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对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企业的销售业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当大多数顶级汽车公司很难说他们已经稳步赢得了今年的销售目标时,我们也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冲刺可能是近年来最强烈的意愿。事实也是如此,10月份销量新鲜出炉后。无论是比亚迪、吉利这样的传统老板,还是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代表,甚至AITO问界、兰图等追赶者,销量都创下新高。那么,在经历了近一年的价格战洗礼之后,2023年对于所有汽车公司来说,最终还能是快乐的一年吗?
销量新高,但只卖纯电有点难
让我们先来看看具体的销售数据。比亚迪10月份乘用车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8%。这样,比亚迪的年累计销量也接近240万辆。根据这一表现,比亚迪在年底有望实现300万辆车的年销售目标。在新能源汽车的帮助下,吉利汽车10月份销量超过1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番,甚至环比增长约16%。算上10月份的销量,吉利今年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30万辆大关。完成年销量165万辆的目标,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在新势力方面,理想汽车继续快速发展,10月首次突破每月交付4万辆大关。到目前为止,理想汽车今年已交付近28.5万辆。假如理想确实是以30万辆车作为今年的成绩目标,那么下个月就要提前交卷了。同样是“蔚小理”的小鹏汽车,也在10月份刷新了销售业绩。月交付量超过2万大关,同比增长近3倍,环比增长30%以上。到目前为止,小鹏汽车今年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0万辆。然而,即使现阶段的增长率保持到年底。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小鹏无法完全弥补今年的交付目标。
在新势力追赶者方面,零跑车继续发力,10月份交付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近160%,再次创历史新高。在此之前,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的财务报告也显示,该公司成功实现了毛利率的积极转变。AITO问界在新车的帮助下,10月份共交付了约1.27万辆新车。其中,新AITOM7超过1万辆。最后,蓝图汽车拥有“国家队”的身份。10月份兰图交付量首次超过6000辆,同比增长138%。
从这一系列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战线广阔的传统老板。新力量汽车公司的销售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在用几条腿走路。或者更清楚地说,目前的市场增量正在大步向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范围转移。如果你只关注纯电路线,恐怕销售压力会在一定时期内越来越大。
纯电只剩下小鹏扛旗,特斯拉没用?
正如前面的销售数据所显示的,小鹏汽车基本上是一只独苗,专注于产品线上的纯电,并在10月份获得优异的销量。即便如此,面对今年约20万辆的销售目标,小鹏下半年的冲刺也很难完全填坑。即使以特斯拉的名义,在交付周期开始后,新的Model 每周交付量只有2000多辆。是隔壁的Model Y基本上保持着自己的销售节奏。
其实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对其价格非常敏感。Model面对几乎重叠的主要车型定价 Y,新款Model 3似乎也无能为力。更何况隔壁的极氪001、小鹏P7,甚至宝马i3,都在价格上做出了让步。而新款Model 3的最终价格与上市前的舆论预期相差甚远。即使把视角放在销量极佳的小鹏汽车一边,扛起销量主力的小鹏G6,也直接把定价压在了近20万元的大关上。在小鹏G9方面,也算是通过推出新车型,重塑了自己的价格体系。
纯电动汽车只能继续打价格战吗?事实上,目前也有机会,即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没有像去年那样高的成本负担。然而,这种好处也是相互的。由于插入式混合和扩展,也会受到电池原材料降价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插入式混合增程是通过内燃机克服里程焦虑的动力电池容量和一套组合拳。
因此,专注于纯电动汽车路线的汽车公司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当然是“打不过就加入”。除纯电产品线外,还应加强插入式混合和扩展产品。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基本上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如零跑、AITO问界、兰图等。在之前的销售叙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基本上是值得称赞的。而尚未落地的小米汽车,前不久也传出了要打造增程式产品的消息。当然,也有反向加持。比如一直专注于增程理想,也在积极兼容纯电动。然而,与将推出的理想纯电动MPV相比,定位较低的理想L6可能是更值得期待的新销售增长点。
但对于小鹏、蔚来等在纯电动护城河上挖掘较深、体积有限的品牌来说。现在兼容插混和增程的转型成本和难度太大了。因此,还有另一种方法,即在纯电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同时保持强大的产品竞争力。比如小鹏整合的扶摇架构,在小鹏G6中得到了彻底的体现。灵活的车身、出色的空间挖掘、标准的3C快速充电、更好的功耗控制、压铸车身等技术应用,使新车在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
写在最后
当新能源趋势兴起时,绝大多数前瞻性的视角都集中在纯电动上。当时PHEV只被称为“过渡技术”。但即使是过渡,这个时间轴现在似乎也比想象的要长得多。特别是在增程技术被市场接受后,加上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开始,纯电气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相对缺点被暴露出来。要克服这一点,就不能“一条腿走”。委托插混、增程,甚至在燃油车方面迎来销量复苏,都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坚持纯电的道路。但目标是一样的,即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
作者丨阮嵩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40713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