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过去,但混合动力技术和术和扩展技术谁更好的争论尚未停止,争论不仅停留在消费者层面。为了证明自己技术的先进性,甚至一些汽车公司也开始针锋相对。
事实上,先进的技术是一回事,市场接受度是另一回事。目前,增程车型确实有自己的蛋糕。与一些汽车公司领导人的高调宣传相比,一些汽车公司选择秘密努力。
1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了长安原力技术
进入增程时代的自主品牌?
事实上,我们早就看到了长安的增程动力。SL03推出了增程版,可以说这款车是长安在增程领域的试水。
长安原力技术的发布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长安的正式、系统的发布和宣传,就像原来的蓝鲸动力一样。可以看出,长安增程技术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原力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智能扩展。除了长安一直关注的宁静外,在智能能源管理策略的支持下,配备原力扩展技术的车型也考虑到了动力和经济。
其中,增程器最高发电效率为96%,馈电油耗为每百公里4.5升,纯电动续航里程为200公里,增程模式综合续航里程为1200公里。当然,这也是增程车型的常见水平,不是特别突出。
原力技术的另一个核心是超集电驱动。综上所述,超集电驱的特点是高度集成,降低了电驱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效率和功率密度。
除了95%的电动驱动系统效率外,超集电动驱动还具有第一种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在环境中,电池温度也可以每分钟提高4℃,保证车辆的性能和充电效率。
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独立品牌命名为动力技术,就表明它非常重视它。因此,源技术的发布代表了长安对扩展领域的激烈攻击。从整体情况来看,源技术也将成为长安新能源的垫脚石。
长安新能源CEO邓承浩曾说:压死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是PHEV和增程。也许在长安眼里,增程和PHEV是平起平坐。
巧合的是,除了长安,今年很多车企都加入或表示即将加入增程市场的混战。
例如,零跑汽车表示,到2025年推出的新车将有两种动力版本:纯电动和增程。零跑主要产品之一C11.其增程版已经申报,相信很快就会发布。
另一个例子是,在11月21日的浩智战略2025新闻发布会上,高效三合一增程器成为观众的焦点之一,这意味着哪吒将继续在该领域努力工作。上市的哪吒S增程版不是随便玩。
如果你继续往前翻,你会发现东风的兰图、华为的问界甚至跨境造车的自由家都没有离开增程技术。增程技术可谓润物细无声。
为什么增程技术得宠?
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是许多自主品牌参与新能源战场的主要方式,如长城柠檬混合动力DHT、吉利雷神混动,奇瑞鹏鹏e 包括长安蓝鲸iDD,只有比亚迪的DM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均衡发展。
与饱和的混合动力市场相比,扩展领域更像是一片蓝海,长安将进入扩展市场。既然我们走了这条技术路线,我们就必须做一件大事。
根据乘客联合会发布的1-10月汽车公司零售数据,除比亚迪外,包括长安在内的主流独立品牌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中长城和五菱今年1-10月的销量同比为负。可以看出,为了继续保持增长,燃料汽车不好,混合动力车型的效果不明显,我们必须找到新的驱动力。
随着纯燃油和混合动力汽车逐渐疲软,纯电动汽车没有丰满的翅膀,非常接近纯电动汽车的扩展将等待机会争夺宠物。当然,这也是由市场需求和汽车公司的成本决定的。
一方面,理想的扩展模式的巨大成功足以显示消费者对扩展技术的态度。也许很多人不喜欢扩展,但至少他们不会讨厌它,这给即将参与扩展领域的汽车公司一个半的放心。
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认为增程很受欢迎,因为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比增程技术更困难,但这并不是关键。毕竟,主流独立汽车公司拥有主导的混合动力技术,没有研发问题,关键在于成本。
电气化是一种趋势,但电力电池的成本是一个大问题。电车卖得越多,损失就越大。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承认,电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40%、50%和60%,并在增加…那我不是在为宁德时代工作吗?
由于增程车型有增程器,即发动机,电池寿命不需要太长,电池的成本比例大大降低。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增程和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通常较低,这可能对消费者和汽车公司更具成本效益。
增程技术除了其长寿命和无寿命焦虑两大优势外,还受到当前特殊环境特别是油电过渡的特殊时期的青睐。我们不知道增程车型是否会迎来春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理想的汽车在未来的增程道路上永远不会孤单。
增程和混合动力不应再争夺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增程和混合动力的对抗。这两种技术的代表已经出来大喊大叫,但消费者仍然很困惑。毕竟,这两种车型都很受欢迎。
简单地说,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混合动力的先进性优于扩展范围,因为混合动力有更多的驾驶模式,如纯电动、混合动力、扩展范围动模式,可以适应更多的驾驶条件。换句话说,混合动力可以包含范围,但范围不能包含混合动力。
然而,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看,混合动力和扩展模型之间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的范围都很长,只不过是扩展总是由电机驱动,混合动力在各种模式之间切割。
因为增程总是由电机驱动,所以驾驶更接近纯电动车型,充电方便也可以取代纯电动车型,当然,现在有些PHEV该车型还不断扩大电池容量,旨在提高纯电续航里程。
或者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纯有轨电车相当于带手机和充电器;扩展模型相当于带手机和充电器;混合动力车型相当于带两三部手机,不同想法的人自然会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虽然技术先进落后,但只有在消费者层面体验好坏。例如,在技术难度方面,比亚迪DM-i虽然不是行业内最高的,但还是不影响DM-i热销车型。
是的,以销量论英雄,也许是更多人赞成的最简单的判断方法。
因此,没有必要区分两条路线:扩展范围和混合动力。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最终选择谁,我们才能关注自己的汽车环境和偏好。
原创文章,作者:carme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2142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