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虽然每辆代车都有每辆代车“卷”法律,现在,终于卷入了一个集成阶段……
查攸吟作者
责编丨杨晶
金鹏辉编辑
年年相似,年年不同。
唐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的这句话,因其对时间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感的精确诠释而被后人传唱。
这里我想说的是,在经历了今年4月的第20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和仍在举办的第21届广州国际汽车展之后,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者,你可能很难有一些相似的感觉。
“百年来,汽车工业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在2021年,曾经随之而来“汽车新四化”这句话被传唱了一段时间。然而,经过两年的时间,主机厂和媒体今天逐渐没有提到这两个。这不是因为“大变局”被逆转,或“新四化”推不下去。因为恰恰相反,“大变局”实际上已经到了中间,而且“新四化”也在全面推进。
若将国内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军备竞赛”,则各阶段的“竞赛”核心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太清楚的阶段:
从2020年到2021年,每个家庭都依靠堆放电池来解决里程焦虑,到2021年,智能驾驶传感器硬件的数量在新车型上竞争,从2022年初到现在,每个企业在智能驾驶舱SOC上都没有迹象。
图|威马M7搭载3个激光雷达,是2021年代“堆传感器比赛”时代的产物。当然,这款车型及其品牌和企业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缕烟……
但现在,这场比赛正逐渐从以往的指标和硬件转向实现系统功能的务实性——
如何解决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问题,高性能智能驾驶舱SOC能否提供驾驶舱体验的改善?车载智能驾驶系统能支持什么级别的智能驾驶服务?
没有800v,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新车?
“开ES8去新疆,Day10,从哈密到乌鲁木齐,全程600公里,补能两次,再感受一下油车能去的地方。”
图|拿着一茬不是diss蔚来,只是为了缅怀纯电车还是绿色的时期……
2018年,威来组织了ES8新疆之行。事后,威来官方微博专门发表了上述博客文章,并配有第一代ES8与大同EV80电动补能车同框的照片。
可想而知,这篇博文发布后,各路网友立即涌入评论区无情嘲讽,以至于蔚来官方最终被迫删文。
当时纯电动汽车还没有脱离“大玩具”的定位。它注定是一些有钱人在业余时间购买娱乐设备。或少数富裕家庭,配备第二或第三辆全职城市通勤车辆。而驾驶纯电动汽车跨越数省的距离,与其说是实际的出行需求,不如说是极少数人刻意去做的。“挑战”或者“大冒险”。
但自2021年以来,这一切都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堆电池”比赛确实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里程。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逐渐下降,结合当地的交通限制和许可证限制政策,许多新车主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他们的第一辆车。
当你只有一辆电车时,城市里自然没有通勤电车和长途驾驶油车的选择。如果你不想乘坐民航、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你只能在路上开纯电动汽车。
结果是,从2022年初开始,在各种长假期间,在全国各种高速公路上驰骋“电车”然而,它显著增加了。虽然近两年国家电网加快了国内高速公路充电桩的建设,但在各高峰时段,全国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队的汽车数量仍在增加。
但“充电难”其实另一面也可以理解为“充电慢”,由于单位时间内充电枪利用率的提高,也可以产生类似于增加新桩的效果。每个车主充电时间的减少也可以相当于改善充电体验。
解决慢问题只不过是两个想法——或者让车辆拥有“换电”能力,或支持更大功率超充功能。
由于需要车身结构的支持,更换电站需要自行铺设。现阶段仍坚持这种模式,目前只有蔚来已初具规模。大多数原始设备制造商对这条需要持续大量投资的道路并不乐观,并选择使车辆具有快速充电功能。
所以经历了几年前“堆电池”跃进后,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的2.0高级版逐渐聚焦在800伏快充功能的落地上。
图|以小鹏为例,即使是早期型号的800v快速充电也能达到5分钟/200公里的补能效率,对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有很大的效果
广州车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展示的几乎所有新车都首先在其他舞台上展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次车展更像是一次总结会议,或者是当季最新车型的横向比较。
吉利集中展示了吉利银河E8,其三大品牌覆盖中高端市场、极氪007、基于800v架构的路特斯Emeya三款车型。
而奇瑞的旗下,无论是与华为智选合作打造的智界S7,还是完全独立技术的奇瑞风云A8,都是800v架构的产物。
至于其他起亚的EV5,、东风的EπMEGA和X9是由理想和小鹏两大新势力打造的纯电MPV产品,也强调基于800V架构。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红旗EH7、MG Cyberster,还有大众ID. 7 VIZZION。
红旗EH7的官方声明是,它有换电版和长距离快速充电版。MG官员没有明确表示Cyberster支持什么级别的快速充电,但从充电时间数据来看,它肯定不是800v。但考虑到这不是主要用途“乘用”不支持800v的汽车似乎问题不大。
至于ID. 7 VIZZION,这是另一个问题……我把它放在最后。
不支持智能舱驾驶,是来车展示眼睛吗?
