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鹏靠什么保住市场?

024年,小鹏靠什么保住市场?'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安晓

“我们很快就会开始一个强劲的产品周期。”何小鹏在财务报告电话会上自信地说。

最近,小鹏汽车发布了新的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小鹏总收入为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但净亏损进一步扩大13.57%至103.8亿元;2023年Q4,小鹏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153.9%,环比增长53%;净亏损13.5亿元,同比收窄42.9%,环比收窄65.3%。

总的来说,小鹏的收入状况正在好转,但亏损依然存在。

自去年以来,小鹏的交付量并不理想,尤其是Q1季度“蔚小理”底部的情况。而且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小米、华为的加速进入,导致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2024年,小鹏能靠什么绝地反击开始强劲的产品周期年?

01 卖车只损失7.3万,这是何小鹏“止血”的答卷

2023年,小鹏汽车真正迎来了何小鹏领衔的2.0时代。

去年以来,小鹏管理层内部“大换血”,包括销售系统、汽车动力总成中心、自动驾驶中心等部门,包括两位联合创始人夏恒和何涛辞职。小鹏正式迎来了何小鹏完全领先的时代。

何小鹏去年9月曾表示,“2022年,小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12名高管,剩下的只有2名高管”。然而,小鹏去年也迎来了新的问题“二把手”曾任长城汽车总经理的王凤英。

这份新财报也是王英凤自证实力的答卷。

从财务报告的横向比较来看,小鹏的许多核心业务数据正环比上升,特别是毛利率。

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小鹏综合毛利率为1.5%,2022年为11.5%;2023年Q4,小鹏的综合毛利率为6.2%,上一季度为-2.7%。

但纵向比较,小鹏毛利率水平远低于去年同期,尤其是亏损幅度同比扩大。2023年净亏损同比扩大13.57%至103.8亿元,Q4净亏损同比缩小,但净亏损仍高达13.5亿元。

这意味着小鹏2023年的表现在第一季度比第一季度好,但实际上与往年相比处于倒退状态。

回顾去年,小鹏上半年实际上处于滑坡期,尤其是Q1交付量垫底。

2023年Q1,小鹏交付量18230辆,低于同期蔚来的31041辆,远低于理想的52584辆。Q2的性能也不理想,只交付了23205辆。

2023年,小鹏汽车共交付14.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6.7%,但未达到公司既定目标。该公司曾表示,“2023年原交付量目标为20万辆,实际完成70%。”

小鹏的年销售增长率并没有超过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37.9%,市场份额达到31.6%。

然而,由于下半年销量的上升,小鹏去年的收入和毛利率表现逐月上升。

024年,小鹏靠什么保住市场?"

2023年第四季度,小鹏的交付量为60158辆,同比增长171%,同比增长50%,突破了公司单季交付6万里程碑。据了解,在第三季度,小鹏推出了流行车型G6,仅上市一个月就有4万多个订单。

销量大幅上升的原因不仅仅是爆款车型的推出,还有小鹏内部销售体系的变化。

去年,小鹏管理层“大换血”王凤英迎来了一名强大的将军。他对公司的多条业务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在销售层面,拆除了全国两大渠道的销售区域,并将其调整为社区体系。去年9月,小鹏还推出了“木星计划”放开经销商加盟授权,将部分经营业绩不佳的直营店转让给经销商经营。

业内人士分析,“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小鹏从直营模式向分销模式的转变。”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销售店数量增加,达500家,覆盖181个城市。

然而,小鹏的整体毛利率仍然很差,在同行中处于较低的状态。

小鹏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毛利率下降的关键原因是去年促销增加、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与G3i和现有车型升级相关的库存准备和采购承诺损失。本财政年度汽车毛利率仅产生2.4%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包括G3i等成型原因,汽车毛利率为0.8%。”

诚然,小鹏也参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他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做各种促销活动。下半年,其销售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业绩,但也难以挽救小鹏年损失高达103.8亿元的事实。

按年销量14.16万辆计算,小鹏去年平均每卖一辆车损失约7.3万元,年毛利率仅为-1.6%。

因此,通过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何小鹏的领导下,小鹏已经跨越了下行周期,迎来了业绩复苏期。但总体而言,小鹏仍处于恢复期,难以形容的快速增长期。2024年,小米、华为等大型工厂继续增加汽车制造量,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更加激烈的局面“大乱斗”时代,小鹏靠什么保住市场?

02 小鹏准备好开始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后的淘汰赛了吗?

