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车的发展越来越快,现在不管预算几多,都能买到很不错的新能源车型。正好最近有很多网友预算15万想买台纯电动SUV。在这个价位里的纯电动SUV实在并不多,主流有比亚迪元PLUS、哪吒U和埃安Y。
虽然埃安Y的空间很大,后排很宽阔,可是类似K-CAR的造型注定并不是所有人城市喜欢。可是元PLUS和哪吒U的外观都属于公共主流的审美,最近问的网友根基都在这两款车里纠结。所以今天这期探店就来看看,比亚迪元PLUS和哪吒U该怎么选?


①哪款配置销量最好,落地价格几多?
今朝,比亚迪元PLUS卖得好的是14.78万的510KM尊荣型,现在无优惠,全款购车总价约15.58万元。

今朝,哪吒U卖得好的是14.78万的U-II 500三元锂,现在优惠约5000元,全款购车总价约14.93万元。


② 两者配置有什么区别?
今朝来看,比亚迪元PLUS和哪吒U主销车型的指导价格均位14.78万,而且终极的落地价也在6000元左右,差距并不大,那两车究竟有何区别?

两车定位均为紧凑级SUV,比亚迪元PLUS的长宽高别离为4455/1875/1615 mm,轴距2720mm。哪吒U的长宽高为4530/1860/1628 mm,轴距为2770mm。所以哪吒U要比元PLUS更长一些。
动力上,两车也均为前置单机电结构,机电为永磁同步,元PLUS最大功率150千瓦,最大扭矩310牛米,百千米加速7.3秒。搭载的电池就不用说了,为自家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电池容量60.48度,CLTC续航510千米。

哪吒U最大功率120千瓦,最大扭矩210牛米,百千米加速9.5秒,搭载华鼎国联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70.41度,CLTC续航501千米。
配置上,两车都没有L2级驾驶辅助系统,可是哪吒U可以选装,元PLUS不能选装。

同时,哪吒U比元PLUS多了全景天窗、电动后备箱+感应+记忆、主动闭合前格栅、真皮偏向盘、12.3英微暇液晶仪表、车内生物监测、副驾驶电动座椅+前排座椅加热、高通骁龙8155芯片、全车双层玻璃等。
可是元PLUS有旋转中控屏、手机无线充电、遥控泊车等,可是总的来说,哪吒U PRO的配置要更高一些。


③ 元PLUS和哪吒U都是什么来头?
原本元只是一款小型SUV,2016年上市。在昔时,这款车的设计还是挺有特色的,双色车身、外挂式备胎(小书包)挺受年轻人欢迎。而且元从第一代起头就有插电式夹杂动力。可是它的价格太高了,即即是一台插电式混动的SUV,但它再怎么样也是台小型SUV,售价20.98万-24.98万,这么昂贵的价格广大消费者并不能接管。

所以在2018年取消了插电混动版,改成纯电版,售价和燃油版差不多,在7.99-9.99万。
2021年3月元PRO上市,一共有三款车型,301 KM续航的舒适型,售价9.28万;401 KM续航的奢华型,售价10.28万,401 KM续航的尊贵型,售价11.28万。价格又一次变得高了。

就在元PRO上市后不到1年,元PLUS就上市了。可是元PLUS从里到外,跟元PRO和之前的元没有一丁点关系,所以元PLUS是一款全新的车型。

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叫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在浙江省桐乡市成立,开创人名叫方运舟,1975年诞生于安徽桐城,98年结业于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合肥产业大学汽车系。他在2001年就进入了奇瑞新能源项目组,而且待了13年。

再加上合众新能源的总裁是张勇,曾先后在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和北汽新能源工作任职。在加盟合众汽车之前,他是北汽新能源副总司理。

此外,哪吒汽车自己就有造车资质(2017 年和 2018 年获得了发改委、工信部的汽车生产资质)。所以哪吒汽车虽然名字很“新势力”,但实在是老派实力选手。


④ 元PLUS和哪吒U该怎么选?
相信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比亚迪元PLUS,由于它这个价位的消费者图的就是车辆三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平安性,所以比亚迪今朝的名望可以说是一家独大。虽然它的混动是最吃香的,可是相应的,它的纯电销量也不会差。

再加上元PLUS的外观和内饰设计都比力新奇,尤其是内饰,各类圆形结构,再加能抚琴的门把手,确实能吸引很多年轻消费者。

所以追求品质和个性化,无疑比亚迪元PLUS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哪吒U的上风在于用料更足一些,尤其是双联屏再加8155芯片,用起来更丝滑。而且舒适性配置也更多,因此哪吒U的上风在于性价比。


⑤ 写在最后
之前买比亚迪是由于性价比,可是现在的比亚迪已经是妥妥的卖方市场了,所以比亚迪的诚意也得分车型了。不外即使对照同级,比亚迪元PLUS还是依然有特点,应该会吸引很多小姐姐。

哪吒汽车今朝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外主销车型还是低真个哪吒V。所以后期想向上突破的路依然很艰难。

欢迎小伙伴们多多评论,下期想看什么车,我们评论区见。
原创文章,作者:百车全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0172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