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新M7热卖,赛力斯能翻身吗?
作者|周佟
编辑|有趣的商业
“起死回生真的不容易!”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10月6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感慨后的十天里,新M7的订单依然如雪花般涌来。近日,“趣味商业”备受关注 AITO 根据问界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市第一个月,问界新 M7 累计大量已超过 6 万辆。
图片来源:微信朋友圈:
“最大赢家”赛力斯(601127)在本月连续收获涨停,10月16日创下新高,总市值超过1100亿元;截至10月17日收盘,其总市值已达117.27亿元,当日“沪深十大热门股”排名第一。
获得高“人气值”并非没有道理。比如按照余承东目前公布的大定订单速度计算,到今年年底,赛力斯仅凭问界新M7车型就能获得27.5万左右的订单,超过了2022年“魏小理”中任何两家公司的年销量之和。
但是赛力斯的“好日子”真的来了吗?
01.华为与小康携手,合作源于“双向奔赴”
回顾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多年来,坚持不自己造车的华为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但像赛力斯这样亲密的每一款新车余承东都会亲自离开平台,这是目前唯一的一款。
华为在合作汽车公司方面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方式。首先,华为只负责提供MDC模式、通信模块、电机等标准化产品给汽车公司,角色类似于燃油汽车时代的博世和大陆;第二,华为提供全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i Inside(HI)模式,与汽车企业联合定义,共同开发汽车子品牌,如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甚至现已中断与广汽埃安AH8的合作,都属于这一类。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这两种合作最初由华为BUCOO王军主导,2021年5月车BU被纳入华为消费者业务后,余承东接管。然而,一直负责消费业务的余成东敏锐地发现,华为擅长的智能部件与传统部件不同,难以标准化,需要与汽车制造商深入合作,才能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就在这时,已经与华为合作的小康股份(后来更名为“赛力斯”)浮出水面。
小康股份从汽车零部件开始,转型为面包车后,其“东风小康”品牌微车、五菱红光、长安之星被称为“中国微车三巨头”。虽然早期不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但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所,也是国内少数具有三电核心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更重要的是,小康智能工厂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在纯电动驱动增程器技术的研发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只是符合华为目前国内实际汽车场景选择技术路线。
事实上,为了转型,小康股份一直在积极寻求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密切合作。在2019年初与华为签订合同之前,我试图与百度和阿里巴巴合作,希望在工业互联网、汽车智能、互联网等领域互补。
图片来源:赛力斯官方网站
这自然是华为想要的。2021年初,在上海车展联合发布赛力斯SF5牛刀试验后,在余承东的推动下,小康股份与华为的合作开始跳出原有的供应商和HI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年12月23日,深圳湾体育中心在简单介绍了一批新的数字产品后,当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花了一个多小时向观众推荐了两家共同打造的AITOM5,并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在42个城市的180家华为商店展示真车。
与之前的供应商角色相比,M5可以说是华为完全授权的“新物种”。华为不仅从早期规划和车型设计开始深入参与,甚至将营销推广和车辆销售纳入华为系统,与自己的汽车制造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对此,小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并不介意。他认为双方的合作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与ICT企业跨境融合的先驱,对与华为的长期合作充满信心。
小康股份也表现出了诚意。与早期以HI模式与华为合作的北汽极狐和长安阿维塔相比,他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两款车的大规模生产。他们超强的执行力让擅长打硬仗的余成东非常满意。他们在采访中多次称赞合作伙伴“合作意愿高”、“战斗力很强”、“有拼搏精神”。
半年后,2022年7月4日,问界M7发布;7月11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变更公司名称,调整证券缩写,“小康股份”正式变更为“赛力斯”。
02.为了盈利,余承东不再“独宠”赛力斯
有了华为的“加持”,赛力斯就像脱胎换骨。
问界M5上市87天就卖出了11296台,成为造车新势力中交付最快的品牌,超越了蔚小理。之后,M7的发布月销量突破5000台。激烈的势头让理想汽车创始人李翔一年后心有余悸。他在微博上感慨地说:“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打破了理想的ONE。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久没有反击了。”
图片来源:微博
2022年,AITO销量达到7.5万辆;在此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收入达到249.34亿元,同比飙升482.8%,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占公司整体收入的73.1%。
但进入2023年后,问界的热销势头不再存在。上半年,赛力斯累计汽车销量9.22万辆,同比下降200辆6.66%;其中,AITO月销量在3000-5000多辆徘徊,较2022年月销量明显缩水。