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受欢迎的一年。

除开“蔚小理”,小米、华为等大型制造商不断增加汽车制造筹码;不受青睐的零跑车去年以14.41万辆的销量跻身新力量品牌前三名;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取消,玩家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真正的肉搏战时代即将到来。

这也证明了小鹏没有去年上半年那样的试错机会。

今年的小鹏,也改变了去年被动防守找回销量的状态,变成了主动进攻的一方。

春节开工信中何小鹏说:“今年是小鹏的第十年,业绩要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一切不足。”

具体数据显示,2024年小鹏的交付目标为28万辆,比2023年翻了一番,但从第一季度2.1万-2.25万辆的交付指南来看,小鹏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的交付压力并不小。

从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看,小鹏接下来将有这三个动作:

1:堆量,小鹏将在未来三年内规划约10款新车型,开启大产品周期。

024年,小鹏靠什么保住市场?'

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三年,将推出10多款全新车型,加上全球左舵、右舵车型和升级车型,整个SOP车型数量将达到近30款。”

去年,小鹏通过主推G6爆款车型找回了销量主场,今年X9是其主推的全新车型。但未来三年将推出十款全新车型,依靠“量”打接下来的“淘汰赛”,必然会进一步承压公司毛利率。

毕竟,产品的数量取决于资金“堆砌”是的,目前小鹏首次实现全年经营现金流转正,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小鹏现金储备约457亿元,但高达103.8亿元的亏损和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停止,将给小鹏下一个大产品周期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小鹏的大产品周期还包括难以商业化的飞行车。在小鹏新车规划中,包括多年研发的飞行车,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车型。据了解,小鹏的陆地航空母舰也开始了路试,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预订。但我们也知道,这种新技术的汽车很难着陆,更难说商业化。

二:打造品牌矩阵,或推第二品牌“MONA”进入10-15万智能驾驶汽车市场。

何小鹏在开年信上说,“今年将在30万 在15万级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第一款车。”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进一步透露,“4月北京车展期间,小鹏将正式推出10-15万级新品牌,第一款车型将于第三季度上市交付。”

这个新品牌很有可能是“MONA”。

去年8月,小鹏收购了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MONA”。当时业内猜测,“或者小鹏打造第二品牌。”何小鹏也表示,“新品牌将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第一款AI智能驾驶汽车,为用户带来创新的智能驾驶体验和极致的性价比。”

目前,小鹏的主要产品集中在16万-30万的价格范围内。从新品牌10万-15万的定价来看,小鹏希望打开新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空间,但这也意味着它将进入一个更内部的市场。

根据乘联会零售数据,2023年售价10-15万的车型占整个市场份额的34%,广汽埃安、比亚迪、零跑是市场的有力竞争对手。

通过以上对新品牌的定位,小鹏想依靠一个“智能驾驶和性价比”为了争夺新市场的蛋糕,他似乎忽略了如何回到原来的位置。

以G6为例,这是小鹏最新一代的辅助驾驶系统 XNGP车型,但起价最低为20.9万,定价10-15万的第二品牌如何盈利,保持智能驾驶体验和高性价比?

三:增加研发投入,补充人才。

不仅业绩翻倍,小鹏还计划增加研发投入。何小鹏说,“将在 2024年招聘约4000人,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然而,蔚来和理想在这方面一直比小鹏投入更多。

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蔚来研发支出为134.31亿元,占总收入的24.1%;理想研发费用为105.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2%;小鹏的研发费用为52.8亿元,比去年只增加了1.2%。

无论小鹏在R&D投入多少,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级爆款产品。

小鹏G6已经爆炸了,但它以低价吸引了消费者。了解G6的人知道这是小鹏和特斯拉的Model Y标准产品,但G6顶配版价格只有26.79万元,特斯拉Model Y的版本售价为25.39万元。

近日,小鹏G6全系车型宣布限时降价2万元,特斯拉仍有信心涨价,Model Y车型的价格将提高5000元。

事实上,顶级G6的配置高于Model Y,但消费者更关心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和能耗。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实际上不如特斯拉。G6与Model相比 Y的稳定性和能耗也是如此。

所以销量方面,Model Y去年赢得了全球汽车销售冠军,并有信心提高价格,但G6只能盲目地降低价格来改变市场,这也是大多数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共同问题。

总的来说,从去年的防守到今年的主动进攻,小鹏逐渐找到了主场的信心和销售。但在2024年的最后一场淘汰赛中,小鹏的损失增加,毛利润低,注定要比同龄人更难上场。毕竟,只有“拼家底”在肉搏战时代,小鹏没有再踏错底牌。

参考资料:

1、虎嗅:经过一年的治疗,小鹏仍未能止血

2、中国房地产报:鹏厂“老友记”结束时,小鹏汽车进入2.0时代

3、蓝媒汇:Q4交付6万台,小鹏稳定吗?

*文章封面的第一张图片和图片,版权属于版权所有人。如果版权所有者认为其作品不应免费浏览或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平台将立即更正。

原创文章,作者:伯虎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28191534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