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10万级油电争夺战

作者|王磊 楚门

编辑|秦章勇

2024年第一场价格战伤害了合资车的筋骨。

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中国汽车公司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闪电战,炮火主要集中在10万范围内。比亚迪率先推出了7.98万秦PLUS和驱逐舰05。

比亚迪没有大喊一个口号——电比油低。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这四个字立刻激发了汽车公司的热情。随后,五菱、长安启源、哪吒、吉利纷纷加入降价潮。五菱冲到了第一位,将五菱星光150公里高级版插混车的价格直接降低到6000,价格为9.98万。

哪吒汽车降价最大,主力车型哪吒X直接暴跌2.2万,使得这款纯电动SUV起价不到10万。随后启源A05Q05和吉利帝豪L HiP龙腾版也相继降价。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与2023年相比,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在年初仍有很大差异。去年主要集中在20-30万区间,不是汽车市场的主要销售区间。

10万级是最大的市场。谁能主宰这个市场,谁就能横着走在汽车圈。

长期以来,合资品牌以成熟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将燃油车价格下限保持在10万元左右。

在这个价格敏感度极高的市场中,合资品牌的燃油车轩逸和卡罗拉常年跻身销量榜前列。现在,随着新能源品牌的降价,燃油车原有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新能源汽车普及战开始了!

01

切入合资油车腹地

打破内卷的唯一解药就是比对手更疯狂。

1989年,中国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导致彩电市场惨淡。时任长虹董事长的倪润峰率先砍掉彩电,直接降价300元。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这一举措打破了当时长虹彩电的销售僵局,使资金迅速回笼,振兴了长虹的销售市场。这场商战的胜利也让其他企业了解了“价格战”的力量。

以低价卷入市场,对企业来说屡试不爽,放在汽车行业也是有用的。

2023年初,开始价格战第一枪的特斯拉以“以成本定价”为由降低了其热门车型的价格,中断了当时新能源汽车的涨价浪潮。

后来,国家六B排放标准的实施加快了价格战的步伐。同年3月,东风汽车在湖北推出了新车降价的第一枪。雪铁龙C6一直滞销,降价9万元,连带效应越来越强,价格战的前奏正式拉开。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通用、宝马、奔驰、日产等合资汽车公司紧跟其后,随后自主汽车公司的长安、奇瑞也纷纷跟进,降价幅度越来越大。

然而,今年的价格战与往常不同,汽车公司的意图不再仅仅是提高销售数据。

2月18日,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激烈竞争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

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甘家阅在吉利发布的开工信中表示,2024年将是最“卷”的一年。

复工后,比亚迪率先抛出了“王炸”,这在很多汽车公司的命门上打了-10万级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这是“公路三大妈”站最稳定的市场,也是油车拥有最多粉丝的群体。

例如,在1月份的零售销售统计数据列表中,燃料汽车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表现良好,其中合资燃料汽车在a级轿车市场尤为突出,朗逸、轩逸、花冠等车型的销量远远领先于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的真正目标是这个市场。

前年秦PLUS的价格还是十几万。去年年初,比亚迪以同样的价格降至9.98 万,然后一路下降到8.98万,现在短短几个月过去了,价格直接不到8万元。

作为一款新能源汽车,秦PLUS的落地价甚至可以与7万元左右的油车价格分手。

可油可充电,还需要什么自行车?

2023年的价格战虽然火爆,但还不足以撼动市场格局。这一次,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车企显然想抢占合资品牌的最后一个高地。

02

10万市场:油VS电

10万实际上是一个障碍。在互联网上提到数十万辆新车会让人们怀疑当前的购车环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30万辆特斯拉。更多的消费者只需要一辆10万元的滑板车。

这就是为什么当许多日本汽车在中国的份额急剧下降时,日产仍然可以依靠轩逸来支撑近一半的销量。你认为10多万无人问津的花冠在2023年仍在中国销售17.6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官方指导价10.86万元的日产轩逸,经销商可以给出7万多元。虽然销量同比下降了14.7%,但在中国还是卖出了37.6万辆,9.39万辆的大众朗逸也卖出了35.2万辆。

与此同时,2023年比亚迪秦系列热销48万辆,其中DM- I车型售出30.7万辆,在2023年全年汽车销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

因此,无论是比亚迪的“798”,还是五菱的“998”,他们本质上想要颠覆的是多年来被传统合资燃油汽车占据的市场格局。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这也意味着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向“合资正规军”转变,从重塑国内轿车市场格局开始 开炮。

据乘联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共售出949.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31.6%。虽然所有数据都高于2022年,但总体增长率已开始放缓。

2023年,乘用车市场燃油车零售1395万辆,同比下降速度从2022年的13.4%降至6%。从这个角度来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因此,新一轮的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比亚迪之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吒汽车、吉利汽车等汽车公司将陆续跟进。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此外,合资燃油汽车的基本磁盘仍然存在,特别是家用汽车,多年来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如果独立品牌想要动摇合资燃油汽车的地位,迅速抢占现有的市场份额,价格战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这些合资选手已经开始反击了。

北京现代宣布,其A级车伊兰特车型降价2.4万元,起价仅7.58万元,还打出了“油比电强”的口号。

而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也宣布限时降价或更换部分车型的补贴,别克君越,威朗Pro、昂科威Plus车型优惠3.5万至6.5万元。

在10万级市场,抢夺油电份额的战争正式开始。

03

格局打开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得到了全球大多数汽车公司和消费者的认可。从中国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全面推出。

以深圳一线城市为例,截至2023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86万辆,渗透率超过60%。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在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程度的影响,中国的三、四级城市和数千个县和城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价格战的更大意义在于通过降低价格来造福更多的消费者,让新能源汽车进入“普通人的家”,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份额,加快传统燃料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王传福在复工第一天表示,自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翻番。去年全年达到35%,年底单月超过40%。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

上汽通用五菱、长安起源、哪咤汽车、吉利汽

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突破口在哪里?

毫无疑问,在消费市场最大的10万级家用车细分市场。

未来,新能源汽车必然会向下沉市场普及,降价不仅可以激活整个市场的增量,还可以刺激加速“油转电”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的“电比油低”操作将冲出大气层。

原创文章,作者:超电实验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0231478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