这也让余承东非常“焦虑”。你知道,当M5刚刚发布时,他定义的目标是每年销售30万辆车,并希望在2023年帮助他的合作伙伴销售100万辆车。尽管赛力斯非常合作,但余承东仍然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问世界显然是不可能的。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因此,余承东一方面花了大量资金升级M7,并与赛力斯成立了“AITO边界销售服务联合工作组”,让华为亲自为用户提供端到端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开始以赛力斯为模式,大力推广智能汽车选择合作模式,以问世界为“生态品牌”,打造“问世界生态汽车联盟”。
问界系列开始成为华为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品牌,可以由赛利斯、奇瑞、北汽和江淮生产。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6月份的公告,问界商标已转让给华为。
图片来源:中国商标网
随着赛力斯的“珠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华为的“朋友圈”。例如,在9月25日,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产品发布会上,华为和奇瑞联合推出的第一款智能车“智能S7”将于11月正式发布。
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华为赋予问世界鸿蒙系统、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能力,不会缺席“智能世界”,甚至更高的“含华量”。此外,“趣味商务”了解到,华为与北汽、江淮合作的智能选车产品也将于明年上半年密集上市。
虽然在余承东的规划中,几家汽车公司与华为合作做智能选车,但每家汽车公司的产品都不重叠——有的做汽车,有的做 MPV、有的做B级车,但是赛力斯在华为心目中的地位正在下降,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03.连续亏损的赛力斯不容易翻身。
除了挑战与华为的“亲密关系”外,持续的损失也给赛力斯带来了压力。
根据公开财务报告,自2019年与华为合作制造汽车以来,虽然赛力斯(小康社会)的年收入从181.3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41.05亿元,但利润从0.67亿元下降到-38.32亿元,2020-2022年累计亏损达到73.85亿元。
今年上半年,赛力斯(601127)的收入也开始下降,同比下降11.14%。虽然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同比略有收窄,但也再次亏损13.44亿元,这也导致期末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降至15.8亿元,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70亿元。也就是说,2021、连续两年,赛力斯通过定向增发获得的96.27亿元资金基本耗尽。
图片来源:赛力斯2023年半年报
同时,赛力斯(601127)短期贷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同比大幅增加,达到25.21亿元、14.99亿元、19.3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1.30%、45.31%、61.99%。
赛力斯之所以生活如此艰难,或者与华为的合作无关。据“Autoreport汽车产经”报道,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在智能选择模式下,华为与赛力斯的比例为1:9.在华为10%的份额中,8%是华为渠道的营销费用,2%是技术授权费用。
例如,根据这一说法,华为向问界开会的费用可能是赛力斯的“付费”。根据赛力斯(601127)2022年的财务报告,其销售费用高达48.20亿元,同比增长276.55%;尽管由于问界M5的推出,赛力斯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04%,但仍远低于销售费用的增长。
图片来源:赛力斯2022年财务报告
虽然余承东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与华为密切合作的汽车公司将率先盈利,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但赛力斯似乎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为了不过分依赖华为,赛力斯将第一款新能源汽车SF5包装成SERESS 除了在欧洲销售,它还发布了一个新品牌的“蓝电”,配备了比亚迪DM-i动力系统和华为Hicar汽车,试图通过减少配置和降价来抢占不到15万元的电动汽车市场。然而,从今年1944辆车的累计销售数据来看,仅仅依靠赛力斯自身的品牌实力,更多的消费者很难“付费”。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押注纯电动商用车市场是赛力斯的另一条出路。
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国内新能源物流车辆(不含重型物流卡车、皮卡车、交叉乘用车)总销量9.18万辆,赛力斯子公司瑞驰新能源销量1128辆,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吉利的远程新能源。赛力斯曾经被称为小康股份,显然对这个市场更有信心。
图片来源:电车资源
9月25日晚,就在华为秋季新闻发布会预测12月M9问世之日,赣峰锂业(002460)发布公告,称将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新增1亿元注册资本,并获得33.33%的股权。
根据赛力斯(601127)之前的公告,在向瑞驰引进投资者后,将计划择机上市;这对于急需资金的赛力斯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支撑今天的千亿市值还是不容易的。
10月11日,与问界新M7相同的鸿蒙4.0系统和华为高级智能驾驶系统ADS 2.0的阿维塔12,在重庆量产下线——余承东,想帮汽车公司卖100万辆车,带领华为BU盈利,还在加速为赛力斯“培养”竞争对手。
而失去华为“独宠”的赛力斯,想要彻底“翻身”,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参考资料:
1、“华为造车,摸小康过河”, 深途
2、赛力斯在余承东的弯路上交出了“半条命” ,智行驾道
3、上半年华为BU收入10亿元,离利润还很远。 出行范儿
原创文章,作者:趣解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81612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