销量环比大幅下滑。
因此,马斯克不仅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持悲观态度。威莱创始人李斌最近也公开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由于消费的提前释放,另一方面,消费者信心也需要时间来修复。
目前,主流机构对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充满信心。乘联官方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可能达到840万辆,增长3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然而,即使2023年仍能保持增长,并非所有汽车公司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总红利。在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悲观的市场预期和价格战攻势下,2023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和洗牌难以避免。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约有70辆新能源汽车上市,2023年将有100辆新能源汽车上市。此外,还有一些玩家,比如集度和小米,正在赶往市场,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化竞争。
03
中场战事
28分化和马太效应的势头也让很多玩家感到紧迫和危机。
虽然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翻倍,渗透率超出预期,但市场分化非常明显。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似乎与一些汽车公司完全无关。
根据各汽车公司的公开数据,比亚迪于2022年在中国交付了186.35万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交付了71.7万辆新能源汽车,广汽埃安交付了27.11万辆新能源汽车,而曾经在汽车制造新力量第一梯队的魏小理则缺乏动力,被哪吒汽车超越。
周店主告诉巨潮,2023年,除了头部两三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保持现有数量外,其他人可能会受到需求疲软的挑战。
对于魏小理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虽然企业家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不是赢家的行业,但它将为弱势企业留下生存空间。但目前的28分化和马太效应势头也让许多玩家感到紧迫和危机。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曾经受到资本青睐的魏小理三大新力量几乎失去了青睐。蔚来和小鹏的股价都跌到了最高点的20%左右;理想汽车的股价也跌到了最高点的50%。
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理想汽车净亏损达到16.5亿元,蔚来汽车净亏损达到41.108亿元。
雷军曾经说过,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行业前五,每年出货1000多万辆车。如果以此为成功标准,2022年的魏小理离成功越来越远,剩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毫无疑问,未来的汽车时代必须属于电动汽车,但并不是每个玩家都有机会坐在最后的牌桌上。2023年可能是中场战争的开始。战后,一些企业继续前进,而另一些企业则被淘汰。
在威来的内部演讲中,创始人李斌也被视为近两年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节点。他说,2024年和2025年将是电动汽车的最后阶段,基本上不可能赶上第二方阵。
本文系巨潮WAVE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巨潮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0203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