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原料端能笑多久?中下游企业只能听天由命吗?

“上游材料涨得太凶了。”某新能源行业人士直言。锂价上涨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不言而喻的痛。近期,锂价更是“甚嚣尘上”,这让生长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上游材料涨得太厉害了。一位新能源行业人士直言不讳。

锂价格的上涨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不言而喻的痛苦。最近,锂价格猖獗,这使得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有些快乐,有些担心。

根据东北证券研究报告,澳大利亚劳动力因疫情不足,Mt Marion、Mt Cattlin许多矿山产量低于指导,Pilbara原矿开采不如预期。未来两到三年,七大澳大利亚矿业可提供有限的增量。原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在建项目释放的产能中,近40%推迟投产,锂资源产业供应短缺将继续。

锂矿产量收紧,锂价自然上涨。10月24日,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尔巴拉宣布,该公司已完成新一批5000吨锂精矿的销售,交易价格为7255美元/吨,比10月18日上涨2.18%。据相关统计,电池级碳酸锂产量约为55.55万元/吨,运费为90美元/吨。据Fastmarkets数据显示,自2020年底低点以来,氢氧化锂价格上涨约850%,碳酸锂价格上涨约1090%,锂辉石价格上涨1780%。

华西证券还指出,目前正处于全年产业链需求最旺盛的时期,预计第四季度供应将越来越紧张。不排除今年冬天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到60万元/吨的可能性。

产业链下游的需求侧在矿山产量低于预期产业链下游的需求侧更是火热。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电池需求将增长约30%,每年增长近4500GWh,预计2020年至2030年,电池价值链将增长10倍,年收入最高达4100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40%的锂离子电池需求将来自中国。 

这使得国内锂矿企业处于蓝海之中。据相关统计,目前a股有20多只碳酸锂概念股。自10月以来,上述概念股平均涨幅为4.07%,其中天奇股份和国轩高科技均涨幅超过10%。从业绩上看,大多数相关概念股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测有所改善。

供需矛盾在电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当电动汽车行业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时,如何应对其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上游原料端能笑多久?中下游企业只能听天由命吗?成本问题对一个行业至关重要。纵观全局,锂价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安全。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如何摆脱全球市场的束缚,维护自身安全?

锂矿企业第三季度最高净利润预增50倍

截至10月21日,盖世汽车了解到,已有16家锂矿概念股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预期财务报告。

碳酸锂价暴涨超10倍,动力电池赛道要开启淘汰赛?

据盖世汽车统计,上述锂矿企业第三季度最高净利润预计近252亿元。同期,赣丰锂业第三季度最高净利润预计超过80亿元;荣捷股份同比最高增速预计达到5107%;圣阳股份最低净利润预计为0.4亿元;亿威锂能最低同比增速预计为50%。

2022年前三季度,盖世汽车统计范围内锂矿企业最高净利润预计近593亿元。同期,天齐锂业前三季度最高净利润预计为169亿元;荣捷股份同比最高增长率预计为4700%;圣阳股份最低净利润预计为0.9亿元;亿威锂能最低同比增长率预计为10%。

总体而言,2022年第三季度最低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约占44%;同比增长率超过200%的最低企业约占94%,只有亿纬锂能够预计同比增长率低于100%;同比增长率最高1000%的企业约占19%。

2022年前三季度最低净利润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的企业占50%左右;最低同比增长率超过400%的企业占67%左右;最高同比增长率超过1000%的企业占13%左右。

在各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预期中,大多数企业表示,业绩的显著增长主要受到行业繁荣的影响,这与锂价格的上涨有很大关系。例如,公司的业绩是: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快速发展,碳酸锂产品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保持较高水平,由于碳酸锂产品数量和价格上涨,二级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江特电机还表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锂盐业务外部环境持续改善,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碳酸锂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此外,由于下游需求日益强劲,上游原材料制造商也在不断扩大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

根据中矿资源财务报告,公司新建的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于2021年11月生产;6000吨氟化锂生产线改扩建;加拿大Tanco矿山18万吨矿石/年生产线改扩建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锂盐生产线的原料端已逐步使用自有矿山供应的锂精矿。

永兴材料在财务报告中表示,其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种钢铁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年产量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生产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实现全面生产。项目生产后,永兴新能源年产量为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值得注意的是,当锂矿企业第三季度财务报告预计有利时,天华超净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环比下降15%-20%。

这主要是因为天华超净进入锂电池材料领域较晚,大部分原材料依赖采购。据悉,天华超净此前曾与包括在内Pilbara、AMG、AVZ许多锂矿商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但随着锂矿价格的上涨和下游需求的增长,锂矿商可能难以支持天华超级净产能的扩张。

锂价的话语权在哪里?

