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佳选错了“轮子”?
新战略实施近三个月,康佳迎来了第一个试金石。
虽然2023年消费市场复苏缓慢,房地产持续低迷也抑制了家电行业的发展,但随着金九银十家电销售旺季的到来,投资市场仍对季节性家电消费持乐观态度。10月11日左右,永贵、国光等家电股大幅上涨。
结合康佳上半年的业绩和家电市场的现状,我们得出以下认识:
1.虽然康佳凭借家电行业的基础,在白电领域的业务进展相对顺利,但2023年半导体市场的低迷令人担忧,康佳短期内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两轮”战略规划。上半年收入利润双降的表现很可能会持续到后两个季度。
2.在家电转型行业的大趋势下,各大厂商都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康佳“两轮”战略未能如期展开,错过智能汽车相关风口后,白电市场可能还有不小的机会。
1、康佳新战略缺乏核心产品支点“独轮行走”?
康佳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主义”的过程。
七月份发布“一轴两轮三驱动”康佳将在新战略中“电子科技业务”它被视为未来3到5年的发展主轴“消费电子 半导体”在双轮业务的驱动下,落地“产品、制造、国际化”三项驱动力。
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康佳未来的整体结构也充满了勇气。回顾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十年里,新旧技术和设计风格的更新和迭代往往从一年到四年不等。
很难不发人深省——康佳是否有能力在3-5年的长期转型完成前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并将决定性的机会押注于下一代甚至下一代智能家电?
至少从银箭金融的角度来看,在这一长期规划的背后,康佳缺乏具有长期稳定收入潜力的核心业务,以支持技术研发和产业过渡的空白阶段,以及业绩水平的正常运行。
根据财务报告,康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96.08亿元,同比下降39.71%;与2021年9.05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利润净亏损高达14.71亿元,呈现悬崖式负增长。
去年表现不佳也持续到今年上半年。根据2023年半年报,康佳实现收入104.73亿元,同比下降38.02%;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1.93亿元,同比下降211.53%。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康佳主营业务中占据核心收入地位的工贸业务大幅下滑,从去年上半年的101.71亿元下降到43.50亿元。
康佳对此解释为部分“与主营业务协同性不强,毛利水平不高”积极优化工贸业务,导致工贸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如此大胆,切断50%以上的业务量,感受康佳转型的勇气,难免会担心后续发展。
另一方面,康佳的核心业务,2022年彩电业务年营业收入约为50.23 1亿元,收入占比 只剩下16.97%了。回顾2013年康佳彩电业务年收入约146.97亿元的辉煌,现在康佳在黑电行业只能称之为“积重难返”。
在主要业务中,只有白电和材料技术有所增长。从2023年上半年业务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工贸业务比例下降后,作为康佳的新战略“双轮”白电业务是消费电子的主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第二条增长曲线的势头。
然而,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下,国内白电市场形成了美的、海尔和格力“三足鼎立”模式。康佳要想在白电领域取得突破,还需要展示更多“肌肉”才行。
特别是在消费电子轨道上,康佳还需要面对索尼、三星、松下、苹果等国际品牌的压力。最近成功解决芯片危机的华为和年轻消费者意识不断提高的小米也是康佳需要谨慎面对的竞争对手。
这也需要康佳尽快孵化出足以支持转型消费和性能维护的核心产品。就像小米一样,它也在寻求基于消费电子产能的长周期轨道转型,但随着小米手机稳定的基本磁盘,整个转型过程也更加自信和自信。
从财务报告可以看出,康佳在新战略发布前非常重视研发环节,并没有表现出匹配“科技电子”转型预期的迹象。自2020年R&D投资达到顶峰以来,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虽然今年上半年收窄,但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在智能快速发展的消费电子轨道上,低基数的研发沉淀能否取得优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是,“两轮”另一轮半导体业务表现出明显的失衡风险。
这种判断的依据不仅是康佳半导体业务上半年收入只有585万元左右,而且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4507万元左右。康佳在工贸、黑电业务领域的产能资源积累,体积小、负增长,也与半导体缺乏强烈关联。
面对半导体赛道高前期投资、长回报周期等准入门槛,康佳显然需要更多的研发环节“内功”要修炼。
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进一步下滑,市场规模降至5565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1%。全球半导体消费低迷也将进一步影响康佳的战略实施计划。
一旦形成“独轮”在前进模式下,康佳能否履行对新战略增长的承诺?
二、错过智能汽车风口,康佳白电市场还有机会吗?
站在“马后炮”如果选择的话,角度“轮子”康佳从半导体到智能汽车的更换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局面。
随着燃油车禁售时限的临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更倾向于“四轮手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概念充分展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汽车屏幕作为智能驾驶舱系统的重要外部显示设备,也爆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全球科技研究机构Omdia9月发布的第二季度汽车屏幕研究报告,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占据全球45.3%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汽车屏幕的主导供应商。据估计,到2023年底,市场份额将超过50%。
回顾市场份额走势,2017年国产车载屏全球市场份额占15%,可视为这一细分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窗口期的时间节点。2021年市场份额超过40%后,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发现了车载显示的商业价值。
比如2011年成立车载显示产品生产线,2023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份额15.6%的深天马,2021年才进行战略调整,将车载显示业务升级为核心业务。
康佳,2017年,在“不仅仅是家电企业”在转型口号下,暂停对家电业务的深入挖掘,开始积极参与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热门投资领域。2021年左右,我们将重点关注半导体领域。
另一方面,长虹、海信、创维等同时期第一梯队家电企业一方面坚持主营业务,不断推动家电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并没有错过车载屏幕的布局。
创维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2023年上半年,以车载显示业务为主的创维数字实现了约51.7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约3.1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虽然与2022年同期相比,创维数字的收入和利润有所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面对高需求市场,创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份额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没有进一步的机会。
从产业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康佳对半导体的重视并没有利用上游资源开辟科技轨道的规划。不能说哪个更好,哪个更坏,但与复杂的半导体竞争环境相比,着陆场景更具体的车载显示,带头进入实现阶段。
银箭财观认为,康佳如果能早点认识到科技转型的重要性,就不会错过进入车辆显示的最佳时机,然后赶上智能汽车发展的时代风口。
考虑到智能汽车市场,虽然战略方向仍可以改变,加入车载显示轨道竞争,但考虑到“围猎者”数量越来越多,康佳参与车载显示领域的时间还有多少,毕竟还不得而知。
通过天眼查,可以发现车载显示的企业信息高达3万多条,显然留给新玩家的机会不多。
最好乘势而为。上半年格力电器的表现并不理想,这可能会导致“三足鼎立”当格局发生变化时,将更多资源投入白电业务,加强“独轮”行走能力。
特别是康佳在半年报中表示,半导体“车轮”在短期内无法提供更多动力的情况下,康佳的业务重心将在短时间内回归传统业务。
如果康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能够通过白电业务固化,抓住市场格局变化释放的增量空间,自然可以为科技转型的长期主义赢得更宽松的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对公司法定披露的内容和公开信息进行了评论,但作者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另外: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是否必须自行筛选。
原创文章,作者:银箭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523127022.html