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首先是G9风波引发的后遗症,使得小鹏汽车在今年年初的市场表现一个接一个地不利,然后小鹏汽车开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广州车展前夕,小鹏汽车交出了今年第三季度的答卷:销量和收入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并没有逃脱“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在G9上攻失败的情况下,小鹏选择了下探。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何小鹏透露,其新品牌“MONA“第一款车型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该品牌的第一款车型将定位为紧凑型纯电动汽车,价格将达到15万元。
15万元的区间一直是汽车公司新能源竞争的红海。面对小鹏的探索,竞争激烈的市场能给我们一席之地吗?
▍上冲失败,拉低竞争
今年小鹏汽车推出的新车型,如2024G9,以及首款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MPV X9,价格层面以“高端”为背景。
一年前,何小鹏用“等了很久”来形容G9对小鹏汽车的重要性。肩负着小鹏汽车冲高重任的G9迟到了。当时,面对不断扩大的损失,小鹏汽车迫切需要G9“终点灭火”,但G9未能如愿复制原P7。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相反,小鹏G9因其命名逻辑和SKU过于复杂而受到消费者的批评。小鹏选择重新调整G9定价和产品命名,但该车型的月平均销量仅在1000辆左右徘徊。
G9首战失利,小鹏汽车整体销量也出现问题。去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2.22万辆,同比下降46.8%。G9没有一炮而红,直接拖累了小鹏汽车的整体销量。在其他细分市场,之前的小鹏P5并没有延续P7的成果。
考虑到销量,小鹏汽车现在正试图进入下沉的市场。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电话会议上,小鹏汽车官员透露,明年将推出三款15万元的车型,覆盖一辆车和两辆SUV。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今年8月底,小鹏汽车宣布与滴滴合作,共同推出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打造“15万元级”爆款车型。更重要的是,一直只覆盖小鹏30万级车型的“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将投入到这款相对贴近百姓的新车中。
具体来说,小鹏汽车将与滴滴出行联合推出全新的汽车品牌,项目代号为“MONA“第一款车型是紧凑型智能电动汽车,将专注于15万元市场,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同时,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
可以推断,面对尚未转正的盈利水平,小鹏汽车希望以价换量进入这个红海市场。
▍小鹏杀入红海怎么样?
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全国乘用车10万-15万元的价格是销售车型的核心主要市场,销量占33%,15万-20万元的价格达到17%。可以说,15万元是用户购买汽车的首选“黄金价格”,尤其是15万元的家用车轨道,是红海的白热竞争。
何小鹏在财务报告会上表示,通过与滴滴的合作,新品牌将加速小鹏在a级汽车市场的销售增长和份额扩张。小鹏将率先推出支持自动驾驶的车型,并与同价位车型拉开代际差距,MONA将利用滴滴在线叫车渠道同时销售C端和B端。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如果你想改善销售结构,实现薄利多销的效果,低成本控制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15万元范围内配备高级智能驾驶辅助,需要更强的基础。从小鹏目前的宣传口径来看,MONA的优势在于自动辅助驾驶和智能驾驶舱。MONA比比亚迪系列、广汽埃安等车型更具成本效益,以获得更多的B端销售。
此外,MONA还应考虑B端和C端两个市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小鹏还需要回答B端和C端市场的差异化问题。你知道,广汽埃安“深受其害”,AION S在网约车市场确实有不错的销量,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正是因为AION S的网约车身份放弃了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广汽埃安还开发了一个全新的浩铂品牌来切割埃安系列。一旦消费者有了固有的印象,就很难再次冲击高端。但是现在一些拙荆见肘的小鹏车也是这样效仿的,可能有些不现实。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从一片红海到另一片红海,能否有一席之地还不得而知。作为国内汽车市场最拥挤的轨道,它不仅是燃油汽车领域霸主的长期分离,也是比亚迪、埃安、零跑、哪吒等众多自主品牌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首次收获。如果小鹏想在这里度过一天,他必须付出更多。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61413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