如果上述800v架构是纯电动汽车新阶段的关键指标,则决定其模型是否可以放在桌面上。那么,智能驾驶舱和支持什么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是另一个关键指标。
除了新能源汽车,它还涵盖了新一代的传统燃油车型。
无论是宝马最新的5系,还是梅赛德斯-奔驰的E级新车,燃油车的路线仍在继续。然而,现在是2023年,奔驰和宝马在那里“智能”至少我也拿出了一些东西。
与2023款相比,2024款5系驾驶舱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独立的液晶仪表和悬挂式中控屏,这次是12.3 14.9寸两块相邻的大尺寸曲面联屏,“凑”在一起。不知情的人第一次进入车内,可能会出现“我是不是错进了奔驰?”恍惚之类的。
与这套新的驾驶舱信息界面相匹配的是宝马今年3月至4月宣布的iDrive 8.5操作系统。这是一款基于Linux系统开发的新型OS,将适应其大型曲面屏的车型,包括全新的7系、5系、X5和XM。
既然宝马“做了”奔驰,那么奔驰呢?奔驰做了一个“缝合怪”。
2024年E级对驾驶舱进行了重大改进。传统的大型双联网屏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悬挂式仪表板和嵌入驾驶台的大型中央控制屏幕。副驾驶位置还有一个小屏幕,提供娱乐功能。这种形状似乎是将EQS上的驾驶舱移动到新的E级,然后将E级原来的液晶仪表板修复并缝合在一起。
新E级的一大卖点是配备了奔驰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不仅进一步优化了现有导航、语音识别、HUD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内容,还优化了生物识别、肢体控制、四屏联动等功能,在现实道路上投射导航信息。
当然,所谓“智能舱驾”在提到智能驾驶舱时,还必须强调智能驾驶。宝马新5系的高配置允许用户选择L2级驾驶辅助功能。该系统为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系统提供辅助驾驶支持。梅赛德斯-奔驰新E级L2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是整个系统的标准,但其一般性能与宝马系统相似。
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作为世界著名的豪华品牌标杆,自然不需要用一些硬件来突出其产品实力。因此,其智能舱驾驶系统的硬件数据尚未正式公布。然而,仍然需要基础浅的独立品牌。
图片|45英寸8K“带鱼屏”吉利银河E8加持。考虑到分屏显示等需求,高通8295的必要性确实有用
吉利银河E8、极氪007、理想的MEGA和小鹏X9都声称配备了高通8295座舱SOC。这一幕就像两年半前,以上一代高通8155座舱SOC为卖点。
当然,噱头属于噱头,技术上是必要的。目前,驾驶舱多屏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此外,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也越来越普遍。两年多前,高通8155处理器实际上耗尽了许多车型的计算能力冗余。
特别是路特斯emeya。这款车型继承了Eletre上的驾驶舱双高通8155处理器架构,而不是最新的高通8295。然而,它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智能驾驶芯片使用英伟达的Orin-X。
作为标杆级智能驾驶芯片,英伟达Orin-X拥有508TOPS计算能力。这也是目前极氪007和理想MEGA选择的智能驾驶芯片。
当然,仅凭良好的硬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获得优势。以本次广州车展为例,如果单论“智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奇瑞和华为联合打造的智界S7一定是顶级水平。
图|智界S7率先搭载鸿蒙4座舱
不仅仅是它必然支持的ADS 2.0智能驾驶系统,更是因为它率先配备了鸿蒙4座舱。
大众ID. 7 VIZZION,预售计划在2天后(11月22日)开始。本来这款车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末交付。然而,众所周知,在今年上海车展前夕的全球上市新闻发布会上,由于车载OS再次拖累,这款车型实际上受到了公众的高度期待,并在整个上海车展期间正式发布。……
然而,软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真正推迟到11月。因为在9月底的慕尼黑车展上,大众已经在展台上公开展示了点火车的状态。车载界面是否合理,系统逻辑是否清晰,但至少可以让人点击查看,并调用部分功能。
ID. 7基于大众MEB纯电平台,整车为400v架构,电容84.8度,快速充电170kW。官方声称,30分钟内电量可以从30%充电到50%。大致在2022年,各方面的配置都是主流车型。
但致命的是,当它解决了所有问题,最终可以大规模生产和交付时,时间已经接近2024年。
当然,如果我们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不适合对公众批评太多。因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除了特斯拉,只有大众才能生产出系统产品,整体水平可以接受。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合资品牌中,只有南北大众才能生产出稍微像样的新能源车型。
但是我还是想说,大众真的是一个奇怪的企业。奥迪Q6在广州车展期间 e-tron打了一千次电话,终于来到了中国。与那些用MEB平台凑数的Q4 e-tron、Q5 e-tron不同的是,这是一款由奥迪-保时捷联合开发的PPE平台,基于800v架构的中大型纯电动SUV。
图|千呼万唤,终于来到中国,但量产要等到2025年——计划到时给“中国制造2025”完成献礼行动纲领吗?
不过,也是从广州车展获得的消息,全新Q6 e-tron的量产计划直到2024年夏天才正式发布。因此,外界猜测,它最早要等到2025年才能量产……
作为大众的资深车主,作者还是希望在感情上为这个品牌努力。“抢救”但这就是所谓的“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这一切似乎都没有以我的意志为转移。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01513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