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曝光12亿年薪,管理层工资按50%发放

也许此时的威马汽车缺钱是唯一要紧的事情,但长远来看,不解决产品和品牌上的两大关键点,威马拿到再多的融资也很难翻身。就在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火如荼的攻城略地之时,依旧有人走进了至暗时刻。日前,有媒体曝出,从10月份开始,威马员工工资按照7折发放,管理层工资按照5折发放。意图在公司困难时期一起渡过难关。

也许此时威马汽车缺钱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解决产品和品牌的两个关键点,威马很难获得更多的融资。

就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如火如荼的攻城略地时,仍有人走进了最黑暗的时刻。

近日,有媒体曝光,从10月份开始,威马员工工资按70%发放,管理层工资按50%发放。我打算在公司的困难时期一起度过难关。

威马汽车还没有回应员工的内部曝光。然而,从过去两年汽车公司的破产狂潮来看,员工工资折扣或拖欠工资是一个坏前兆,燃料汽车公司和汽车制造新力量基本上所有拖欠工资的公司最终结果都不是很好。

通过割自己人换取短期喘息的机会,无异于饮鸩止渴。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威马汽车还曝光了创始人沈晖12亿年薪,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

根据威马之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1年,威马继续亏损,其中2021年亏损约82亿元。但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2021年,沈晖的工资高达12.6亿元。同年,威马汽车向主要管理层支付的工资总额为17.5亿元,沈晖的工资占主要管理层工资的72%。

威马汽车曝光12亿年薪,管理层工资按50%发放

此外,2021年,威马汽车的行政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7%至27亿元。威马汽车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说,行政费用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向管理层成员奖励股份,导致基于股份的支付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向C+系列国内投资者以股份为基础支付。

在沈晖12.6亿元的工资中,工资和红利约为201万元,限制性股票/股权购买费用约为12.59亿元。虽然这笔钱还没有拿到,但这样的消息无疑给威马汽车的上市增添了不小的障碍。

虽然不是正常意义上的年薪,但上市可以获得超过10亿的股息,这似乎是外部世界无法接受的。创始人团队的根本目的似乎不是为了制造汽车,而是为了上市股息。

去年1月,威马完成了上市指导,试图影响科技创新委员会,但没有新的进展。今年6月1日,他转身正式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一份招股说明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布最新消息。

无论威马创始人沈辉说新能源轨道是长期轨道、上半场15分钟未完成、谁赢谁输,毫无争议的是,威马已经落后了。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威马共交付新车29140辆,同比增长41%。然而,与其他新力量不同的是,威马仍在挤压B端市场的最后一点红利。在更具竞争力的C端市场,威马已经被抛弃了很多。

威马汽车曝光12亿年薪,管理层工资按50%发放

事实上,早在2019年,威马汽车就在一些租赁市场、旅游市场等B端领域开拓了销售,全年交付了1.69万辆新车,位于新势力汽车公司销量第二,销售业绩仅次于威来。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

2020年初,当王兴对理想车表示乐观时,沈晖隔空喊道:威马一定会Top3之一。然而,在那之后,威马汽车开始计划进入科技创新委员会。与此同时,销量开始下降,除了被小鹏、理想超越,后续也被哪吒、零跑等二线汽车新力量品牌超越。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威马共交付2.17万辆,而小鹏、哪吒、理想、威来分别交付6.90万辆、6.31万辆、6.04万辆和5.08万辆。虽然威马跑赢了自己,但赛道的快速变化让他被动落后。

威马汽车曝光12亿年薪,管理层工资按50%发放

在产品层面,威马将首款车型推出EX补贴后10万元以内,这也是威马早期销售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沈晖说:造车新势力还有两三年的窗口期。为了生存,年销量必须超过10万辆。事实上,以威马的定价和打法,1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也是盈亏平衡的底线。威马无疑将是对一个几乎没有品牌溢价的新品牌和新车型的巨大考验。

例如,根据之前的招股说明书,威马2021年向电池供应商支付的采购费用高达17亿元,超过其年收入的30%。在如此高的成本下,平均价格只有10万元的威马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在这两到三年的窗口期之后,威马汽车也推出了自己的高溢价产品,但市场反馈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2019年,新力量正式推出的产品不够,另一方面,近两年老汽车公司的转型也开始突然加快。

几个方面的压力使已经缺少产品标签的威马汽车更加困难。

除了产品和竞争产品没有太大的优势外,曾经在B端市场领先的威马汽车在品牌层面并没有改变其想法。由于软硬件产品实力不足,威马汽车在各方面都落后于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失去了品牌优势,品牌标签越来越弱。

说到威来,消费者可以想到服务和充电布局;说到小鹏,消费者可以想到科技NGP辅助驾驶;说到理想,消费者同意它的电池寿命等等。但威马一直缺乏这样的品牌标志。仅仅依靠成本性能很难支持攻击的道路,即使推出了高溢价车型,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近三年来,威马分别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40.44亿元、42.25亿元和53.63亿元,三年共136.32亿元。可以说,资金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到目前为止,威马已累计融资350亿元,远高于IPO前魏小理,但由于持续亏损不断烧钱,手头现金短缺。截至2021年底,威马流动负债总额已达94.77亿元,现金等价物仅41.56亿元。

也许此时威马汽车缺钱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解决产品和品牌的两个关键点,威马很难获得更多的融资。

-END-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521867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