事实上,天华超净受锂矿商的限制,实际上是整个电动汽车行业中下游企业的缩影。换句话说,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要想在动力电池领域独立,就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拥有自己的锂矿,不受锂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根据制造商公布的数据,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投资方兴未艾,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等原材料的1.2万亿美元。

据报道,到2030年,这些汽车制造商将生产约5400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汽车总产量的50%以上;汽车制造商及其电池合作伙伴计划到2030年安装5.8太瓦时。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30万辆,超过2020年全球销量;在车型方面,2021年全球销售的电动汽车有450种,其中近300种。在电动汽车购买消费支出方面,2021年中国消费支出同比增长近三倍,达到约900亿美元(约6475亿元)。

然而,国际能源管理局也指出,随着电动汽车对电力电池需求的增电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紧缩,价格飙升也成为一个问题。

除下游需求强劲外,左右锂价还有哪些因素?

渤海证券报告显示,从细分国家的角度来看,全球岩石锂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墨西哥、捷克共和国、美国、塞尔维亚、加拿大等国家,其中澳大利亚锂矿在资源和品位方面具有优势,墨西哥和美国的矿石类型主要是粘土矿尚未商业化。2021年,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约占56.0%,中国占5.7%,排名第六。

碳酸锂价暴涨超10倍,动力电池赛道要开启淘汰赛?

(图为2021年全球锂资源产量;图源:USGS,渤海证券)

据USGS截至2019年,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和中国的锂储量位居世界前四,分别占50.59%、16.47%、10.00%和5.88%。2021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约为1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占供应主体,智利占全球总产量的26%。国泰君安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70%的锂资源需要进口。

也就是说,目前,无论从锂储量还是供应来看,都主要是海外,中国都没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锂矿石的定价权不可避免地落在海外。锂资源的定价权一直是全球竞争的焦点。

锂矿争夺战

事实上,锂价对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广泛。

例如,上述天华超净位于产业链上游,本应享受锂价暴涨的优势。由于锂矿没有自主权,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

早些时候,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在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抱怨道:目前,除特斯拉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基本上都在亏损。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我现在不是在为宁德时代工作吗?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群回应说:上游原材料的资本投机给电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麻烦。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价格飙升。

宁德时代管理层在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表示:虽然公司与大多数电力电池客户协商确定了价格联动机制,但毛利率也受到原材料价格、产能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公司的业务发展趋势良好。如果上述因素没有不利变化,预计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将比第三季度进一步提高。

换句话说,动力电池制造商和汽车公司都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受害者,整个动力电池的上、中、下游都遭受了锂价的痛苦。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开始追根溯源,向上游布局。他们的目标非常一致,即抢矿。

先看中游。2018年,天齐锂业花费259亿元收购智利锂业巨头SQM 24%的股份。2021年7月,宁德时代宣布投资约135亿元,在宜春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锂电池产能约50亿元GWh;2022年1月,宁德时代计划与天华超净成立合资企业,投资10万吨碳酸锂冶炼产能项目;2022年4月,宁德时代在宜春竞争陶瓷土(含锂)矿普查探矿权。此外,宁德时代还以5500万澳元获得了澳大利亚锂矿企业8.5%的股份。

7月下旬,繁荣计划投资1.8 收购阿根廷某锂矿企业持有的1亿元Laguna Caro矿权项目;9月29日,赣丰锂业表示,已与宜春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从锂资源开发到锂材料、新型锂电池、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系统项目,总投资300亿元。10月5日,国轩高科技一期10月5日GWh项目投产;10月8日,宜春国轩电池二期20GWh项目开工时,国轩高科技表示,其二期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10月完工投产。

看看下游,早在2017年,长城汽车就通过投资澳大利亚锂矿企业获得了部分锂矿产品的包销权;今年8月,BYD宣布计划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年产30元GWh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

威来全资子公司Blue Northstar 计划以1200万澳元购买澳大利亚矿业公司GreenwingResources 12.16%的股份;威莱还计划在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建设一个新的研发项目,包括31个从事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研发的研发实验室,1条锂离子电池试生产线和1条电池组pack线,拟投资2.185亿元。

事实上,该行业对锂资源供需矛盾何时得到缓解并不一致。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力电池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必须走向产业链的源头,以增强其声音量。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本实力向上游要求原材料的矿产权。

在动力电池轨道的下一阶段,抢占更多资源的企业也将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那些失去对供应链控制能力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淘汰。但已知的是,许多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寻找其他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减少对稀有原材料的依赖。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苑晶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417851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